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经济学 05期 】为什么“穷人更穷、富人更富”?这个经济学原理终于说清楚了

 

商家的小聪明原来都有依据。...





本文作者:慕青老师本专栏节选自《好好理财》。好买商学院的《好好理财》服务为你解读理财知识,分享理财案例,系统传授投资理财技巧。现在,学习投资理财再也不用到处搜罗,《好好理财》帮你一站搞定! 戳底部“阅读原文”直达

上一期我们说了“心理账户”,今天来说说塞勒提出的另一个经济学理论:禀赋效应。

什么是禀赋效应呢?

塞勒教授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让卖咖啡杯的人(卖家)和向卖家买咖啡杯的人(买家)分别给咖啡杯标价。结果是,卖家的要价(中位数)是5.25$,而买家的出价(中位数)是2.25$—2.75$,前者是后者的2倍。

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比如:房屋的卖主对它的估价要比买主高、汽车的卖方期望的价格要比买方期望的高等。那么,为什么卖主的估价总比买主高呢?是卖家不近情理吗?还是买家太小气?

都不是,而是禀赋效应在起作用。所谓禀赋效应,是指拥有一件东西会让你高估它的价值。

大白话说,多数情况下,一旦拥有了某物,它在我们心目中就更值钱了。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自己拥有的东西更值钱呢?换句话说,为什么我们会迷恋自己拥有的一切?这是因为我们对损失有一种强烈的恐惧,经济学上叫“损失规避”。

损失规避认为,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会失去什么,而不是会得到什么。

正因如此,当我们给自己的爱车定价时,想到更多的是自己会失去什么,而不是会得到什么(卖来的钱可以买别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作为卖主,我们给它标上的价格高的离谱的原因。

生活中,这种所有权依恋的心理产生了很多有趣的现象。

比如:

为什么妈妈们喜欢在朋友圈晒娃,而且总觉得自己的娃比别家的更聪明?想想妈妈们给婴儿洗澡、擦干、扑粉、换尿布、小心放进婴儿床等,作为妈妈的种种不易,看着他一天天快乐长大,难道没有自豪感吗?

还有,为什么感觉自己DIY的东西要比外面卖的成品还要好?想想你上次组装的家具,哪一块要装到哪里,哪一个螺丝要上到哪个孔里,每每想到这,一种留恋的感觉是不是油然而生呢?

这就是“宜家效应”:我们在某种事物上投入的劳动越多,对它的感情越深。

实际上,我们在实际拥有所有权之前就对该物产生了拥有的感觉。商家利用这一心理,经常开展一些活动。比如:

“试用”、“30天不满意保证全额退款”等。如果我们拿不定主意是否买一套新沙发,这种“30天不满意全额退款”的保证会促进我们最终把它买下。但我们可能认识不到,一旦沙发到了家里,我们会把它当成“我们的”沙发,而把退还沙发看成一种损失。

这时,可能有人会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当我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500元钱,买一件标价500元的衣服时,为什么我对这自己拥有的这5张钞票没有产生“禀赋效应”呢,为什么卖家没有对他的衣服产生“禀赋效应”呢?

塞勒的解释是:因为你知道,钱是用来花出去的,商家也清楚,商品是用来卖掉的,所以不会产生“禀赋效应”。反过来:当你对钱产生拥有感时,你就不能理性地面对“花钱”这件事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个世界往往“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穷人的钱是用来维持生计的,所以穷人常常对钱有“拥有感”,即产生了“禀赋效应”——花100元钱的痛苦大于得到100元商品的快乐;喜欢的东西没货了,竟然如释重负地松一口气。而富人相反,他们的钱是用来“钱生钱”的,不停地进进出出,没有“禀赋效应”的心理负担。钱这个东西,一旦停止流动,就会迅速贬值。

最后做个总结:

禀赋效应,其实就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产生依恋,认为它更有价值。如果是卖给别人的话,通常会“不理性地”挂出一个高于市场价的价格。

生活中,“禀赋效应”随处可见,这种对所有权依恋的心理让我们做出了很多“屁股决定脑袋”的非理性判断。目前,还没听说有什么有效的方法改变这种判断,它已经被编织进了我们的生活,但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有益处。当我们处于“卖家”的角色时,我们是否高估了自己的价值?当我们处于“买家”的角色时,我们是否过于吝啬?知道了“禀赋效应”的存在,用“非拥有心态”来看待,你的判断应该会更客观一点,心态会更成熟一点吧。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 感谢阅读,我们下期见。

本文是《身边的经济学》系列第5期,前4期请点击:

01、为什么男女朋友相处久了感情会变淡,结婚后老公没那么好了?

02、刚出炉的iPhone为什么那么贵?

03、从“买房鄙视链”你看到了什么?

04、诺奖得主塞勒告诉你:1元钱和1元钱不一样?

可能你还想看:

《定投的秘密》系列,让你用笨的方式聪明简单的赚钱!

《问答专辑》系列,理财难题、投资疑惑,由商学院名师实力解答。

《理财规划》系列,手把手教你制定个人财务自由计划。

《实战选基》系列,一部选基策略大全,让你成为更专业的基金投资者。

《基金组合》系列,根据最优的资产配比进行组合的构建。

《理财产品》系列,关于各大类理财产品的介绍,攻略指南,案例分析。

《基金精解》系列,将复杂枯燥的基金实操简化理解。

本文系好买商学院原创。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于公众号 “好买商学院”及作者姓名,并将本公众号二维码附上,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专栏节选自《好好理财》。好买商学院的《好好理财》服务为你解读理财知识,分享理财案例,系统传授投资理财技巧。现在,学习投资理财再也不用到处搜罗,《好好理财》帮你一站搞定! 戳底部“阅读原文”直达



☟戳我好好学理财


    关注 好买商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