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纪实】咚咚呛里舞狮灯 民俗活动好热闹(精彩视频独家发布)

 

咚咚隆咚咚呛,随着一阵阵有节奏的锣鼓声,狮灯会成员健步而来,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名老者执一杖2米高的红烛灯,一位中年男子手拿一个用竹子镂空编织的燃烛红绣球,逗着一只身披红绿锦段的狮子,摇头摆尾、腾挪闪跃。...



春节纪实
咚咚呛里舞狮灯
作者:姚成萍
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满月才挂上东北角的天空,火红的灯笼亮起来,整个村子就欢声笑语、人声鼎沸了。



咚咚隆咚咚呛,随着一阵阵有节奏的锣鼓声,狮灯会成员健步而来,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名老者执一杖2米高的红烛灯,一位中年男子手拿一个用竹子镂空编织的燃烛红绣球,逗着一只身披红绿锦段的狮子,摇头摆尾、腾挪闪跃。



正堂摆上供品,一挂鞭炮声中,深沉低回的经文悠悠而来,狮灯会开始了。



在每场精彩的表演中,狮子是最大的看点,而我们通常把精通狮子灯的人称为“狮头”。狮头作为一场舞狮的核心,带领队伍操练,因此,狮头要有娴熟的基本功,而且要配合默契,否则不能上场表演。



舞狮时,锣鼓伴奏,配合身段,节奏明快,动作性强,粗犷有力。舞得快,锣鼓就会打得快。



这里是义津镇增丰村(增丰村方叽自然村)的狮灯会,灯的名称叫“彩彩灯”。起源于明末,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具有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通过供奉、祭祀神仙、举行宗教仪式等古朴粗犷的形式,来驱邪逐疫、祈求丰收、平安和追求美好的人生。因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魅力,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狮灯会汇聚和沉淀了诸多文化信息,蕴含人类学、戏剧学、宗教学、美术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这是一项古老的民俗,也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象征。狮灯会起源的初衷是因为七里八乡的一些村民游手好闲,好赌博,为了教规、戒律本村村民,村里的长辈就组建了这样的民间组织。主持人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人数4至50人不等,分大场与小场,大场舞狮表演,小场唱彩彩(划旱旱船、打连香、三人彩、走马灯等说唱表演)。这样一来,村民中有的学道士唱诵经文,有的学伴奏乐器,还有的学拳脚功夫舞狮。注意力转移了,就不再有赌博现象,民风也好转了许多。





每年正月,狮灯会的全体成员出动,出入方圆几十公里。来到一个村子,首先要到各家各户中去串门子。每到一家,主人会点上一串鞭炮迎接,狮子先进堂屋,阵阵锣鼓的伴奏下唱诵戏文,在一名老者手执红绣球的逗引下,舞上几个高难度的动作后去别的屋里舞上一遍,再转场到下一家。



狮灯会每年采到的香奉都会用到修路建桥、扶弱救困等公益事业上。近年来,随着政策的利好,村里公益与民生事业的资金大都由政府投入,灯会就想着把这香奉用于资助贫困户脱贫。



狮灯会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传承,前些年因村民的外出务工和一批老艺人的去世,活动在自然村萎缩,演出质量下降。现在,村中有一名会唱“彩彩”的传承人已经73岁,姚先太老人还记得彩彩灯的相关内容、形式。为使这项民俗得以传承和发展,增丰村组织专人进行搜集、挖掘和整理,并安排精干劳力学舞狮,学音律伴奏,常年外出的村民也都自觉地过完年再出门打工。 


古风悠悠,狮灯会以其古朴浓厚的魅力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来呵护,使这远古的声音世代相传,相信狮灯会的民俗会如烟花一般美丽地绽放在我们面前。



(部分图片由钱娇娇友情提供)
编辑 吴福成 



    关注 枞阳县广播电视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