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三四万一平方,古代南京人,“住”得如此精致和舒适

 

华屋美宅,馆舍园囿...





狭窄的小巷子、低矮的城南民居、年久失修内部格局被改变的堂屋、随处挂的还滴着水的衣服、甚至直接摆在大门口的马桶……这是南京老城南常见的市井图像。你可以说这是原汁原味的老城南生活,但却无法忽略附着其上的拥挤、逼仄、脏乱一类的贬义词标签。

对于市井气四溢的老城南,很多人有着一种奇怪的情结,有着一种忽视居民居住体验的迷恋。他们觉得,不管如何破旧脏乱,那才是老南京,是原生态的老南京。







常见的城南民居。

可以说,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至少对于南京人吃、穿、住、行组成部分的“居住史”是不熟悉的。

一个拥有2500年历史的城市,一个无数俊彦精英在期间生活过的城市,必定拥有一部绵长的居住历史。而这部历史,当然不能用“杂乱”来概括,更多的方面,它的关键词是——“精致和讲究”!







城南老宅子。

在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南京的先民就非常注重居住环境的“讲究”。

距今约6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北阴阳营文化遗址,位于现在北京西路南京大学教职工宿舍区内。考古专家发现,北阴阳人对房子有合理的规划。

最大的“居住空间”约有35平方米,小的不到10平方米。“卧室”和“厨房”、“储藏间”完全分开。房子外面有椭圆形或者长方形的用于炊煮食物的火塘,另外还有不规则的窖穴,用以储存食物。





北阴阳营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



北阴阳营人生活精致,还将雨花石作为装饰品。

六朝是南京历史上文化艺术最为辉煌的时代,皇族宗室、达官显宦追求生活质量,也体现在对居住品质的追求上。

东吴末帝孙皓在南京建昭明宫,所有的殿堂均雕梁画栋,殿绘画有以神仙和云气为内容的大幅壁画。在宫殿之间,起土垒石成山,山上楼阁亭台,无不装饰有珠玉。

始建于孙吴的华林园,是与六朝相始终的皇家苑囿,堪称六朝皇家园林之代表作。东晋孝武帝时穿池引水,叠石推土微山,极力营造山野情趣。


《洛神赋图》局部,可以想象魏晋六朝人物的生活环境。

六朝皇家的乐游园、上林苑、芳林苑、玄圃;贵族高官纪瞻、刘宏、沈庆之、萧嶷、沈约等人的私园,都是六朝时期著名的豪奢住宅和精致园林,体现着南京人居住文化中古已有之的“精致”二字。

诗人谢朓(李白是他的忠实粉丝)在南京紫金山脚下的东田,就拥有私人的庄园,他常在这里居住休憩,所写的《游东田》:“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远树暧仟仟,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展现了古代南京人注重居住品质、通过营建居住文化,寻求心灵静谧的风尚。


六朝贵族很喜欢在自己的园林里冶游。

很多古代的高官,在退休之后,选择南京终老,建造了符合自己理想的住宅和园墅,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北宋宰相王安石。

王安石辞官后,在南京城东白塘建宅园——半山园隐居,这是一方占据“山水城林”优势的宝地,王安石巧妙借助紫金山的湖光山色,园内松竹繁茂、树阴蔽日,充满山林野趣,散淡逍遥的平静生活间,透着一份对居住环境的高度“讲究”。







复建的王安石故居——半山园。

明清两代,南京文人对“居住”的讲究达到了极致。在史料中留下名字的私家名园就有凤台园、万竹园、大隐园、快园、海石园、石巢园、随园、芥子园、可园、愚园(胡家花园)、薛庐等。其数量和质量,不亚于苏州园林、江南巨宅。



愚园(胡家花园)全景。





愚园(胡家花园)老照片。



复建后的愚园(胡家花园)。

不能不提的,是袁枚的随园。这位退休的县令,用尽了机心,来打造自己的一方天地。

他在遗嘱中对往事的追忆,折射出随园的精致:“随园一片荒地,我平地开池沼,起楼台,一造三改,所费无算。奇峰怪石,重价购来,绿竹万竿,亲手栽植。器用则檀梨文梓、雕漆枪金;玩物则晋帖唐碑,商彝夏鼎,图书则青田黄冻,名手雕镌;端砚则蕉叶青花,兼多古款,为大江南北富贵人家所未有也。”



随园老人袁枚。





南师大随园校区,其前身正是袁子才的随园。

当然,还有李渔的芥子园,其旧址位于今老门东一带,与周处读书台相邻。芥子园“园如其名”,虽小、巧、奇,却极具诗情画意。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道:“芥子园不及三亩,但丹岸碧水,茂林修竹,鸣禽响瀑,茅屋板桥,凡山居所有之物无一不备,并于碧林环流之石矶上塑一尊执竿垂钓自身像。”

芥子园掩映在绿树阴中,用借景手法映照园林山水。爱玩的李渔甚至雕刻了自己的垂钓塑像,放在水边,真是“讲究”到了极致。



李渔。



在浙江兰溪,复建的李渔芥子园。

明清时代,即便是普通南京百姓人家的房子也是处处透着“讲究”。

从进门处的精致抱鼓石,到门背后繁复的砖雕门罩。进入天井,正屋精美的木雕门窗,让人眼花缭乱,屋内的梁、枋、柱、轩也都施以精致木雕,内敛低调,隐隐透露出昔日主人的不凡身份。



老城南人家精致的砖雕门罩。



老城南人家精致的木雕格扇门。

细细品味保存完整的城南殷实人家老宅,“讲究”几乎无处不在。举两个例子。过去城南人家,大门上会有钉子拼出图案,是为“门钉画”。

笔者在西街一户老宅大门上看到,钉子拼出一只花瓶,里面插着三只方天画戟。这寓意着“平(瓶)生三级(戟)”,如此的“讲究”,是现在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几年前,笔者在西街看到的一处老宅“门钉画”,可惜这栋老房子已经不复存在。

另一个讲究的例子,是地下的“铺地”,所谓“铺地”,就是用乱石、鹅卵石、瓦片、石板铺成各种吉祥图案。

“讲究”的城南大户人家,常会在天井里采用“铺地”图案,牛市64号民居建筑,跑马楼前,就有一个一个用鹅卵石铺出来的、大大的繁体“寿”字,寄寓着招财进宝、家人延年益寿的期盼。这种踩在脚下的“讲究”,如果不细细看,是难以发现的。













南京民居、园林的精致“铺地” 段仁虎 摄

   (本文为原创 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关注 石头史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南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