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公司濒临破产?Aker MH wirth怎么了?

 

MH Wirth的母公司Akastor濒临破产,MH Wirth作为全球第二大钻井包承包商结果会如何?...

MH Wirth
2017年2月17日,Aker MH Wirth的母公司Akastor再次在Youtube上发布投资视频,希望投资者支持Akastor,这是Akastor自2016年11月以来第四次在Youtube发布宣传视频。



Akastor最近为什么频繁宣传?有朋友比对了最近几年的财务报表和Akastor旗下公司的亏损情况,观察到Akastor目前财务压力巨大,集团大股东已经派出自己的儿子做CEO,可是似乎作用不大。
01
MH Wirth是一家什么样的钻机公司?



大家知道,挪威MH公司之前的全称是Aker MH, 2002年Aker和Kvaerner合并之后,名字改成了Aker Kvaerner MH,2011年,Aker把Kvaerner公司单独剥离出来,MH的资产又回到了Aker名下,然后又在2009年,Aker买下了德国钻井设备公司Wirth。

2014年之后,Aker Solution为了节约成本以及更精细化管理,决定对其属下的企业进行重新整合,把MH和新收购的Wirth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MH Wirth。

它的产生标志着Aker不再像以前那样进行大幅的吞并,而是只专注于全球钻机设备市场。目前它的员工分布于全球约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下图为MH Wirth 分支机构及办公室管辖区域。



亚太区有8处办公点,中国区有3间办公室,中国台湾1间,韩国2间,印尼1间,印度1间。

中东和欧美有16处办公点,挪威是总部,有5间办公室,阿联酋2间,巴西2间,美国2间,加拿大1间,英国1间,德国1间,俄罗斯1间,澳大利亚1间。

挪威MH公司大概是2008年开始逐渐被圈内人士谈论的,没有错,小编想说的就是Aker MH在中国做的第一个总包的明星项目,海洋石油981,那个时候Aker还没有收购德国Wirth公司。



我们干钻井设备的朋友经常把NOV,Aker和Cameron等国际钻机巨头挂在嘴边,然而知道他们全称的人不多,特别是Aker的MH Wirth。

那么MH是什么呢?MH早年的时候叫做Maritime Hydraulics,1960年成立以来就是Aker的全资子公司,那个时候全称叫MH Pyramid。


刚开始三十年,MH Pyramid做陆钻和海钻的井架,后来三十年做钻机设备。后来名字又改成Aker Kvaerner MH。
直到2006年,美国的MH还使用MH Pyramid, Inc作为公司名字,而Aker其他地区的分公司都使用Aker Kvaerner MH的名字,反正不管怎么样,现在公司的全称是MH Wirth,这个名字从2009年以来一直用到现在,Aker把全部的钻井设备制造资源全部放在这个公司下,MH Wirth这个全球第二大钻机供应商的名字会持续较长的时间。



Aker和Kvaerner之间的爱恨情仇,小编会单独分一篇出来讲,简直就是一部挪威海洋工程工业史。

在2009年Aker收购了Wirth之前,MH和wirth就有这良好的合作,其实MH本来就是钻井包供应商,不过泥浆泵,钻井绞车,顶驱和转盘的一些部件需要在德国的Wirth公司做,生意做的长了,大家自然就熟悉了,索性Aker把Wirth一买,以后Wirth的泥浆泵上就不写Wirth了,直接写MH Wirth。



合并之后的MH wirth做了一个很漂亮的网站,MH Wirth的说法最近几年也固化下来了,网上再也没有Maritime Hydraulic这家钻机公司的踪迹了。
02
MH Wirth的母公司Akastor的困境



2002年,Aker 和Kvaerner合并,Aker占大股东,新公司叫做Aker Kvaerner。

2006年,挪威政府也来加一脚,和Aker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叫做Aker Holding,从而间接成为Aker Kvaerner的股东,到了2008年,Aker Kvaerner又把名字改成Aker Solution并且一直使用到现在。

2014年,Aker重组旗下资产和公司,把钻井机械制造公司MHWirth,水下油井施工和修井服务公司AKOFS Offshorehe和油气设备制造商KOP Surface Products等公司剥离出来放进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叫做Akastor ASA,并且在奥斯陆上市。



