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体验日 每日一问,今天你安全吗

 

参与校园安全究竟是怎么样的体验呢...



作者 | 苗培壮 扶威 甘泽霖

责编 | 赵晋乙

排版 | 杨友琦

学校发生了火情怎么处理?
深夜随处可见的“清华保卫”如何工作?
西门如何查验来者身份?


记者团三名汉子身为学生,面对“校园安全三连”一头雾水。为了解惑答疑,2018年4月13日的下午、夜晚和14日的下午,《清新时报》三名记者组成“保卫天团”,作为体验者参加了清华大学保卫处开展的校园安全体验日活动。

在活动中,记者团分别参与了消防安全处理主校门高峰疏导校园保卫巡逻西门安保检查的工作。设身处地中,记者熟悉了工作,也感受到了工作的不易与重要性。参与校园安全究竟是怎样的体验呢?跟随记者团来看一看吧!
记者一号 苗培壮

提高意识有新招,消防安全亲体验4月13日13时30分

带着点点期待和紧张,我抵达了位于校史馆斜对面的保卫处,准备体验模拟火情处置FIT楼消防检查工作。保卫处防火科设计组织了这一活动,我将体验模拟火情的接警、出警、灭火全环节并对中控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
试新衣ing


在保卫处进行事前准备时,我换上了防火科提供的消防服——一穿戴上亮橙色的帽子、全身上下装与特制皮靴,校园安全体验者身份带来的疏离感就不再存在,此时此刻我就是保卫处的一名消防人员,需要负起责任、做好工作。
接警实况


一行人到保卫处指挥中心准备接警。保卫处指挥中心是校园安全管理的中心,在消防方面涉及覆盖全校的消防安全管理系统,能够自动获取烟感、消防栓等消防设施的信息,将火情监控自动化;此外,指挥中心与各院系也有人工电话线路连接。

本次体验的接警环节是在FIT消防系统自动报警后通过人工线路电话询问火情。电话交流的过程时间段信息量又大,我声音带点颤抖地完成了电话接警,这着实考验人的心理素质与信息获取能力。4月13日13时45分

了解火情之后,我们乘坐消防科消防专车赶往FIT楼。

消防专车为电力驱动,最多可乘五人左右;后置空间巨大,能够放置水枪、水带等消防用具。抵达FIT楼后,消防科的专业人员协助我打开井盖,将水带与室外消火栓连接,把水枪对准模拟火情发生地喷水灭火。
喷水灭火


当日中雨刚停,道路潮湿;再加上初次体验缺乏经验,合理铺放水带进而不在出水时卡水、收起水带不留存水这一过程给我造成了巨大障碍,控制好强烈的水流将水枪对准模拟火情发射地则更为困难,对比之下更体现出消防人员的专业。4月13日15时00分

模拟火情处置环节之后是FIT楼的消防检查工作。我跟着保卫处的老师们先来到了FIT楼的主控室,这里就是刚刚与保卫处指挥中心进行电话沟通的地方。主控室是整栋楼安全防卫的核心,能够监控整栋楼的火情并控制消防系统,与指挥中心形成了垂直管理结构

在与FIT楼安全人员的交流中,我了解到这种垂直管理结构同样存在于校园消防管理中:保卫处防火科作为中心统筹,各楼的消防由二级单位负责。
消防检查


FIT的消防设施检查过程较为顺利,专业人员介绍了大楼由独立水箱、防排烟系统等构成的消防体系。之前在参观主控室时,我很好奇主控室控制面板上写着“卷帘门”的按钮用来做什么。而这一疑惑在此得到解决:卷帘门通过特制可控的门能够在火情发生时将大楼分区隔开以隔离火情。整体而言,FIT楼虽是老楼,但消防的现代化、信息化仍十分到位。

同时,在消防检查过程中也发现了问题。一是某楼梯入口处的门功能类似卷帘门,但它负责自动关闭的滑轮却已故障,若发生火灾无法阻隔火情。二是液态二氧化碳瓶插销未拔出,意味着一旦实验室发生火情难以及时灭火,财产损失难以估量。
保卫处向记者团讲解消防体系


诚然,保卫处防火科的工作成体系化又细致入微,能够以不多的人力维持整座学校的正常消防运转。但同时,在校园管理日渐社会化的进程中,各单位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将消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安全体验日能够让同学们体验校园安全工作有其价值,发现工作的不足加以改进也是另一角度上的意义。4月13日16时25分

与消防科有关的体验环节之后是由保卫处交通科设计组织的高峰疏导体验。将消防服更换为“清华保卫”的制服后,保卫处驱车将笔者我带到了主校门内丁字路口,要求合理组织区域交通,协调过往车辆及行人的高峰疏导体验就此开始。
记者出发工作


