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麻痹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本病最常见的表现为肢体震颤、强直、运动障碍三大体征,同时伴见精神智能障...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本病最常见的表现为肢体震颤、强直、运动障碍三大体征,同时伴见精神智能障碍的一些症状。帕金森病在中医学中属于“颤证”、“颤振”、“振掉”等范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风盛则动”;目前认为本病与中老年的体质有关,多因气血虚弱、肝肾不足、风痰内动所致。



常用针灸治疗方法

1、毫针治疗

方法一:取穴: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太冲、廉泉。方法: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后留针。

方法二:取穴:四神聪、风池、曲池、合谷、阳陵泉、太冲、太溪为主穴,随证加复溜、命门、肾俞等穴。方法:太溪用补法,其他主穴用泻法,留针

2、头皮针治疗

取穴:舞蹈震颤控制区、运动区上、中部。

3、电针治疗

取穴:曲池、外关、阳陵泉、足三里。方法:连续波,频率4-8Hz,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并可结合其他体针疗法或头皮针治疗。

名老中医经验

①、临床震颤型中发病年龄小者,治疗两三个疗程后即可见效,而混合型年龄偏大,并伴有其他脑血管病者,疗程长,疗效差。说明本病宜早期治疗。在取穴思路上,强调标本兼顾,扶正、熄风兼以对症治疗为本病处方的基本原则,并认为头针选穴及现代头皮针分区可能具有一定熄风效果。还体会到长期治疗需要保持疗效的稳定,而防止针灸穴位的疲劳,积极治疗兼夹病症,是保持针灸疗效的关键。

②、承淡安提出本病应以调节全身运动之机能为目的,取穴为:风池、身柱、命门、中脘、关元、曲泽、后溪、天柱、大抒、至阳、上脘、气海、孔最、申脉,每日轮流针治,用轻刺激留针法。

③、颅底七穴:督脉、阳维脉之交会穴哑门,胆经的风池、完骨、膀胱经的天柱,合称“颅底七穴”,均采用特殊角度和深度进行针刺治疗,并结合辨证配穴。

④、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针灸科治疗本病的处方是:舞蹈震颤控制区,用于治疗震颤;运动区,以改善运动障碍;感觉区,以调节感觉障碍,改善全身状况,调节睡眠和表情等;根据情况,配合晕听区、语言区和足运感区。体针头颤明显刺大椎,上肢抖动明显刺曲池、合谷,下肢行走不稳肌肉僵硬刺阳陵泉、太冲、太溪。

欢迎关注: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科室联系电话:

护士办公室:0566-5227853

医生办公室:0566-5227857

主任办公室:0566-5227856

科室地址: 池州市中医医院 新大楼5楼


    关注 针灸二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