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60记忆】:浮躁、茫然、困惑,这些词汇不属于那个时代

 

1分钱一个的鸡蛋,兵团做的咸菜,2分钱一个的羊蹄子,特别是,花4毛钱买上20个羊蹄子,收拾干净,细心地煮出油,是一家人最难得的美味。...

点击标题下「西部钻探」快速关注
翻开五六十年代的照片,发现灿烂的笑容总浮现在开拓者的脸上。住帐篷、吃咸菜、没有水、饱受蚊虫叮咬,他们专注于钻井事业,以苦为乐。

浮躁、茫然、困惑这些词汇,似乎并不属于那个时代。
黑油山会战初期,最高的建筑是电线杆,矿区除了几顶帐篷、几个木制活动房子外,其余全是地窖。探区上人较多时,连地窖都没有,有人就找个避风的小水沟,两头一堵,上边篷上帆布过夜。

晚上睡在里面,能看见天上的月亮。夏天还好过,一到冬天,冻得够呛。

住地窖稍好些,夜里有人值班烧火,还要在被子上压上重重的老羊皮,足有十几斤重。到后半夜,越睡越冷,缩成一团。天亮一看,很多地方都结成了冰。

吃也让人印象难忘。过年时能吃上一两次大米,平常白面很少,就是玉米面、高粱面和麸皮。特别是1960到1962年困难时期,柴油机工一个月定量是28斤半,钻工是42斤半。

粮食不够吃,下班后,大家就去戈壁摊上割骆驼草,用水淘洗过后拌上包谷面蒸着吃。大食堂不要的白菜疙瘩被捡了回来,有点咸菜吃那简直就是过年。

1961年,钻井处乌尔禾农副业“三八”班在3月份播种了六亩菠菜,是那个自给自足年代的写照。
当时没有油荤,过年了才有500克猪肉,300克羊肉供应。没有副食品,很多人营养不良,吃不饱肚子,全身浮肿。

孔凡兴老人记得几样当时最好吃的东西:1分钱一个的鸡蛋,兵团做的咸菜,2分钱一个的羊蹄子,特别是,花4毛钱买上20个羊蹄子,收拾干净,细心地煮出油,是一家人最难得的美味。

那时的工作服是一种类似大布材质的面料。孔凡兴老人曾有一套工衣在矿史陈列馆展出过,当年一套工服穿两年,特别是柴油机工身上粘的油污,日积月累变的很重。

在那个年代,最大困难是缺水,水比油贵。喝的水是从井口流出来的,硫黄味很重,咽不下去。

有支队伍在大沙河钻井,水从几十公里以外的玛纳斯河运来,每个人用水定量,每个星期分到一盆水。大家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在床下,生怕洒落在地上。

使用也有规定:前五天用来洗脸,周末再洗脚,最后,水再倒进泥浆池。
大家一个月都洗不上一次澡,让人头痛的是每天一场大风,到处是碱和芒硝,蛰得人特别难受,浑身上下痒。晚上,身上挠出血,到了白天,碱和芒硝袭来,就像在伤口撒盐。

热得实难熬,蚊虫三班倒,三个蚊子一盘菜……这是当年钻工编的顺口溜。所谓“蚊虫三班倒”是指:清晨是一种叫小猛的小虫子集体进攻;中午是牛虻单兵袭击;晚上是蚊子成群结队。

特别是大牛虻,对人的伤害很大,干活的时候,只要被它叮上,痛得人打又打不得,抓又抓不得,不一会就会起一个鸡蛋大的包。

那个时候的艰苦,真是百样滋味,几天几夜也讲不完。他们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就像诗人艾青在《克拉玛依》一诗中写道:最荒凉的地方,却有最大的能量。

老照片来自克拉玛依钻井公司档案室

(克拉玛依钻井公司 苏玲)
西部钻探∣员工自己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西部钻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