2017年Akastor在本轮Downturn之下倍感严寒,大股东派出自己的儿子来做CEO,希望拯救公司于水火,不过随着本轮Downturn的延续,Akastor不一定能坚持下来,但是MH Wirth招牌不会倒,毕竟他是全球第二大钻机制造商,MH Wirth的海洋钻井包虽然目前没什么订单,但是AfterMarket市场30-40%的毛利率,还能让MH Wirth坚持下去。

但是Akastor靠做MH Wirth挣的点钱不够补贴旗下那么多公司的开销,财务压力与日俱增。

目前Akastor正在寻找财务投资者入股公司,其实就是想卖公司,不知道当年和Aker MH合作过的宝鸡石化想不想要?


Akastor目前每股13挪威克朗,总股本约2.7亿股,总共约35亿挪威克朗,不贵啊,但是想让Akastor单独把自己的核心挣钱公司单独拉出来卖的可能性不大,这也许是宝石弯道超车的机会。
03
德国Wirth之前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德国WIRTH公司成立于1895年,是一家钻井工程设备公司,Wirth公司的反循环钻机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井钻探工艺,后来Wirth发展液压和电控技术,成为一家钻井设备和配件供应商,于2009年被挪威Aker集团收购。

Wirth现在做的东西很多,有隔膜泵,液压阀件和系统,还做一些工业自动化控制的东西,在海工钻机领域,Wirth的泥浆泵是明星产品,具有低噪音、低振动,高效能的特点,它的齿轮传动驱动寿命达到50000个小时以上,明显耐用于传统的皮带和链条驱动。
曾经有人做过实验,把一个一块钱硬币立起放在运行的、出口压力达到10000psi的泥浆泵上,硬币可以长时间不倒。

Wirth泥浆泵的可靠和稳定性,让它不仅在offshore Rig 上广泛采用,然而陆地钻机上也很有市场。中东的很多陆地钻机均采用MHWirth的泥浆泵。

德国的Wirth做的TPK 2200系列泥浆泵用的是水冷马达系统,比NOV用的休斯顿生产的14-P-220型泥浆泵的风冷马达系统的振动和噪音小,在业界几乎把这个产品做到了极致。

NOV曾经在2009年之前想收购Wirth,不过后来Wirth选择了Aker,也就有了今天的MH Wirth,不然的话根据NOV的风格,NOV体量如此大,肯定不会再加一个W变成NOVW,只能是被彻底收购,这可能是Wirth选择Aker的原因,另外NOV也有自己的泥浆泵,这个设备技术含量不高,很多厂家都能做,收购的欲望不是那么的强烈。

Wirth精通液压技术,MH在很多设备上都用Wirth的配件,比如顶驱和转盘。

钻井绞车方面Wirth做的更多,Wirth有自己的绞车型号GH1000EG,GH 2500 EG,GH 2800 EG-DC-2G,GH 3000 EG-AC-1G,GH4500EG 等。



现在钻井绞车由MH和Wirth共同生产,MH本身重点做海洋钻机,后来MH Wirth基于Wirth的绞车,发展出了浮式钻井平台上使用的带主动升沉补偿的Single Gear钻井绞车。
除了泥浆泵,Wirth还做其他工业机械,比如盾构机,2001年,德国WIRTH 公司与法国NFM 公合并,德国WIRTH 公司以生产硬岩掘进机为主, 而法国NFM 公司则主要生产软岩掘进机, 因此两家公司的合并能优势互补。
Wirth的盾构机相信国内北方重工集团的朋友应该很清楚,2007年,中国国有的北方重工收购了Wirth的NFM soft-ground TBM division这个公司 70%的股份,后来中铁14局用这个技术给广州地铁挖了隧道。
04
MH wirth在中国的表现如何?



