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令我颜面尽失

 

身为教师最大的快乐和意义就是你能“影响”学生。...



无意中发现了茅卫东老师的文章,字里行间真诚地令人不忍直视,硬生生把我戴的面具一下子剥了下来,令我颜面尽失,皮囊下的“小”尽显无疑。但也为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重新校正了方向。摘录几段,如下:

1.对待充满了遗憾、尴尬、愧疚乃至痛苦的过去,后悔和遗忘不是最好的方法,重要的是能够勇敢面对过去,理性审视过去,过好当下生活,从而避免重蹈覆辙。如果我们不能面对过去,那过去就不会过去。有时我们依然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中而不自知,更多时候,我们必须戴上足够厚实的面具甚至把自己装进套子里去。无论是一味怪别人,还是将一切归于自己的无能,其实都是拒绝改变自己,进一步讲,是拒绝成长。给自己颁发了一块免责金牌,为自己打造了一套坚硬的外壳,以此掩饰脆弱、维护尊严。而内心的不安与痛楚,只有他们自己咀嚼品尝了。



2.一个成熟的老师,遇到调皮捣蛋的孩子,第一时间决不是抱怨、推诿、责怪。而是应该思考:这些孩子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样子?我能为这些孩子做什么?即便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还是无法改变学生时,他们仍然不会抱怨,只会在学生离开时,送上自己真诚的祝福。这,才是为学生好!

3.老师们,想一想,认真想一想,你的焦虑,你的生气,真的是看到问题学生不思进取而着急生气吗?还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在领导眼中的评价?我估计多半是后者。因此,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就不要再冠以“我都是为你好”的高帽子了。和学生真诚相待,表现出足够的诚意。



4.工作以来,有时莫名其妙会遇到学生仇视的目光,一开始我以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后来才知道是这些孩子内心深处对教师这个群体就没有好印象。从小学到初中,很多老师一些列的不堪行径让这些孩子对教师群体充满了厌恶。而我遇到这些孩子的时候,某种程度上都是在为以前的老师埋单。而不对学生发火,这只是为师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接受学生及家长的仇恨,不存偏见,没有怨气,更不抛弃,一如既往地做我们该做的事情,这才是为师者的高境界。



5.教师的专业精神,最关键的就是能以冷静、客观、理性的态度去观察和思考自己的工作以及与此相关的事物。那些不愿意思考,而且孜孜不倦以求营造温馨氛围的努力,在我看来都是缺乏专业精神的表现。太多的人在精神上从来没有站起来过。他们太虚弱了,所以渴望被理解、被关怀。期待有人引领他们向前走。



6.现在的很多名师报告为什么没有吸引力?因为他们谈的大多是如何教的奇技淫巧,而不涉及到底应该教给孩子真正有营养的东西。这就好比一栋破房子,不是着急它快歪了,而是琢磨怎么如何装修。一个只关注分数不敢直面社会现实的名师不是真名师。真名师不在乎学生是否记住自己,在乎的是有没有学生步入社会后能为公平和正义努力奋斗!



7.理解不等于支持;认可不等于鼓励。

8.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也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认可之上。

9.改变不了大环境,也不要让大环境改变你。

10.一个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一个只会唯命是从、亦步亦趋的教师甚至都不配教师这个称谓。因为这是典型的“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11.早恋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老师面对早恋的态度。春心萌动,这是自然规律,哪有什么清规戒律可以清除的?你视之为洪水猛兽,不敢正视,不愿引导,一味地禁止,最终本是美好的事物就硬生生地被逼成了洪水猛兽。只有那些忘记了自己曾是蝌蚪的井底之蛙,才会不尊重学生从内心里生发出来的没有一丝一毫功利尘埃的美好情感。

12.作为教育者,首先要有一颗“心”。真诚和善良比方法和技巧更重要。有心,就会想到好方法。



13.老师们,如果你把教育教学仅仅理解为控制学生,考出高分,那么你后面的麻烦会越来越多。如果你因此获得了很多荣誉,甚至功成名就,你可想过那些被你伤害的学生?“一将功成万骨枯”,有多少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有多少学生被老师打压得抬不起头来,有多少学生在老师的教育下失去童真,变得精明势力?



14.眼里只有领导没有学生的老师,为了名利利用甚至牺牲学生的老师,不管获得多少荣誉,不管有多大名气,在我看来,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成功者,而是可怜卑微的人。因为他们一辈子都不曾说过自己的话,走过自己的路,一辈子不知道自己是谁,他们只是努力扮演别人为他们安排的角色以取悦别人,或者只是被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所奴役而无力自拔。



15.说到底,教师从来就没有被作为一个人而得到真正的理解和尊重,对教师的态度只是取决于社会和众人对教师的需要程度,教师整个是作为某种职业工具而不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



16.但愿老师们在工作中能时刻站在学生一边,能时刻想着真理至上。不要总想着得到领导认可和同事赞赏,不要总想着晋升职称提高知名度,让我们的思考和选择都能以学生为重,以真理为上,惟其如此,我们才能不亵渎教师这一身份。

17.身为教师最大的快乐和意义就是你能“影响”学生。


    关注 地理老师宋学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