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青春都曾被狗吃过,好在这是一个创业的年代

 

如果他创业成功了,一定会再拿起贝斯。...



--Tips:点击上方蓝色【商业人物】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作者:郝亚洲,长江商学院创新中心研究员,微信订阅号“管理学人”(guanlixueren)创始人。

在聊天的过程中,才知道李俊是我的同门师弟(工商管理专业),比我小一届。他管我叫“师兄”,但是,我管他叫“俊哥”。

我们对那所大学,那个专业都有过骨子里的反感。在压抑的四年里,我们用各自的方式排遣着情绪。就在李俊带着乐队四处演出时,我在路边的烧烤摊喝着二锅头,为了姑娘大哭大闹。

命运的吊诡之处在于,我们都想过这辈子不做和本专业有关的事情。他想做一个牛逼的音乐人,我想做个大腹便便的公务员。但最后,他偏偏选择了创业,当上了CEO,每天要埋头于各种管理的细节之中。而我,则研究起了管理,每天醉心于各种理论书籍和对公司的访谈。

可能有太多共同的话题,本来说好的采访,却在中途严重跑偏。我知道他有一个相恋十年,失而复得的女朋友(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而且还是我的同乡。他知道我至今单身,晚上我们一起去一个音乐餐厅喝酒的时候,他对我说,来深圳吧,我帮你介绍姑娘。

因为房价的飙涨,深圳变成了一个精神分裂的城市。一边是对创业者并不友好的租金,一边是深圳市政府对创业的大力支持。李俊的“小猪巴士”就在一个非常别致的创业园区里,楼下是一家星巴克黑牌店,给人的感觉是,深圳的创业者活得很体面。

在李俊的办公室里,我们两个人叼着烟卷,嚼着巧克力,喝着果茶,开始了东拉西扯。

李俊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人,相对于湖北省内的其他城市来说,有天然的身份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体现在要活得自由、体面上。李俊喜欢音乐,他一度认为这是让他灵魂自由,并能获得体面收入的手艺。

他自学了贝斯,在大学时同时组建了3个乐队。“你为啥一下整三个?”我问他。李俊甩出一句武汉腔,“我火啊!”当时,他带着乐队到各个场子去演出,唱beyond,唱自己的原创。很快,他就发现台下的听众并不尊重他们。我能想象得到,无人问津比往台上扔鸡蛋还让人尴尬。因为你面对的是冷漠。

大学快毕业时,李俊解散了乐队。滚石唱片却主动找上了门,跟他签了两张唱片的制作约。李俊以为自己可以成为李宗盛,突然对音乐又满怀了希望。但是,不体面的感觉马上又扑了过来。经常有唱片公司的人过来,丢下一纸歌词说,麻烦谱个曲子呗。一首曲子500元人民币。

我说“这不挺好吗?”,李俊猛摇头,“这不是我想要的音乐。”

其实,我到后来也不是很清楚他到底想要什么样的音乐。但有一点很明确,如果他创业成功了,一定会再拿起贝斯。他不希望音乐成为一个营生的工具。

“我看到太多的音乐人为了活下去,没时间去创作,做口水歌,做翻唱,车里面的车载音乐。我也做过。你必须拉关系,搞皮条。你做的不是做音乐的事情。我觉得这个市场上,我等20年后再去做好。”

好吧,那李俊要在这20年间做些什么呢?

对音乐有些灰心之后,李俊跑到了深圳的一家SP公司,写JAVA。“你还懂代码?”“这就跟音乐差不多,自己看看书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我瞬间感到智商被对面这位师弟碾压了。

不过,两年之后,李俊辞职创业,那是2006年。这一年里,智能手机,也就是smartphone的称谓还没有被iphone取代。创业的过程很好地帮助李俊进入了下一段职业经历,到腾讯做基于手机端的QQ浏览器。

腾讯基于PC端有三大产品,浏览器、搜索引擎和拍拍。在UC火爆的时候,腾讯并没有下定决心要做手机浏览器。后来发现势头不对,UC的发展有点超出预期了,腾讯才开始积极介入。