Aker MH wirth在中国的表现需要看看他做了什么项目。

MH Wirth在中国做的钻井包还算全面,Drillship,Semisub和Jackup都做过。

钻井船大家都很熟悉了,特别是大连中远的朋友的,那条尴尬的3D目前还在寻找目标油田,希望中海油早点把它收了去了。

除了MPF-1000的钻井船,或者说FDPSO,Aker当年还差点拿到了南通中远Ulstein XDS 3600Drillship项目,这个项目有2条船,原计划2016年交船,幸好中远的领导把这个项目毙了,不然现在会变成第二个3D。



现在Aker在未来的重型钻机上已经落后NOV一节,1250短吨MDDM钻机的装机量跟NOV的TDX1250差的很远,NOV这个公司的创新和研发能力不容小觑,NOV目前已经在吉宝的Can Do钻井船上应用了20 Kpsi的钻井系统,而且已经做出来1500短吨的顶驱,Aker MH Wirth真是该加把劲。

MH Wirth钻井船还没完,上海船厂的Tiger钻井船大家都不陌生吧,1500米水深的钻井船,应用了宏华集成了钻井包和Cameron做的水下BOP,国企还是要照顾自己家里人,拿了国家补贴也要带带自家的小兄弟。

宏华的钻井包里面很多东西是他自己的,也有很多是买的,比如Tiger船上的顶驱,铁钻工和Driller View就是MH Wirth的, 把Tiger钻井船的钻井设备清单拉出来一看,就可以知道国内的钻机生产商,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然后把这个不能做的逐个击破,这就是我国的国产钻机公司应该做的。

MH Wirth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在中国做了6条,4+1+1,4条Sevan 650,一条D90和一条981,都是1000短吨级别的钻机,MH Wirth也有1250短吨级别的钻机,做了近10套应用在韩国的钻井船上。



当年的D90和981使得Aker MH在中国领风气之先,那个时候NOV几乎包圆了中国的GM4000型半潜式钻井平台,那个时候MH Wirth还有大连中远的3D,在中国浮式钻机市场上甚至盖过NOV的风头。

不过后来NOV迎头赶上,把来福士的3条GM-4D和2条第七代D90都包圆了,而Aker只是得到了Tiger钻井船上的几个设备,被NOV甩的连尾灯都看不到。

而且,Aker当年引以为豪的Ram Rig技术,人家也越来越不感冒,像Stena Drill这样的船队更喜欢用Hydralift的Cylinder Hoisting Rig,这两个相似的技术小编后文会详细说,而且,Aker看上去好像要放弃双边油缸的Ram Rig技术,而选择更加紧凑的Cylinder Hoisting Rig。

下图是Aker为D90修改的钻机方案,双边油缸改成单边油缸,更NOV的一样。



Aker如果现在也做单边油缸提升系统,不知道会不会侵犯NOV的专利。

自升式钻井平台方面,小编不想一一例举了,小编只想说,招商的27条钻井平台,没Aker什么事,大船的23条JU2000E,也没有Aker什么事,上海外高桥的13条自升式钻井平台,还是没Aker什么事,那么Aker MH Wirth作为全球第二大钻井包供应商,他到底在干嘛?如此庞大的中国市场也不管不顾吗?

自升式平台,Aker是做的比较少,2008-2009年在大船做了2条300尺的L780,2010和2011年在海油工程做了4条200尺的L780 Mod 2,这几年还在中集来福士有4条JU2000E,在振华也有1条JU2000E,来福士之前做的几条Super M2上也有些Aker MH Wirth的设备,但不是总包。

TSC的蒋秉华曾经说,300尺以下的平台,TSC去投标,Aker就不去了,不过现在300尺的Super M2都没什么人做了,目前自升式平台的主流是350-400尺,所以这个市场Aker也万万不能放弃,其实Aker如果当初肯把1000短吨的顶驱技术拿出来,在中国建厂并做技术转让,也许就不会让NOV独霸中国那么多的Jackup。
05
MH Wirth在全球的表现如何?



