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湖路南一里这摊不起眼的卷筒粉,老板娘给肉大方到像不要钱一样……

 

确定不是包粽子嘛?...

点击标题下「南宁吃吃吃」可快速关注

作者:吃得一本满足的嘴哥
说起南宁的粉
大概能吃上三天都不带重复的
而卷筒粉又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种
一条圆luoluo的卷粉里
包裹着豆角、肉末、头菜
一堆堆馅料吃到嘴里
是满满的幸福感和回忆
对于很多南宁人来说
这种从小吃到大的食物
身世却是一个谜团
有人说
卷筒粉最早是从广州的肠粉演变而来
也有人说卷筒粉的祖先是来自越南的小卷粉
但是要嘴哥说的话
吃就吃
管那么多干嘛?
“老板娘,一条肉粉,加肉!”
▲卷筒粉。网络图片
随着城市发展
路边的卷筒粉推车消失殆尽
传统的卷筒粉小店也越来越少
似乎只有这条小巷里的这家
开了将近20年的卷筒粉
能看到些许旧时记忆中的样子
老牌卷筒粉
地址:星湖路南一里
营业时间:6:00-14:00(卖完即止)
价格:
肉粉3元/条
素粉2.5元/条
没有绚丽的招牌
没有漂亮的店面
准确的说
甚至没有店面
只是倚靠小巷围墙搭起来的简易棚子
也就二三平米大小
和店面一样不讲究的
是它的店名——老牌卷筒粉
叫这个名字的小摊
在南宁没有十家也有八家


▲老牌卷筒粉。
嘴哥到的时候已是下午2点
食客们已经散去
老板杨阿姨
也终于能听着手机里播放的《一袖云》
坐着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杨阿姨已经70多岁了
除了花白的头发
竟再找不到一丝苍老的痕迹
说话清晰有力
卷粉手法干净利落
杨阿姨半开玩笑的说
年轻时的劳碌命
让她的身子骨硬朗不少


▲杨阿姨。
杨阿姨是老南宁了
世代居住在南湖村
年轻时是南宁国营饮食公司的职工
那个时候
在南宁街头冠名“南宁饮食公司”的小吃店
就仿佛现在的米其林餐厅
是品质和味道的保证
正是在那里
杨阿姨学会了一手传统小吃的手艺


▲铺浆。
在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制风潮里
杨阿姨失业了
她没有就此气馁
在星湖路南一里开了这家卷筒粉店
叫上自己的女儿一起帮手
一做就是将近20年
身体健康的杨阿姨
至今也没有退休的打算
▲卷粉。
每天清晨
阿姨每天早上从家里骑着三轮车
把所有的东西卸下来
就可以开摊了
一桶米浆
几碗馅料
两盘芋头糕
这就是一天的生意
卖完就收摊回家
潇洒而自如
▲芋头糕。
小店没有菜单
馅料一溜的在台子上摆开
豆角、头菜、胡萝卜、肉末...
想要什么直接和老板说就行
他们都懂的
不管是什么馅
杨阿姨放起来都毫不手软
大把大把的往粉皮上铺
仿佛不要钱一样
卷好的卷筒粉馅多皮薄
透过粉皮清楚的看到里面的馅料
感觉都快满的要爆出来了
不懂的
还以为她是在包粽子……
▲放完素菜放肉菜。
做卷筒粉
米浆是最讲究的
先去五里亭菜市采购上等的大米
浸泡够24小时
才能用来磨米浆
上屉蒸熟后
再淋上黄皮酱和番茄酱
酸甜可口的酱料
包裹着软糯味足的粉
一口下去菜香四溢
别看粉这么大一条
根本不够吃!
▲酱料。
杨阿姨的另一手绝活——芋头糕
这种越来越少见的南宁传统糕点
在杨阿姨手中焕发了生机
芋头糕用芋头泥和纯米制成
味咸而细腻
口感软绵
吃了卷筒粉的酸甜
来一块芋头糕换换口味吧
▲切开的芋头糕。网络图片
小店开在广艺的后门
小巷子内也是遍布居民区
很多人从小吃到大
据说生了小孩
还要带着孩子来吃
这就是伴随着我们成长
最普通而真实的城市记忆
做卷筒粉好吃的小店是越来越少了
嘴哥吃到的时候
也是一种久违的感觉
喜欢吃卷筒粉的别忘了点个zan呀
最后嘴哥安利一个新奇的小玩意
很适合经常网购的你
因为它可以用你网购花掉的钱赚钱
试一下你就知道了
-end-
|内容来源:南宁吃吃吃

|公众号联络、爆料:18878871800(手机)、loli1800(微信)


    关注 南宁吃吃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