其实,这一段是李俊认为最好的时光。他喜欢当时腾讯的工作氛围,简单、纯粹。不过,他还是选择了离开。

后来我发现了李俊的一个职业规律,经理人—创业—经理人—创业—经理人—创业。



李俊离开腾讯,北上,开启了自己的第二个创业篇章,和张伟华等人做了“点心科技”。这是一个由创新工厂投资的项目,也是国内较早基于安卓做定制化桌面的软件公司。

李俊的合伙人张伟华和我也是那种无酒不欢的旧相识。我在前年采访他的时候,他对我说,点心的研发力量很强大,是国内能够触碰到安卓底层架构的两家公司之一。但似乎,李俊和张伟华的团队遭遇了创业公司陷阱,投资人和管理团队之间出现了分裂。很快,点心科技被高价卖给了百度。李俊和张伟华放弃了股份,飘然而去。

两人的下一站是360,李俊做360手机助手,张伟华做特供机。彼时,小米拔地而起,360被认为是当时唯一可以阻击小米的国内厂商。可惜,360在临门一脚上掉了链子,也算是国产手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经典失败案例吧。

李俊和张伟华心有不甘,离开360后自己做起了手机。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和他们结识的。我一直认为,“原点”手机承载了他们的梦想,但是也承载得过重了。这群有硬件情怀的人执着于产品,也的确打造出了完全有别于其他国产品牌的手机。


第一代“原点”手机 
我有时拿起“原点”第二代手机,依然会惊讶于上乘的做工和工业理念。不免会产生些悲情。那个夏天,我们一起在三里屯喝酒聊着手机圈子的那点事,聊着产品的每一个细节。创业也许就是这样,一个节奏没把握好,就会面临出局的危险。

这些都是此刻成为CEO的李俊要时时想到的。我谨慎地问他,做手机的创业过程给他带来了哪些思考,他说:“以前以为做一个很王道的产品,就能够一统天下。不是这样。很多冰山下的东西我们没看见而已。还是那句话,选择大过努力,或者说用太多的时间做执行,而没有去做战略,这个确实是当时最大的问题。战略应该是产品和资本共同前进。”

战略在现在的李俊眼里起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你首先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基于这个,就要什么样的团队。这才等于零。因为之前是无,现在是零。战略就是你该怎么去做,这个东西就是一。战略本身通过时间点、人,再是你的事情。这三样我们都没问题,但在选择与行业做接轨途中出了一些问题。比如那个时候,我们过多的依靠碰运气,但是这是小概率。创业不能确保每一次选择会100%成功,这个时候你要保证每一次选择,成功率大于60%。不应该把公司置于过大的风险中。

跟李俊聊天时,还是要拿出相当的时间聊手机,聊操作系统。我觉得这是我对他最初的认识,他可能也觉得这是一个结。“原点”手机里有一首内置歌曲,叫《一个人的舞蹈》。唱歌的女孩声音很像王菲,以至于我一开始真的以为是王菲。

如果搜索一下会发现,《一个人的舞蹈》是曾经流行的网络歌曲,词曲作者都是李俊。我和他吃完饭在路上散步时,他说这首歌在深圳的传唱度很高,在电台打榜的时候,成绩也不错。“深圳这座城市里的人太孤独了。”不过这首歌是李俊写给自己的,当时他正跟女朋友处于暂时的分手状态。

当年的女朋友,现在成了他的太太,并放弃了待遇非常优厚的工作,随他南下,再战深圳。

这次李俊的思路清晰了很多。不是那种创业必成的决心,而是对整个模式的理解和对局面的把控。



“小猪巴士”是一个共享概念的商业模式。你可以将其理解成巴士版的uber或者滴滴。它是一个用于定制包车的在线平台,线下整合多家汽车租赁公司资源,提供上下班、旅游等出行的巴士用车,为乘客解决出行难、用车难等问题,为租赁公司统筹市场信息,供应稳定客源。

显然,对于“小猪巴士”而言,运营能力是最为关键的,因为它要组织城市里的巴士公司和终端用户需求。李俊认为,这是巴士共享和uber、滴滴这类私家车共享之间最大的不同。

当前大巴的闲置率大概达到30%—40%之间,这是巴士共享模式的起点。同时和巴士公司以及第三方,协商共同开发市场。这里面包含两个意思:

像大多数餐饮app一样,“小猪巴士”需要帮助巴士公司搭建信息系统以优化车辆调度。其次,要联合纵横生态资源,打造定制化的价值链。比如,和旅游网站,相亲网站联合做相亲巴士旅游。

这是“小猪巴士”和uber、滴滴这些私家车共享最大的不同。

“uber的可运营空间不大,不需要投太多的人,所以可以在一个城市有三个运营经理。小猪巴士是个重运营的服务。uber怎么做第三方收益?其实很难。比如说一个车上只有一个人,让他听个歌,给他一瓶水?这里可运营的空间很小。大巴车一坐几十号人,可运营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分众有三个逻辑,可以支撑到今天,第一个是科技改变广告传播的方式,第二个是有强势观看的空间,第三个是有强势观看的人群。在大巴车体内是一个放大。”

基于人和空间做定制化运营,而不是像uber、滴滴做标准化运营,我认为李俊想打造的是巴士体验经济。

2015年7月份,滴滴在切入巴士共享领域之后,看似是“小猪巴士”最大的竞争对手。但这种看似相关性的战略,可能距离滴滴的核心能力更远,毕竟滴滴模式的重心在市场,而非线下资源整合。李俊认为服务质量、执行力、调度系统的分发能力和效应,这四个模块是巴士共享模式的壁垒,而不是简单的对资本的燃烧。

燃烧资本在创投圈子里好听的叫法是“补贴”。不同于成熟的平台经济中的“交叉补贴”,初创互联网公司在提升双边用户粘性的时候,还只是单向补贴,因此补贴效率就很关键。

当年拍拍和淘宝之争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最后淘宝赢了,拍拍式微就在于不同的补贴策略,拍拍的策略在于服务用户,淘宝的策略是服务于卖家。

举个例子。所有用户的入口体验都做得很好,但是针对卖家的服务没提升上去,就会导致很多卖家没有良好的经营意识。“比如说深圳,很多人为什么愿意去韩国城?他不愿意去小商店,因为韩国城东西好,服务好。如果商店很破很旧,就算是用户导入做得再好,做再多宣传,用户还是不会过去。”

李俊的思路是服务于服务的提供者,同样一辆车,A车10块钱,B车8块钱,但是A车司机很帅气,服装也很统一,车体、车况又很好,准时准点。B车司机素质就那样,也能把车开过来,晚个点,车里面有异味,经常嗑瓜子,扔个水瓶,也没人管。你说你会如何选择?用户买的是服务,不是差价。

“是服务!服务!服务!”李俊把重要的话重复了三遍。

就在我们聊得起劲的时候,李俊的女儿跑了过来。他说,要陪陪孩子了,毕竟这是个周末。我拉着另一个朋友到“小猪巴士”的休息区打了两杆球。

过了半个小时,李俊走过来,说让老婆孩子先回了家,要带我去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喝几杯。

那是一个音乐海鲜吧,主唱是个面无表情的男孩子。几杯酒下肚后,李俊对我说,“如果我当年还做音乐,也许就会是他这样,背着吉他到处流浪。”说实话,那男孩唱得还可以,只是内涵差了些。就在我们意兴阑珊的时候,换了一个女孩子上台。

她穿着水洗布的牛仔裤,一件素色的上衣,抱着吉他,唱了首林俊杰的《她说》。女孩长得清秀,红色唇膏涂得恰到好处。和林俊杰、黄丽龄的版本不同,女孩的歌声中少了些忧伤,多了几分从容。

李俊有些激动,他对我说,自己以前写过很多歌,也许适合这个女孩唱。

酒后,我们走在深圳的马路上。感觉这这座移民城市永不停歇的脚步,我确定这不是我想要的,但不确定是不是李俊想要的。我问他,“你真的想以后再做回音乐吗?”

 

他头也不抬地说,“一定的!”

*图片购自视觉中国@cfp
投稿、约访、合作,联系邮箱:bizleaders@qq.com
添加商君微信bizleaders2015,邀您加入商友会
微信名:商业人物

微信ID:biz-leaders

1.转载请事先获得授权(联系人微信ID:hsy111520)。
2.
喜欢就分享出去,让我们用优质原创内容占领朋友圈。3.长按右侧二维码即可关注。


    关注 商业人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