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能力,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无论你在哪里工作,这些都适用。...







【橙子说】在未来世界中,所有竞争的核心依然是“人的竞争”,橙子学院所培养的高效能、影响力、自我探索、整合与共创的能力,正是在帮我们提高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一些在当下看似无用的“知识”,却能帮助我们能走得更远。

本篇文章来自于美国名企招聘官陈燚博士在微信「少年商学院」分享的精华内容,和橙子的理念不谋而合,在此推荐给大家,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 是什么能力 —
— 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


我在美国工作生活多年,我发现随着中国的发展,对人才的很多要求开始逐渐与发达国家趋同,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从美国企业的招聘需求和美国大学的教育目标角度看,人的发展中什么能力是更重要的。

不抱怨、拥抱变化
适应性比分数更重要
谷歌的人力资源总监几年前接受了《纽约时报》的专栏记者采访,被问到:谷歌作为一家这么好的东西,你招聘你的专业人才的时候,你最看重的能力是什么?
这个人力资源总监说:“谷歌有五个全公司适用的招聘属性,无论什么职位,我们首先关心的是一般性的认知能力,这个能力不是智商,它包括领导力、谦逊、协作能力、快速反应适应能力以及学习和再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无论你在哪里工作,这些都适用。”

考试分数做为一个招聘依据,并不直接代表你的工作能力,你的学位也不代表你有能力做任何工作。他们所关心的是你用自己的所知能做些什么,而我们也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东西的。

对于一个完整的职业能力框架,这些一般性的认知能力往往比那些某个领域专属的专业技能更加重要。

我是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安永美国东北地区ELP(Emerging Leadership Program)校园招聘小组成员。几年前我在美国参加一个内部培训,有一个已经做了快二十年的高级合伙人,他问大家一个问题说:“我们做了一个研究,就是观察“四大”内部,以及我们的各个行业的这些五百强的客户,你猜所有的这些高校的职业经理人,他们的若干项技能、知识点里面,哪一项是最重要的?”

于是大家纷纷举手,有人说是GPA,有人说身高,外貌,有人说你的家族背景,比如说你的爷爷奶奶都已经是贵族了,那就是一个人脉推荐就可以搞定事情了,有人说那个时间所学的专业,和那个时候的市场匹配度很重要,有人说运气,又有人说智商、情商的,说什么都有。

但这个高级合伙人却说:你们说的都没错,你们讲的也都很重要,但是不是我们看到的最重要的,他用英语讲说最重要的是 Adapt ability,翻成中文就是适应性。

适应性是什么?就是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有各样的人事物,你作为一个职业主体,你怎么能够快速地应对环境的变化,然后作出调整,能够适应变化,甚至能够影响变化,这种能力往往跟分数、跟我的学术教育,甚至跟各样的才艺教育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有人说一部分天生、一部分可以后天培养,但怎么培养这些一般性的认知能力?确实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那道著名的面试题:
你所在的城市,有多个少加油站?
我们来看看那些著名的企业,他们怎么看待人的需求和素质要求的。

我举个例子,面试官可能会问你:你能告诉我我们所在的城市有多少个加油站吗?或者是你能告诉我现在我们面试的这个房间,如果装满乒乓球能够装多少个乒乓球吗?或是,一般CEO都会坐在顶楼,如果你是CEO的左臂右膀,你怎么样说服CEO能到一楼去办公呢?

这些问题都是稀奇古怪的,但最重要的不是它的答案本身。

但是这些问题却能看出一个人通过以前若干年的学习,他的思维方式怎么样,他怎么去建立假设、他怎么去收集信息,他怎么用论据来支持他所建立的论点,然后得出一个结论,并且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用最简单的语言再去非常有效地把这个结果沟通给面试官,所以这种案例面试非常重要。

但这还不够。紧接着,“行为面试”来了。在这一关,很多面试者往往都会落马。举个例子来说,1个主持人、5到10个面试者、2个观察员坐在房间里面,观察员坐在角落,他们不说话,他们只是看着面试者的反应,记录每一个人的情况,这个学术点叫Behavior assessment,就是所谓的认知能力行为学的评估。

