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果业即将进入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

 

要么在低端市场中苟且偷生,要么在中高端市场中争霸天下。中国果业的战国时代,最惨烈的不是低端市场,而是大家都寄予厚望的中高端市场。...





前几日,接受一商业老板的咨询,欲在浙东沿海某葡萄产区投资建造 600 亩的葡萄园,他讲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从智能种植到品牌营销,我都没有兴趣听,只反复强调一句话:“现在不是投资果业的好时机!”

什么原因?很简单,四个字:产能过剩。

苹果、柑橘、梨、葡萄(鲜食)、桃等大宗水果无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世界上 10 个梨中有 7 个是产自中国,世界上 2 个苹果或桃中有 1 个是产自中国,世界上 4 个柑橘中有 1 个是产自中国……

2015 年全国水果生产总面积 1.9 亿亩,总产量 1.7 万吨,人均 127 公斤水果,包括 31 公斤苹果、26.6 公斤柑橘、13.6 公斤梨、9.9 公斤葡萄、9.9 公斤桃和 9.1 公斤香蕉等,几乎是世界人均水果消费量(65 公斤)的两倍。即便按照最新的膳食指南标准所推荐的“成年人应该每天吃 200~350 克水果”,人均一年有 73~128 公斤水果就足够了,除去非成年人部分的影响,我们也已经超过这个最高标准,而且这个数据将会在 5~10 年内会持续稳定增长。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这些数据,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甚至比发达国家的人民更有机会享用美味水果。但从生产者的角度看这些数据,我们却是悲哀的,我们将面临的竞争与艰难比任何一个国家的果农或种植商都大。



1
前不久,我在微信朋友圈中发过这样一则信息:中国果业即将进入冰河期。后来想想这个描述不对,接下来的中国果业依然会产销两旺,只是竞争会空前激烈,如果以“正能量”的说辞来描述,应该说:中国果业即将进入变革期。只是我比较反感所谓的“正能量”,按照我的正常用词:中国果业即将进入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

在近十年内,我们肯定没有足够的实力在世界的水果格局中“与狼共舞”,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取消关税后的进口水果面前“节节败退”的原因,我们必须在经历中国果业的战国时期,完成水果“统一”大业后才有能力与之抗衡。

由深圳百果园牵头发起的“优质果品产业联合会”(简称优果联)就是奔着这个“统一”大业来的。优果联的目标是 20 年内,要服务国内外水果基地 2000 万亩以上,年销售总额 5000 亿元以上,培育 100 个以上品类品牌,孵化 100 家以上的上市公司。

很显然,百果园的余惠勇是想做水果行业的“秦始皇”。



想做“秦始皇”的也不止余惠勇一人,陕西的海升集团从 2012 年开始大举布局水果种植销售领域,在全国各地已经打造了 50 个种植基地,总面积近 7 万亩。欧美的品种,欧美的种植模式,欧美的机械装备……让不明真相的吃瓜观众看得惊叹不已。

今年七月底在河南郑州果树研究所举办的一场梨新品种、新技术推荐会上,有来自北京的行内领导提出百果园欲在河北省建立一个梨种植基地,让大家帮助推荐品种和技术模式,我当时就十分疑惑百果园怎么会想起在梨已“泛滥成灾”、好果子只能卖到一块多一斤的河北省建基地。

后来在深圳还特意跟余总讲起这个事情,余总告诉我,这个方案最后被否决了。

纵观全国,只有新疆、陕西、云南三个地方值得大资本去投资果业的种植领域。新疆,连同甘肃,如西域;陕西,如秦国;云南,如大理国,均“民风彪悍”——光照充沛、昼夜温差大,“兵强马壮”——产量高、品质好。

