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酒戒酒不可取

 

门诊来了一位戒酒病人,男性,50余。刚进诊室,陪同进来的老伴就开始数落......







门诊故事


门诊来了一位戒酒病人,男性,50余。刚进诊室,陪同进来的老伴就开始数落:“喝了30年,劝也劝不住,喝酒喝得浑身都是病,再喝下去就没命了……”急切地对医生说,“大夫,您可得帮他戒酒啊,我们全家的生活都指望他了,可是他现在都不能上班了。收他住院吧,我们把酒都买好了……”。说着从背包里拿出了两瓶黄酒。



嗯?怎么回事?戒酒还要带着酒住院?老伴看到医生诧异的表情赶忙解释:“以前在当地住院,医生都会交待我们去买两瓶酒带到病房,让他慢慢减量,再配合吃药一起。难道你们这医院不是这样啊?!”。

原来如此。医生笑道:“现在已经不再用这种方式戒酒,住院后都是按照规范的方案来逐步戒酒。”
科普时刻
我们简单说一下原因


酒精的作用是兴奋还是抑制?



抑制

谈到酒精的作用,有人会说:“酒精当然是兴奋了,看醉酒后发酒疯的人全都是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其实不然,酒精的作用是抑制。大家平常所见的大吵大闹通常是在醉酒的早期,大脑皮层神经元先被抑制,此时皮层下的神经元脱抑制后就会表现出兴奋、话多。而随着进一步饮酒的增多,皮层下神经元也被抑制后,醉酒者就会出现少语少动,甚至不语不动的状态;因此我们说酒精本质是起到抑制作用,其中包括对呼吸中枢的抑制。





苯二氮䓬类药物的作用是抑制还是兴奋?



抑制

苯二氮䓬类药物(地西泮、氯硝西泮、劳拉西泮等)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也是临床用于戒酒的主要药物。戒酒后通常会服用地西泮以帮助患者来控制震颤、失眠、焦虑等戒断症状,同时还可以避免戒酒后出现震颤、谵妄、癫痫发作等严重的戒断症状。同时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也有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



酒精+苯二氮䓬类药物戒酒是否可行?



不可行

既往考虑直接完全停止饮酒,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同时还会出现典型的焦虑情绪,因此通常会逐渐减少饮酒量,同时合并苯二氮䓬类药物治疗以控制戒断症状。但是随着临床研究的积累,结果发现酒精合并苯二氮䓬类药物用于戒酒存在其很多不足之处:

1、逐渐减少饮酒并未能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焦虑、失眠等戒断症状,而给予合适剂量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却能有效控制上述戒断症状,同时避免严重戒断反应的发生;

2、酒精和某些苯二氮䓬类药物有互相协同增效作用,因此联合使用有可能加重彼此的呼吸抑制作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由于酒精的干扰作用,临床上不利于医生根据患者戒断症状来调整苯二氮䓬类药物的使用剂量。



市场上说的有效戒酒的药物是否真的有用?



不确定

戒酒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在不同的戒断需要选取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式。因此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过程。具体用药可以参考权威书籍,以及请教物质成瘾科、心理科专家。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 2015级应用心理学

硕士研究生 张蕾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物质成瘾科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杜江






    关注 大医小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