小编从Wood Mackenzie的全球钻机数据库中调查了143台Drillship和98台Semisub的数据,这些钻井平台都是2005以后建造的,发现Aker MH总包的钻井船比例在15%左右,总包的半潜式钻井平台比例在26%,剩下的大部分是NOV总包的,TTS做的比较少,TTS主要做自升式。

NOV在最近20多年来收购了无数公司,极大的整合了行业资源,同时也牢牢的垄断了行业资源,所以,和行业老大一比较就知道一家钻机到底如何了。

从MH Wirth在韩国和新加坡的表现可以看出,MH Wirth不只是在中国区输给了NOV,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也不高,但即便这样,MH Wirth也是全球第二大海洋钻井平台供应商,在Cameron收购TTS之前,世界上就这两家能提供各种规格的海洋钻机,现在行业萎缩,全球钻机三分天下的局面可能会维持比较久。

中国的TSC也是个海洋钻井包的总包供应商,做过好几个自升式平台的总包项目,不过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的总包项目还没有听说过,TSC在业界资历和资源都不错,但是产品质量和口碑被人诟病,在成为全球主流钻机总包商的路上,TSC的路还很长。

这里小编选取2000年以后的数据,看看Aker这些年做过多少项目,小编主要参考官网数据,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船不全是钻井包,有些是单个设备,不过大部分是钻井包项目。

半潜式钻井平台是浮式钻井平台的主要形式,Aker MH自从2000以来一共做了37个半潜式钻井平台项目,其中大部分是钻井包项目,几乎有一半的项目是在韩国做,所以之前小编看到龙船上有朋友说Aker MH在韩国干的比中国好。

这个确实是,这几年MH Wirth在中国几乎没什么像样的新单子,不过MH Wirth在韩国超过NOV却不见得,由infield全球钻机数据,最近10年来,Aker MH和NOV在韩国的半潜式钻井平台的钻井包的市场几乎平分秋色,由于Aker MH不止做钻井包,还做一些Simulation & Driller Training,另外Aker的其他公司还做FLNG的上部模块什么的,摊子铺的比NOV大些,但这只是MH Wirth最擅长的半潜式平台上面,钻井船在韩国和新加坡都被NOV完爆。

钻井船方面,从2008年开始建造的钻井船,韩国就做了超过100条,Aker MH在这个市场就远远不如NOV,Aker MH做了15条,NOV做了90条,真的差了很多。

另外就是自升式钻井平台,在中国的表现我们大家也看到了,韩国和新加坡的高端市场如何呢?小编之前做过一个CJ70的表格,全球一共做了11条,NOV的钻井包占了9个,Aker MH一条也没有,就供了些Wirth的泥浆泵,那个时候Wirth还不是Aker的。

综上所述,Aker MH做的最好的是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和Jackup在全球范围内被NOV完爆。
06
MH wirth旗下有几家工厂?中国区有几家?



MHWirth的工厂主要集中于挪威本土、德国、美国休斯顿、中国宜昌和中国台湾。

上文说过,MH Wirth之前就有合作,合并了之后双方的资源进一步融合,MHWirth的顶驱(DDM:Derrick Drilling Machine)泥浆泵和绞车都产自德国的Wirth工厂。

美国休斯顿主要生产井架设备。当年据说海洋石油981的井架在打井后出现弯曲变形,Aker为了挽回声誉,连夜包机空客把全套井架结构空运至中国。

中国的宜昌是一个代工厂,主要生产BOP Crane, 采油树运输机等小型设备。

另外MHWirth的低压泥浆系统设备小型设备主要来自欧洲本土代工,比如瑞士、丹麦、瑞典等挪威周边国家,然而像灰罐系统主要来自深圳的利丰海洋。

高压管汇系统,目前MHWirth已经研发出高压闸阀组,而之前一直从NOV采购。
07
宝石MH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现在大家口口声声说的D90,是最近来福士刚刚完成命名仪式和交付的那台中集蓝鲸1号,这台是改进版的第七代D90,其实烟台来福士船业早在2009年左右就做过第六条D90,这条船目前在意大利的塞班油服手里,叫做Scarabeo9,用的是MH Wirth的钻井包,钻井包中的泥浆泵是下面这台:
泥浆泵技术含量不算高,很多厂都能做,这台装在Scarabeo9的泥浆泵的型号为F2200HL,北京宝石厂出品,这里有朋友可能会问,MH的泥浆泵一般不是德国的Wirth出品吗?这个包里的泥浆泵怎么换成宝石的了?

