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 萧红 黄金时代

 

民国再聊萧红之前,我想先说一说民国时期。现在很多书籍、影视剧都是围绕民国展开的。我们会觉得对民...



民国

再聊萧红之前,我想先说一说民国时期。现在很多书籍、影视剧都是围绕民国展开的。我们会觉得对民国有一种亲切感,是因为在时间上,它离我们并不远,那个时期的很多事物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有迹可寻的。现在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纷繁复杂,但我们自身依旧会感到来自生活的压力和动荡。而在民国时期时局混乱。可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也铸造了很多不断追寻安定生活,家国和平的人。二者虽互为相反,但也有异曲同工的地方。人们都在安定与动荡中不断徘徊着。所以我们在看民国时期的作品时,才更容易产生感触与共鸣。



萧红

正是因为我们与民国时期有着这种奇妙的联系,所以我以为我们可以更容易的理解萧红,更能读懂萧红。八十年代兴起的那场萧红热,使萧红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同时她也被抬到了一个很高的文学地位上。作为萧红的粉丝,我很开心人们能够认识到她在文学上重要的作用,即便这样的热潮会带来人云亦云的连锁反应,可作为读者,我很欣慰看到这样的情况。可是在2014年许鞍华导演的以萧红为原型的电影《黄金时代》上映后,很多对萧红的质疑与批判扑面而来。如果单纯是文学上的争论那么也是无妨的。但更多的是对她私人生活的批判。我认为,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权对她人的生活指手画脚。因为我们都不是参与与见证者。即便是,那些毫无根据恶意的批判与辱骂,都是对他人极大的不尊重。

人们质疑、甚至辱骂她的直接原因在于她感情经历的复杂。她的感情经理的确复杂。汪恩甲、陆哲舜、萧军、端木蕻良,包括和她关系复杂的骆宾基。这些人都或多或少的进入了她的感情生活当中。我觉得,爱情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只是在她身上这个问题被无限的扩展了。很多时候我们会思考如果她不遇到这些人,她会不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作家,亦或是与文学无缘。爱情究竟是成就了她还是摧毁了她?究竟是消极还是积极的力量?还是说这些都有?一个人的感情经历到底意义何在?萧红的好友聂绀驽曾劝她要看到自己在文学上的价值,而不是不断纠结于感情生活。世人认识萧红是因为她优秀的作品。感情经历谁都会有,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写出《生死场》、《商市街》、《呼兰河传》那样的传世作品的。



我觉得萧红一直是很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的人。她对感情,对文学,对时代的把握有很清楚的划分。这是我认为她不该承受这些骂名的原因。正是因为她想拥有一个安定的港湾去创作,所以她一直在追求一种安定的感情与生活状态。可是十分讽刺的是她选择的人都不太靠谱,所以有太多的人在她身边走走停停。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选择。在我眼里的萧红就拥有一个不断选择的人生。在文学上她要选择与时代接轨还是坚持独立写作;在感情上她要选择是勇敢放弃、勇敢追寻还是墨守成规、被动接受。她的选择包含了时代、感情、人生、文学等等很多方面。她是勇敢的,她永远跟随着她的内心,做着那个最本真的自己。正是她毫不掩饰与从不妥协的性格,才使我们有机会看到那么多打动人心的文字。

林白曾说:“如果有人因为饥饿,写出‘桌子也能吃吗’这样的句子,我一定会彻底打动,并且留下泪水。”萧红曾在书中写到过:“门外有别人在买,即使不开门,我也好像嗅到了麦香。对面包,我害怕起来,不是我想吃面包,怕是面包要吞了我。”她的文字很简单,是那种不加修饰的,就是把真实的样子还原在文字中。那种真实,足以打动人心。



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在许鞍华导演的诠释下,的确令人深思。电影海报上有这样的描述:“在这世界里有什么被现实碾压又不屈服,恐怕唯有那起起伏伏的雄心。追求没有尊贵卑贱。不论这个时代的房子、车子、爱情、事业,或是那个时代的家国未来、爱情命运,皆是值得赞美的。只是就像不会有人记得萧红的成就,她的绯闻却持久流传一般。将来,后代不会记得上辈人传下的一套房子,存折上的若干数字,经历了如何挣扎才尘埃落定”。


    关注 朝夕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