这个主持人会说:好,现在我们在南美的玛雅部落里面,你们比如说要建房子,5到10个面试者每人发2个纸条,每个纸条上面有一条信息,你告诉我怎么制定这个工作规划,能够在限定时间之前完工。

你会发现每个人只有两张纸条,每张纸条上只有一条信息,这些信息有些相关、有些不相关,但每个人的信息都不完全、也不准确。比如说他会说这个房子的长、宽、高是多少;或者说这个砖头、水泥的尺寸是多少;或者说某某人有宗教信仰,他星期四白天不能工作;有些会说有些材料我们这里没有,到另外一个部落去运输、采购,但是我们几年前跟那个部落曾经发生过战争等等。

一开始,这个问题会逼着每个人相互沟通。刚开始有些学生可能提前会预备好一些信息,假装自己知识很渊博,显示出自己的领导力或者自己的安静、稳定、多性格和认知能力的特征。

但是你会发现因为这个测试方式本身的结构化设计,就是每个人的信息都不完整,如果这个团队失败了,每个人的成绩都会受影响,所以慢慢有的人就压不住了,有的人开始急躁了,有的人开始站出来说话了,然后有的人说我们应该要ABCDEFG来解决问题,有人说不对,应该是XYZ,然后大家就开始沟通,互相地沟通信息,然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般性的思维方式在完全失去自知的情况下,他们本能的反应慢慢就浮现出来了。这个时候,你就看出谁是善于倾听的,谁是有适应性的,谁是耐心且能听懂别人在说什么的,并且能够有效地应对,谁是有领导力的,在发现方向偏的时候,能够及时出来说话,但他说话又带着谦虚,同时带着谨慎与自信。

当三十分钟的评估结束之后,每个人就看的一清二楚。

从哈佛教改后
8门“貌似无用”的公开课说起
哈佛教改后有8项公开课:时政与数理、文化与信仰、美学、国际伦理、生命科学、物理和宇宙、世界与社会、美国与世界。

看似无用的知识,却能给人带来非常好的品质,而正是这些品质,在人的发展上增添了价值,帮助我们的走得更远。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无用知识的有用性”。

而耶鲁校长理查得·雷文也有类似的一个观点:大学,尤其是优质的大学教育,如果仅仅把学生训练成一个所谓的在某领域的专才,我们的教育就失败了。

同是耶鲁大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席勒教授也说:无论你什么专业,将来无论做什么,美国21世纪教育的核心素质就两个:专业思考和复杂沟通。

也许你会说这些东西都太软性,学了这些东西也很好、很高大上,但是可能没什么用,我孩子还得吃饭、还得做医生、还得做律师、还得做会计师、还得学计算机科学。

但美国有一项有趣的研究可能可以侧面回答这个问题。这个研究分析了职业成功指数和教育的关系,发现:凡是纯粹只重视职业技能的学校,他的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内也许比其他重视底层通识教育的学校毕业生收入要高,但是在五年之后,五到十年,甚至十年二十年更长的期间里,重视通识教育和一般认知能力教育的研究型大学的学生,在社会影响力、创新能力和总的贡献能力上,要比前者高得多得多。

没错,今后的时代,需要用专属于“人的能力”来竞争。那些在中国教育体系里看来“无用的知识”,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甚至是你想取得长远发展的必备基础。

与大家共勉。

更多「开脑洞 」系列文章:

古典:我想创造一所学校,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异功能

斯坦福大学创业课:如何2小时让五块钱升值一百倍?

为什么他们没有你努力,却过得比你好?

什么技巧能让一个读书笔记转遍朋友圈?

如何把读过的书、看过的段子化作信手拈来的能力?

橙子学院

5月5日晚9点 开放会员招募

点击“阅读原文”预约报名

仅剩934席,等你一起橙长!


    关注 橙子School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