原来,2006年3月,宝石和MH走到了一起,成立了北京宝石MH海洋石油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钻机制造商准备和挪威钻机制造商一起开拓亚太区钻井包甚至钻井平台市场。

宝石MH公司的具体业务是生产海洋钻井平台及设备的零部件;销售自产产品;提供海洋钻井平台、钻井模块和钻井设备的系统工程设计及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批发及进出口与公司自产产品有关的商品及其零部件等。

从宝石MH这个公司的经营范围上来看,这就是个工程销售公司,宝石和MH一起做生意,而不是一起做研发,这点上有利于MH打开中国和亚太市场,相当于多了一个大办公室,小编觉得宝石更加需要在核心钻井设备上下功夫,比如顶驱,钻井绞车和铁钻工等钻台排管设备和软件控制系统,如果这些核心产品能在MH的帮助下打入国际市场,那么宝石帮MH开拓中国市场就是值得的,这就是所谓的用市场换技术。

不过后来这个公司没几年就黄了,Aker MH市场没换到多少,宝石技术也没学会。

MH在2006年这个时点进入中国市场虽说比国民油井和华高晚了些,但还是有机会和现在的NOV去竞争中国这将近70座的自升式平台,可能是一步慢步步慢,也可能是先入为主,Aker MH在中国输给了NOV,有些遗憾和可惜。
08
MH wirth的D90和COSL981



MH Wirth在中国做的几条船都很不错,第六代D90 Scarabeo 9,代表当时最先进的半潜式钻井平台,COSL 981,国人从这个项目开始了解钻井平台,Sevan 650,全球第一座圆筒半潜式钻井平台,MPF-1000,全球第一座FDPSO,这几个项目不要说中国,乃至全球都是很先进的钻井平台。

不过这些船上的钻机配置却不是最高,Aker MH使用的都是1000短吨的钻机配置。

全球第一台D90来自MHWirth,它的RamRig 双塔设计具有专利版权。据说当年中集来福士的D90招标时,Aker的投标团队根本没有把NOV放在眼里,以至于过分自信和轻敌,造成了最后合同的拱手相让。





后来Aker的人也许已经反应过来,当年获奖无数的Ram Rig没有干过NOV的Cylinder Hoisting Rig,小编觉得NOV油缸提升系统更加紧凑,只不过价格较贵,只有Stena Drilling这个财大气粗的主才用得起。



南通中远船务把Sevan 650的第一条船叫做希望1号,代表着南通中远从造船向海工的转型希望,从希望1号到希望4号都是Aker MH总包的钻井包。

在大连还有全球第一条船型FDPSO,有双月池,一个钻井月池,一个采油月池,把FPSO和Drilling也组合在一起,也叫FDPSO,现在当做钻井船用,这条船比较尴尬,现在正在寻找目标油田,从2010签合同到现在已经7年了,中海油怎么不把这条船给收了?再不收就不怕变成破铜烂铁?
09
MH wirth的明星技术Ram Rig 怒怼 NOV Cylinder Hoist Rig



1996年,Aker Kveraner MH公司首先提出了油缸提升系统的海洋钻井模块新方案。



那时候Aker的版权意识非常好,马上就把这个Ram Rig的专利注册了。

这套油缸提升系统自然好处多多。Ram Rig 钻机绞车和提升系统超出了常规钻机模式, 采用液压驱动, 体积小, 质量轻, 成本低, 使提升系统结构更简单。



油缸提升和钻井绞车提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提升系统,油缸提升其实很简单,油缸往上顶推动游车组,游车滚动,顶驱下降,反之亦然,系统通过液压泵排出的动力油, 进入8 个立式平衡压力气缸起到补偿作用, 再通过滑轮动作阀进入2 个千斤顶液缸, 实现活塞杆上升或下降动作。



不过里面藏了一个圆周运动的速度倍增关系,由于顶驱端离开滑轮外圆的距离是圆心离开滑轮外圆距离的2倍,大绳不发生滑动的话,顶驱的速度就是油缸推杆移动速度的2倍。

油缸提升系统也快,小编之前看到一个数据是1m每秒,这样的顶驱的速度就是2m每秒,当然,这个参数要达标就要布置足够的液压马达,下图为D90的Hoisting HPU的布置,简直就是一个液压马达站。



