【畅谈在线 · 恭贺新春】鸡年话“鸡”

 

鸡年话“鸡”...



明年,按照农历排序是丁酉年,也就是鸡年。今天,我们就聊聊有关"鸡"的话题。

鸡是人类的朋友。鸡是六畜之一,据《三字经》:"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鸡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中国古代养鸡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例如河北武安县磁山遗址、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中都有鸡的遗骸出土。

在计时器尚不完善的中国古代,人们以雄鸡报晓的啼鸣作为一天开始的标志。晋朝祖逖闻鸡起舞,常被用于比喻志士奋发之情。

鸡的全身都是宝。鸡肉是美食家青睐的食材。像熏鸡、烧鸡、烤鸡、卤鸡、酱鸡、汽锅鸡、香酥鸡、黄焖鸡、大盘鸡、叫花鸡、咖喱鸡、白斩鸡……鸡有着多种烹调方法。家常菜中也有宫保鸡丁、小鸡炖蘑菇等。单是鸡蛋,就可以有煮鸡蛋、蒸鸡蛋、炸鸡蛋、摊鸡蛋等等。因此,有的地方就有"无鸡不成席"的说法。此外,煎鱼时将蛋清抹在鱼皮上,不沾锅。炒菜时在起锅前撒点鸡精,提味(虽然其原料可能与鸡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可是它占用了鸡的名字)。鸡汤是病人康复首选的饭食。连鸡爪子都可以成为美味的下酒菜,美其名曰"凤爪"。鸡内金可以入药。鸡毛可以制成掸子。其实,最实惠的是把鸡当成"银行"。记得我在农村中学当老师,遇到有的学生缺纸缺笔的时候,他们就从家里拿来两个鸡蛋到村里的供销社换学习用品,老乡们管这叫"抠鸡屁股"。

鸡是人们喜爱的动物。中国历史上曾把鸡称为"德禽",韩婴的《韩诗外传》中说:"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归纳起来,就是文、武、勇、仁、信这"五德",这也许就是许多书画家喜爱画鸡的原因吧。一只只鸡,在画家的笔下气象万千,徐悲鸿的鸡昂首挺立,怒发冲冠;齐白石的鸡寥寥数笔,却意得神足。历来书画家画鸡,常有寓意,他们画上一只大公鸡,领着五只小雏鸡,寓意"五子登科"。将大公鸡与鸡冠花组合,寓意"官(冠)上加官(冠)"。画一只大公鸡站在大石头上向着太阳啼鸣,寓意"英雄斗志"。

文学作品中的鸡,更是常见的事。记得我刚上初中时,学《诗经·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这是一位妇女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的一首诗歌。说的是每天傍晚,她看到鸡上窝了,太阳落山了,牛羊进圈了,连牲畜都归栏了,我对那个久役在外的丈夫能不想念吗?《诗经》中还有"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等诗句。

到了高中,读到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其中有"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诗句,这是作者用鸡鸣、狗吠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构成一幅幽美、清新的田园风光,有点像世外桃源的样子。

古代文学中有"半夜鸡叫"的典故,来源于《史记·孟尝君列传》,在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使秦,即将被捕时逃亡,夜半行至函谷关,按规定晨鸡报晓则开关。便命善于口技者学鸡叫,果然顺利出关。

军旅作家高玉宝写的短篇小说《半夜鸡叫》,曾入选小学课本。在这个故事里,绰号"周扒皮"的地主,为了让长工早起干活,半夜钻进鸡笼学鸡叫,最后被长工戏弄。

我国以鸡为题材的对联很多,其中言简意赅、趣味盎然的不乏其例。如"鸡随犬行,遍地梅花竹叶;羊跟马走,连路松子核桃。"上联写雪地上的鸡与狗的脚印,下联则是羊与马的粪球,形象生动。"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小鸟上枝,酒醉酒醉,并无半杯。" 这是使用摹声手法。

新春联有:"猴引康庄道,鸡迎锦绣春。""鸡鸣天放晓,政改地回春。"都不失为联中佳作。

与鸡有关的成语有"鸡鸣而起"就是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鸡鸣馌耕"比喻妇女勤俭治家。"鸡犬桑麻"形容人间的安静生活。"鸡犬相闻"指人烟稠密。等等。

与鸡有关的俗语有"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里面挑骨头--百般挑剔","小鸡吃碗碴--肚里有词(瓷)"。等等。

由于"鸡"与"吉"谐音,中国民俗视鸡为吉。在本文结束的时候谨祝各位老年朋友鸡年大吉大利,幸福安康。


    关注 西城老干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