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战略》:9.君臣联手

 

------9.君臣联手------

“药不在粗妙,贵在对症;法不分深浅,要在投机。”

俗话讲:“物以稀为贵”,确切地讲应是“物以需为贵”。若物之“稀”而不“需”,当不能为贵。物“稀”,是物“需”的现象;物“需”,是物“稀”的本质。

物以稀、以需为贵的原则,是放到“阴阳平衡”这一规律的前提下展开的。比如,一件商品,它存在的价值在于消费者对它有需求。这样,商品与消费者之间便是一对阴阳的关系。在这对阴阳关系中,最理想的状态是互相平衡。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阴阳达到完全的平衡是非常难的,因为事物都在动态中变化着,在动态的发展中,不是阳过多,就是阴过多。在这种现实条件下,阴阳之间便产生了一个来回“摇摆”的发展趋势。

商品与消费者这对阴阳关系,在其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商品的量少,而消费者的需求量大,那么商品便为“稀”、为“需”,于是商品成为“贵”的一方。如果商品的量大,消费者的需求量少,那么消费者便为“稀”、为“需”,于是消费者就成了“贵”的一方。

对于战略的决策、运筹而言,明白了阴阳关系中“稀者为需、为贵”的规律,以此便可以来指导战略的方向性决策。下面来看一下如何利用“阴阳规律”来指导战略决策问题。

首先,要正确分析本企业商品与消费者需求这对阴阳关系的平衡状态。在这对供需关系中,考虑供方要把本企业与同行一并考虑进去。我方与同行都为争取消费市场的阳性,消费需求为阴性。

对供需关系分析后,如果在供量明显大于需量时,那么企业应当在战略上慎重地考虑,是否还要继续大力度涉足本行业。假如企业实力非常强大,可以试图去做行业“垄断”的战略规划,但毕竟是一步险棋;假如企业的实力不够强大,在战略规划上,要适当地考虑转行或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战略储备。,企业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比较适合用“慢速度”战略去实施。

如果在需量明显大于供量时,那么企业在战略上,可以做大力度涉足本行业的一个规划。要尽可能地把资源与力量进行聚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适宜快速度来实现战略目标。

能够正确地认识“供需”之间的阴阳平衡关系,是在宏观上把握企业战略决策方向的前提。方向的正确与否,关系着企业成败大命脉。

其次,在分析供需的阴阳关系时,要进一步考虑时间与空间要素。比如在空间上,本行业在南方是供多需少,而在北方可能就是供少需多;在大都市是供多需少,而在小城市可能就是供少需多。在时间上,现在是供多需少,而在未来可能可是供少需多;反之,现在是供少需多,而未来可能就是供多需少。

因此,在看待供需之间的阴阳平衡关系时,要考虑到空间与时间的要素。

再次,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要分析同行企业内部战略手段的阴阳平衡关系。比如,同行企业对准大众客户的多,对准大客户的少,那么大客户战略就尤显可贵。反之,则大众客户战略就显得可贵。这里同样要考虑到时间与空间两大要素。

在战略运筹上,把眼光放到战略要素的阴阳平衡关系上,这是保证战略决策正确性的前提,故称之为战略之君。然而,只具备战略认识上的正确性还不够,还需要具体的战略手段来执行,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具体的战略手段,为战略之臣。如快速度战略、稳步发展战略、专一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农村保卫城市战略、城市覆盖农村战略、先难后易战略、先易后难战略等诸类。在这些战略手段中,任何一种都可以是最好的,也可以是最坏的,在没有战略之“君”的指导下,就不能评判战略之“臣”的好坏、对错。

古人讲:“药不在粗妙,贵在对症;法不分深浅,要在投机。”如果说战略之臣为“药”的话,那么战略之君便为明医之“诊”,如果说战略之君为“法”的话,那么战略之臣便为“机”。无诊之药,有毒之险;不当机之法,有乱事之祸。

在对战略的决策、运筹上,战略之“君”如路线,战略之“臣”如交通工具。高级的轿车在公路上跑得快,但遇到山路却不能行;拖拉机在田野上跑得快,但到了公路却较汽车慢很多。因此,只有在战略之“君”的“路线”前提下,来抉择战略之“臣”的“交通工具”,其“战略工具”(战略手段)才是最优良的。

战略之君在指导战略之臣,战略之臣在支持战略之君。只有“君臣”两者密切联手、完美结合,才是战略运筹的本原法则。

无君之臣,不足以为君,无臣之君,不足以为臣。君臣联手,以君为贵。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97435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10.布局决定结局------

决定“命运”的,即是“命局”。

一个人乃至一个企业的“命运”走向,往往是由其周围环境的局势所决定的。对于个人来讲,局势决定了或决定着个人的行为,对于企业来讲,局势同样决定了或决定着企业的行为,行为的不断连续便形成了“命运”。

三国时期,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联孙抗曹”,便是基于对战略局势的深刻认识而做出的战略布局。在当时的客观局势下,诸葛亮通过对局势的主观把握、运筹,巧妙地利用布局保存了刘备的有生力量,并实现了刘备阶段性的战略目标,为日后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在当时的情况下,孙权的实力要远远大于刘备,孙权是可以吃掉刘备的,为什么孙权却同意与刘备联合呢?这完全是由当时的客观局势决定的。后来,在刘备入川以后,孙、刘的合作演变成了战争,这是由于局势格局发生了变化。总之,合于“局势”,亦战于“局势”,格局决定着结局。

在赤壁之战中,按小说《三国演义》而言,诸葛亮派关羽在华容道上故意放走了曹操。其实,从谋略的角度来讲,在当时的局势下,站在刘备的立场来看,曹操是不可以杀掉的。因为,一旦曹操被杀掉,那么促成“孙刘联合”的局势条件就会被破坏,那样的话,实力远大于刘备的孙权,将会趁机吃掉刘备。因此,诸葛亮不杀曹操是为了保护“孙刘联合”的利己局势。

从易学的角度来讲,局势与行为之间是一对阴阳的关系。阴阳之间是互存互立的。局势的概念扩充一下,可以看作环境。任何行为都不能离开环境(即局势)而单独存在,而离开了行为的环境也没有局势可言。因此,两者之间既互相作用,又互相决定。

局势由两个字组成,一是“局”,一是“势”。“局”是指环境的一种组合形态,“势”是指这种环境的组合(也即是局)对行为所产生的“推动力”。因此,离开“势”不能谈“局”,离开“局”也不能谈“势”。

局是可以决定行为的,由此,便产生了布局的谋略。一个完美的布局,可以实现理想的结局。

善谋事者,必善谋局。下面来看一下,如何布局。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97435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经管职场小说 《易经战略》

作者:张松
小说现有字数:14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10月22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易经战略”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97435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