RamRig的主要特点是立根盒下移,指梁层和钻台面在同一层,接立根操作在Drill Floor下面完成,钻台面以上的井架没有设置立根盒,自然就轻了许多,重心比普通井架低,可变载荷就上来了。
另外,由于油缸行程特别长,升沉补偿弹性大,液压油缸的补偿由平衡压力气缸控制,非常精准。
Aker MH的Ram Rig在1996年提出概念,马上获得了ONS的创新奖,在1998年装船,然后在之后的4年内获得了6张Ram Rig的订单,到了2005年,Aker MH签了三张Ram Rig的订单,再加上09年的D90这张单子,Aker MH的Ram Rig订单在10船套以上。





当年参加过启东中远GM4000项目的朋友一定见过上面两张图,这是国人第一次见识NOV的Cylinder Hoisting Rig。

NOV的Cylinder Hoisting Rig是买来的,2002年国民油井收购了挪威的Hydralift钻机公司,而Hydralift也在1998年的时候把这条油缸提升系统装上了Stena Tay。
从此以后,Stena好像就爱上了这套油缸,最近几年做的Stena Drillmax,Stena icemax,Stena Forth,Stena Carron,都使用NOV的这套油缸,加上之前的Stena Tay和Stena Don,光Stena就用了6套油缸提升系统,加上来福士那两条,还有启东中远的GM4000,至少有9船套的销售记录。



NOV的Cylinder Hoisting Rig和Aker的Ram Rig最大的不同就是结构更加紧凑,Aker MH的滑轮有2组,NOV的滑轮就一组,油缸,滑轮和顶驱很紧凑的布置在一起,大大节省了平台空间,井架重心低,可变载荷大,可以放更多的钻杆和隔水管,是非常理想的钻柱提升方式,不过缺点也很明显,太贵了。
010
MH wirth德国造的水冷式泥浆泵出货量为何只有250台?

Wirth的高压泥浆泵源自德国领先的工业制造技术,以及超过百年的历史技术沉淀。



Wirth的泥浆泵的质量和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德国货代表全球最高品质。

可是截止到2012年,Wirth泥浆泵的出货量才250台,250台是个什么概念呢?一般情况下,钻井驳船,固定式钻机,自升式平台会配备3台2200匹马力的泥浆泵,半潜式平台和钻井船会配备4台泥浆泵,NOV在中国这些年总包了60-70座钻井平台,这些平台泥浆泵的用量就超过200台,所以Wirth的TPK系列泥浆泵的出货量不大,可能是价格比较贵,Wirth曾经培训过中国的泥浆泵工程师,培训费就高达200W人民币,由此可得设备的价格不低。



Wirth泥浆泵的高品质和可靠性,得到了中东陆地钻机用户的青睐,口碑很好。

NOV的泥浆泵二十多年来没有变,头上顶着两个大风机,给马达散热,而Wirth的泥浆泵马达的冷却方式是水冷。

从设计角度来说,只要冷却效果达标,水冷和风冷的效果是一样的,水冷的优点很明显,冷却效果好,速度快,振动和噪音小,不过结构复杂些,风冷就简单许多,直接开了一个道门,呼呼的往里吹风就行了,不过泵房顶上需要做进风和回风的风道,显得占地方,总之,冷却方式肯定是水冷的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不过泥浆泵技术含量低,目前这种型式的机型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绞车跟泥浆泵一样来自德国工厂。德国人同样把一流机械技术应用在它身上,让它一出生就拥有了“高贵”的血统。它的特点是采用直接马达水冷技术和双重刹车盘系统,配套了双重冗余控制系统和硬件,最大提升重量可达1500吨。
双重冗余的系统好做,以一套Eaton的刹车盘就行,最大提升重量也好做,水冷马达系统却不好做,NOV在中国给Jackup配置的1000短吨ADS系列钻井绞车上,都顶着几个大风机,和泥浆泵一样,采用风冷散热,Wirth的水冷马达技术确实玩的溜,走在钻台面上声音小很多。
011
MH Wirth的PTD,DDM和MDDM顶驱技术

