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挤断桥?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03

星期一

2017年4月

距离清明节 1 天

一日一签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谈到清明节,我们总会想到杜牧的这首《清明》。

因为清明节,我们过了许多美好的三天小长假,但是你知道清明是怎么来的吗?

强行科普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寒食节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出去玩是不变的话题,可是人真的是太多了。

本来想看看风景,游山玩水。到了才发现,完全变成了看人海,忽然想到杜牧那首诗如今已经变成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挤断桥。

不过换个角度想,能看到人海算是不错的,因为还有一部分人被堵在路上,只能看“车景”。
虽说假期出去十次就有九次很扎心,但我们没有被打败,依然一次又一次的投入“美景”的怀抱。

是时候“玩”点不一样的啦!!
扫墓必不可少
清明节扫墓是永恒的传统,怀念故人,缅怀先烈是它的意义所在。

扫墓之后在附近的山上转转,感受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野外烧烤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正是春暖花开,景色怡人之时,一群人聚会,享受美食。不用在人海中穿梭,匆匆的去往一个有一个景点,却只留下几张照片。


去安静的地方
像博物馆,图书馆这类安静的地方一般人比较少,即使多也不会感到很不适。在博物馆看看和自己专业有关的东西,也算是没白出去一趟。但一定要提前查一下当天开不开门,否则好好一次出行,也可能分分钟变成愚人节后续。



    关注 林图小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