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86·学术资讯】孙志香:“一带一路”视野中的互惠人类学在京召开

 

“一带一路”视野中的互惠人类学在京召开...





            与 会 学 者 合 影            
 来源丨人大人类学所提供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人类始终是基于一种互惠关系而构建起彼此共享的社会关系结构,在此基础之上,人类发展了自己的文明形态,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教育等诸多人类社会生活的领域,都无法离开一种互惠逻辑而建构起自身,人类基于此种互惠关系强化了彼此之间的联系。2017年10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和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二十一世纪人类学讲坛(第四届):“一带一路”视野中的互惠人类学在北京召开。

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俊豪、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庄孔韶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主任冯珠娣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人类学系周永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赵旭东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刘谦主持。

“二十一世纪人类学讲坛”自2012年4月举办首届会议以来,到今年已经是第四届。讲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牵头主办,协同国内外人类学及相关学科的教研机构合作举办的高端论坛。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一带一路”视野中的互惠人类学:道路、走廊与人类文明发展。接下来的两天,来自世界及全国40多家高校及科研单位50余名专家学者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丨文·孙志香
 延伸阅读·本届讲坛论题
1.诚邀对本次讲坛主题有兴趣或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学术同仁汇聚京城,研讨分享。

2.本次讲坛现提出以下论题(但并不限于以下论题,可自由展开,以学术品位为首选标准)

(1)“一带一路”中的族群参与;

(2)互联网、自媒体与文化共享;

(3)“在一起”的理想表达与文化实践;

(4)走廊、区域发展与新秩序;

(5)家国天下观念与人类共同体;

(6)智能化、人机互惠与新人类未来。
讲坛 · 背景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人类始终是基于一种互惠关系而构建起彼此共享的社会关系结构,在此基础之上,人类发展了自己的文明形态,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教育等诸多人类社会生活的领域,都无法离开一种互惠逻辑的而构建起自身,人类基于此种互惠关系强化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增进了相互的交往实践,促进了物品的流通,并营造了彼此的认同,基于共享的理念而构建起来的人类共同存在在一起、在一个世界之中的共同想象。

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不仅在恢复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通道和走廊的认知,也在激发起在新的世界格局下的人类彼此分享共同经验的新举措。人类整体因此而可以铸造出来彼此可以有一种基本的互惠共享的新的主张和交往格局。民族国家的历史在试图去打破一种人类彼此之间的联系,这是一种毋庸置疑的现代分离技术的体现,而“一带一路”则从“合”与“和”的意义上重新去营造出来一种命运共同体的现象。由此一种互惠的人类学需要重新从理论和方法上去反思原有基于民族国家分野的孤立性的区域研究,从相互的区分、冲突和对立走向一种彼此之间的融合、共享与理解。这需要人类学家自身有一种文化上的自觉,即对人类整体性存在的整体性把握。

我们在去年举办“二十一世纪人类学讲坛(第三届)”的时候就提出:在今日中国,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们凭借着自媒体的技术手段,投入极大的精力,怀着饱满的热情在借助新的人群互动形式在做一种人类学互惠意义的敞开式交流,学者们以及所有对人类学的理念怀有偏好的同仁们,大家在各个微群中时时互动,借此交流信息、分享感受、品评作品、相互交流,形成了中国社会中人类学知识生产的新格局。可见,人类学因此便是一种根基于人类的交往的观念、想象与物质空间而有的一种知识构造,我们也面临一个有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所激发出来的人类共同体的存在,人类的智慧、经验乃至一般定义上的文化不再是为某个人群所独有或独占,而是成为彼此之间可以共同分享文化和生活体验的共同体,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将会因此而有一种新的构造,世界秩序的格局将因此而有一种新的文化意义上的扭转。可以这样说,这种基于“互惠”观念的文化实践正在重新塑造着以研究异文化为己任的人类学学科自身的成长、转型与发展。人类学家参与其中正当其时,人类学因此需要改变自身以迎头赶上,否则将被历史所遗弃。

“二十一世纪人类学讲坛”自2012年4月举办首届以来,到今年已是第四届。讲坛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牵头主办,协同国内外人类学及相关学科的教研机构合作举办的高端论坛。我们试图借讲坛塑造一个国内外人类学者相互交流的平台。每届“讲坛”都会紧扣时代和发展的脉搏,设定不同研讨主题,邀请国内外人类学界知名学者、资深学者、青年学者汇集一堂,交流论道,汇成一派。2017年的“二十一世纪人类学讲坛”的研讨主题为:“‘一带一路’视野中的互惠人类学:道路、走廊与人类文明发展”。我们期望通过对这一论题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对“一带一路”视野下乃至当今世界的格局中,人类的生存、生产和生活的智慧、经验乃至文化如何传递、交汇、共享何以发生、以何发生,进而使人类彼此“重新在一起”的理想成为可能的现实。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所微信公众号,更多资讯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
人类学乾坤
主编:徐杰舜、彭兆荣、徐新建

执行主编:佛子

编辑:李菲、林敏霞、王华、小鹏

  ※  延伸阅读 ※  

击 文章题目  即可  浏览全文

[1]【201731】人类学乾坤丨2017年推文·第一季目录

[2]【201761】人类学乾坤丨2017年推文·第二季目录

[3]【201791】人类学乾坤丨2017年推文·第三季目录

[4]【2017121】人类学乾坤丨2017年推文·第四季目录

[5]【2017151】人类学乾坤丨2017年推文·第五季目录

[6]【2017181】人类学乾坤丨2017年推文·第六季目录

[1]【2017181】人类学乾坤丨2017年推文·第六季目录

[2]【2017182·人类学】青年学者专辑丨钱霖亮:《另类的“小皇帝”:福利院儿童的零食消费和抚育政治》

[3]【2017183·学术资讯】南大·孙本文社会学论坛第200期丨顾德民:人类学和流行文化里的动物与拟人化

[4]【2017184·社会学】张玉林:重新认识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及其悖论

[5]【2017185·人类学】范可丨何以“边”为——巴特“族群边界”理论对理解“边疆”的启迪

[6]【2017150·学术资讯】2018第十七届人类学高级论坛·第一号通知
※  温馨提示  ※  
欢迎您访问“人类学乾坤网:www.ca101.cn”,微信公众号:ca101cn ,微信公众号投稿信箱:ca101@qq.com。

您可向公众号:ca101cn,分别回复关键词:费孝通,岑家梧,李亦园,乔健,王明珂,徐杰舜、周大鸣,彭兆荣,徐新建,范可,张小军,王铭铭,景军,陈志明,滕星,麻国庆,赵旭东,关凯,孙九霞,刘珩,段颖,等,将收到这些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关注 人类学乾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