挪威MH(Maritime Hydraulics)公司从1984年开始研制海上钻井平台用的DDM系列重型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如DDM-1000-AC-2M,DDM-650型、DDM-HY-650型、DDM-HY-500型、DDM-EL-500型多种顶部驱动钻并装置。



为适应陆地钻井的要求,MH又研制了PTD系列的轻便式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很多人认识MH从PTD开始,因为国内很多钻井公司比如:中油海、CACT 等均使用过MHWirth的PTD,它便于拆卸、容易维修,操作方便。对国内需要,钻井公司几乎等于量身定做。由于精确定位,所以赢得了市场。



不过Aker最先进的顶驱是1250短吨级别的MDDM顶驱,Modular Derrick Drill Machine,钻机上升到了1250短吨级别时,无论NOV还是MH Wirth都给重型顶驱配了水冷马达,MH Wirth1000短吨级别一下的钻机也使用风冷。

NOV当然是顶驱界的大拿,收购Hydrilift和Varco之前就很牛逼,电动顶驱和液压顶驱都做,不过现代的顶驱都采用交流电机+变频器的形式。

NOV占有全球顶驱市场的大部分,占有绝对优势,它的TDS-8i更是横行全球,刚才说过最新的顶驱是TDX1500,另外还有HPS型号的高速高扭矩型号,装配在CJ70平台上。
012
MH wirth的软肋,BOP



MH一直不做防喷器,Aker也一直不买防喷器公司,这个是挺奇怪的,全球三大主流钻机供应商都有自己的防喷器,NOV的Shaffer,Cameron就别说了,自己就是防喷器阀门的祖宗,收了TTS之后,水下和水上的设备都齐了。

按理说,钻机供应商一般也不会自己做BOP,但是大的钻机供应商会收购BOP公司,整合整个产业链,做一套钻井包就需要一套BOP,为什么不把BOP厂家买下来呢?

水下BOP技术含量高,特别是控制系统,中国的厂商虽然已经研发出水下BOP,可是还没有装机,没有装机机没有练手的机会,没有练手的机会就不能检验机器是否稳定可靠,就不能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也就没有市场。

BOP是个高度垄断的产业,就三家能做,老大是Cameron,还有是Shaffer和GE的Hydri,钻井平台的BOP几乎全部来自这三家,而且这三家都在美国,挪威人在钻台排管做非常漂亮,却不做BOP,NOV的Varco当年跑到美国,把Shaffer收了,Cameron跑到挪威,把TTS收了,Aker却跑到德国,去收了一个做泥浆泵和绞车的Wirth,不知道在第六代D90和海洋石油981项目上,Aker的人看到NOV的BOP,心理是作何感想。

另外,Aker MH之前高压管汇都不能做,只能向NOV买,不过现在自己也能做管汇了,这缺胳膊少腿的,也难怪在和NOV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013
结语



油价地位徘徊,全球钻机市场低迷,更是钻井设备供应商的寒冬,市场急剧萎缩,NOV和Aker都砍掉了三分之二的雇员以保存实力,虽然大家都亏损的很厉害,不过NOV还是比MH Wirth要好,NOV除了钻机部门还有井下科技和油田生产设备,另外存量的钻机也需要Aftermarket支持,盈利能力也不错,可喜的是在20Kpsi钻井系统和下一代顶驱技术上占得先机,这样的话,NOV虽然亏的很厉害,不过在业界的相对地位却在提高,有可能在下一轮行情中再次保持甚至扩张市场份额。

MH Wirth这几年挺不如意,在第七代来福士的D90项目上输给了NOV,本来就和NOV查一个身位,现在差的更多了,现在的MH Wirth,先考虑如何更好的生存下去,再憋一个大招,等行情好转后,把顶驱技术转让给中国,获得市场后研发下一代顶驱和钻井系统,好好的和NOV打一仗。

最后小编请大家帮个忙,小编很想结识在Cameron工作的朋友们,全球三大钻井包公司,NOV如雷贯耳,但是知道Cameron的朋友比较少,国人很有必要了解一下Cameron的钻机技术。


    关注 海工钻机手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