气候资源得天独厚,他们发力,如战国之强秦,华北、中原、江南、华南等地区在大市场流通中根本不能与之相抗衡。

以苹果为例,中国苹果起源于山东烟台,烟台苹果品牌价值高达 126 亿元,连续八年蝉联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榜首。但在市场上,这两年出现滞销的却是山东苹果而不是陕西苹果,新疆阿克苏苹果更是市面上的畅销货。

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投资生产环节还有一个由来已久的大问题——不可掌控。不像工业,一条流水线就能控制产品的质量。而做果业,大到自然灾害、病虫害,小到一场大雨都能严重影响产品质量,过程中有太多不可掌控的因素存在,来破碎投资者早期构想的美好前(钱)途。

在这方面,早在 2003 年就开始涉足种植领域的百果园是深有感触的。余惠勇告诫说,投资种植领域需要有足够的行业积淀,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还要有长期的准备,才有可能会获得成功。

才有可能!


2
咨询我的商业老板拿出一本《品牌农业》的杂志跟我说:我要做品牌葡萄。还列举了杂志中一篇关于修文猕猴桃打造“七不够”品牌的文章。

我在今年亚果会广州站活动中见识过“七不够”的雄心壮志。台上做品牌营销的负责人慷慨激昂地说:“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只剩下‘七不够’和‘佳沛’两个猕猴桃品牌。”而其所说的举措只是在今后几年内投入多少个亿做广告宣传,仿佛品牌是可以“吹”出来似的。

在商界,有些品牌的确主要靠广告“砸”出来的。比如 1997 年上市的“脑白金”,有几个人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有什么功效,但其脍炙人口的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家喻户晓,畅销中国近二十年。

但是水果不同,水果对人来说是有直接感知的,甜的,酸的,涩的,寡淡的……若是品质上没有优势,再多的广告投入也只是打水漂。

各路专家都说:品牌化是拯救中国果业的唯一途径。真的吗?

我简单把水果产业的发展划分为品种、品质、品牌三个阶段,目前我们国家还处于从品种到品质的转型期,在尚未完成品质沉淀这一至关重要的阶段,谈品牌就如同一场烟花秀,炫酷而已。所以,从整体产业来讲,现在谈品牌化似乎还为时过早。

具体到某个企业,若真心想做好一个品牌,现阶段还是把钱“砸”在品控系统的建设上更切合实际,稳定比偶尔的高品质更重要。

在这方面,我是挺欣赏百果园余惠勇提出的那句话:“好吃是检验水果的首要标准。”

那么,以百果园为代表的优质化能挽救中国果业即将面临的困境吗?

一般来说,消费市场是一个正三角形的形态,低端市场最大,中端市场次之,高端市场最小。试想一下,我们如何能够把在最大容量的低端市场中已经饱和甚至过剩的果品,通过整体的品质提升来塞进容量更小的中高端市场?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市场的结局必然是在常规市场中有实力的企业或群体,响应专家们的号召,通过产品的升级和资本的运作,大举进攻已被进口水果占据的中高端市场,在这个本来狭隘的市场空间中拼个你死我活。

中国果业的战国时代,最惨烈的不是低端市场,而是大家都寄予厚望的中高端市场。



最后,在“尸横遍野”的中高端市场中存活下来的胜利者将成为统一中国果业的“秦始皇”。或者,最后谁也吃不了谁,谁也当不成“秦始皇”,痛定思痛后,幸存者们坐下来谈合作,搞出类似“优果联”的联合组织,推选相对实力比较强的人来当“武林盟主”。

在这个行业中,稍微有点实力的人都有一个梦——融资上市。如同立国,有了中国股民的“爱戴”,就能成为一方诸侯。也许,想当“秦始皇”的人不多,但想当“诸侯”的人真的很多。

所以无论哪种结局,都必须经过“群雄争霸”的充分市场竞争,淘汰出产能过剩的那部分后才有真正的结局。

中国果业的战国时代,要么在低端市场中苟且偷生,要么在中高端市场中争霸天下。



文/清扬(wlswt2014)


    关注 花果飘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