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定好看,和“汉东省检察院”同款的南京民国建筑还有哪些

 

民国建筑的细节之美...





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很多镜头在南京取景,其中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拍摄的镜头颇多。比如剧中的“汉东省检察院”,其实就是东南大学大礼堂,“国家部委大楼”则是东南大学图书馆。

这几座建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门前采用了高大的、民间俗称的“罗马柱”,使得整座民国建筑看起来显得气派、雄伟,用建筑学上的术语说,这样的罗马柱叫做“爱奥尼亚柱”。

那么,像这样拥有巨大罗马柱的民国建筑,南京还有多少呢?石头君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人民的名义》中的东南大学建筑镜头。

很多人都知道,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内的很多建筑,是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群”,包括大礼堂、图书馆、生物馆、科学馆、体育馆、工艺实习场等,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大学旧址国保标志碑。

国立中央大学建筑是在1921年东南大学成立后陆续建造的。南京著名历史学者卢海鸣博士刚刚出版的《南京民国建筑》一书中,将国立中央大学建筑风格定位为“西方古典式建筑”,其特点是“以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柱式为构图的基础,突出轴线,注重比例,强调对称,讲究主从关系,这种建筑多被应用在宫廷建筑、纪念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

“建筑采取西洋古典建筑式样的建筑外壳去包装具有现代特点的使用空间,以此来显示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经济实力。”

简单说来,这种建筑的一大特点,就是在外部立面采用高大的柱子。

这种柱子可分为属于古希腊建筑体系的多立克式、爱奥尼亚柱、科林斯式;后来又发展出属于古罗马建筑体系的多立克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塔司干式和混合式。



多立克式、爱奥尼亚柱、科林斯式三种柱式对比。

南京民国建筑中,西方古典式建筑占有一定比例,其中大部分均采用高大的爱奥尼亚柱,又以国立中央大学建筑为代表。

爱奥尼亚柱源于古希腊,其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神柱,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和俄瑞克忒翁神庙。



爱奥尼亚式柱头。

爱奥尼亚柱式起源于前6世纪中叶的爱奥尼亚,小亚细亚西南海岸和岛屿,上面住着操爱奥尼亚方言的爱奥尼亚人。

爱奥尼柱式在公元前5世纪传入希腊大陆。第一个爱奥尼亚风格的大神庙,是在被地震摧毁前仅仅存在10年,于前570年至前560年间建于萨摩斯岛的赫拉神庙。



大量采用爱奥尼亚柱的古希腊神庙。

《人民的名义》中的“汉东省检察院”(中央大学大礼堂)、“国家部委大楼”(中央大学图书馆)都以巨大的爱奥尼亚柱,为其最显著特色。

其实,南京最地道的“爱奥尼亚柱建筑”,正是中央大学图书馆。该建筑建于1922年至1924年间,由时任东南大学校长的郭秉文游说江苏督军齐燮元出资建造,最初以齐燮元父亲的名字命名为“孟芳图书馆”(图书馆门前还有纪念此事的石碑)。

设计者是西方建筑师帕斯卡尔。图书馆外部采用标准的爱奥尼亚柱式构图,共有四根高大的爱奥尼亚柱,整个建筑造型严谨,比例匀称,雄伟气派,但细节装饰又极其精美。







“孟芳图书馆”以及爱奥尼亚柱特写。 段仁虎 摄

中央大学大礼堂就是现在的东南大学大礼堂,是东大标志性建筑,建于1930年—1931年之间,由英国公和洋行设计,新金记康号营造厂承包建造。

大礼堂门厅立面上部也有四根高大的爱奥尼柱式立柱,顶部为钢结构穹窿顶,呈现浓郁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古典式建筑风格。





中央大学大礼堂。段仁虎 摄



中央大学大礼堂奠基碑,由时任校长张乃燕立。

在东南大学校园内细细寻访,可以发现,采用爱奥尼亚柱的建筑还有多座,比如中央大学生物馆(现为东南大学中大院)、中央大学科学馆(现为东南大学健雄院)、中央大学体育馆等。

完全可以说,中央大学建筑群,就是南京爱奥尼亚柱最为集中的地方。




中央大学生物馆(现为东南大学中大院)。



中央大学科学馆(现为东南大学健雄院)  段仁虎 摄那么,除了中央大学建筑群以外,南京还有哪些民国建筑采用了高大的爱奥尼亚柱呢?

石头君还没有把南京民国建筑走完,就目前看到的有:交通银行南京分行、总统府门楼、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海军部门楼、百子亭民国建筑、金陵神学院、谭延闿旧居、玄武湖涵碧轩、奥地利公使馆、雍园民国建筑等,如有遗漏的,欢迎朋友们补充。



总统府门楼。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



海军部门楼。



谭延闿旧居



奥地利公使馆



 雍园民国建筑。

位于新街口广场东北角的民国建筑交通银行南京分行,是南京民国建筑中采用爱奥尼亚柱最多的一座。交通银行南京分行由上海缪凯伯工程司设计,新亨营造厂承建,建造于1933——1935年。

大楼正面朝南,门口有四根高达九米的爱奥尼亚柱直抵二楼。而在其外部东西两侧,还各配有六根式样、高度相同的爱奥尼亚柱,柱脚勒线以及顶部塑花柱帽均做工精美。

十六根巨大的爱奥尼亚柱使得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坚固挺拔,浑厚凝重,显示了银行业主的雄厚资本和经济实力,也使其成为新街口地区最引人注目的民国建筑。





交通银行南京分行,是南京民国建筑中采用爱奥尼亚柱最多的一座。段仁虎 摄

关于“爱奥尼亚柱”,还有一点必须要提。有学者认为,南朝石刻中的石柱,就深受古希腊爱奥尼亚柱的影响。

古希腊的建筑风格,传到印度(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出现了与爱奥尼亚柱颇为类似的阿育王石柱。而中国与印度之间早有交往,比如高僧法显前往印度取经,后由水路回到中国时,就来到了建康(南京),时间是东晋晚期。因此,以印度为中转,六朝石刻收到古希腊建筑的影响,也是有可能的。

大家可以将爱奥尼亚柱、阿育王石柱,以及位于栖霞区的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柱做一下对比,做出自己的判断。



爱奥尼亚柱



阿育王石柱。



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柱最后,再举几例笔者在南京民国建筑上看到的“科林斯柱”。



科林斯柱。



基督教百年堂的“科林斯柱”





天祥里民国建筑上的“科林斯柱”

   (本文为原创 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关注 石头史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