此时,原本已停的雨越下越大,交通科的工作人员拿来了雨衣和黄色荧光马甲,还有指挥交通的工具:可反光的指挥棒。现场的交通疏导员展示了应当如何使用指挥棒进行工作:指挥棒的挥动方向代表指引车辆前行的方向,配合语言指挥车辆按秩序快速行驶

看似简单的工作在执行时相当具有挑战性。因为主校门内第一个路口即丁字路口,自东行驶向南拐弯的出校车辆与自南行驶向西拐弯的入校车辆在路口会产生交点,此时不得不阻止一方来车指挥另一方先通过。4月13日17时00分

此时,出入校车辆抵达了高峰期。中雨天气更加大任务难度。我起初选择让一方车辆走完再放行另一方,却极大浪费了等待车辆的时间。现场的交通疏导员的处理则更为明智,利用等待车辆的间距各放行一段时间,交通疏导也可以通过措施提高时间效率,实在令人学习。

高峰疏导是一项考验能力的工作,最大困难却不来自机动车,而是来自行人与单车。行人没有固定的行走路线,大多随意穿行;于是机动车不得不临时停车或改变线路避让行人,这降低了通行效率,给交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隐患。
高峰疏导


车流量总归少于人流量,车辆也可以通过专业的交通疏导员加以指挥,但行人则在硬性指挥之外需要更多的软性教育。

此次校园安全体验日活动是极佳的一次机会,因为唯有设身处地体验之后,才能够发现高峰交通的最大压力来自于行人,也才能在体验结束后注意自己作为行人的行为。然而安全体验日活动能够提供的机会毕竟有限,校园交通安全的维护更需要的是作为校园主人的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会管理的不易,才有可能让自己的行为更加规范

记者二号 扶威

保卫的神经从夜晚开始绷紧
4月13日19时30分

保卫处的一面墙上,挂满了锦旗。收到的锦旗太多而墙的面积太小,即使已经把锦旗做成了缩小版也挂不完。在这里,每一个锦旗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讲给安全意识淡薄的我们听。

在校园安全指挥中心,保卫处老师分享了几起经典的和新近发生的案例。最常见的还是失窃案件:丢自行车、丢电脑屡见不鲜。吃晚饭的时候把物品留在教室、跑步的时候把书包丢在操场……都可能造成损失。除此之外,由于安全意识淡漠,自身防范意识差,不少同学都遇到过被欺骗的经历,甚至有一个男孩子被骗之后还主动骑自行车载着骗子出门。

听着这些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但可能差点就在安全意识不强的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我感到脊背一阵发凉,原来保卫处的老师们默默为我们的安全作出了这么多的努力。保卫自己的神经,要从现在开始紧绷。4月13日20时30分

看一看清华的夜色,以不一样的方式。

校园巡逻是每天保卫工作的重要内容。保卫处有一辆巡逻车,车顶挂着类似警车的发光的红灯。除此之外还有一辆消防车也会配合巡逻。当然,保卫处遇到一些紧急情况也会灵活运用各种交通工具及时处理。

记者记录


驾驶巡逻车按照几条固定的线路浏览一遍整个园子,除了发现安全问题,还有震慑不法分子作用

巡逻车经过二校门、工字厅,停在了听涛路口。晚上9点多一点,人车流量还不算大。我们站在听涛路口维持秩序,两位体验者分别站在马路的两边,大部分时间注视着人流车流是否有序,在必要的情况下疏导车辆和行人。在我们短暂的不到半小时的站岗体验期间,就分别遇到了一个车主和一个行人的询问。可想而知,在重点十字路口保安工作的重要性及便利性。

彼时学堂路多是自南向北骑车回寝的同学,听涛路口是他们今天的最后一个驿站,也将是明天去教学楼的第一个驿站。偶尔前来问路的行人和询问停车位的司机是这个天气微凉的夜晚的点缀。4月13日21时30分

校园安全指挥中心可以说是保卫处的“大脑”。覆盖全校重点区域的摄像头实时将视频信号传送回这里,监控录像在这里最多可以分32屏的超大屏幕上滚动,工作人员在这里全天24小时不间断轮班。
清华大学安全指挥中心市内 / 图片来自网络


清华黑科技了解一下?校门人脸识别系统准确排查出校园黑名单(把从前在校园推销、作案等记录在档人员重点监控);车牌拍照系统实时定位校园内车辆线路;监控视频按规划线路自动切换形成监控网络……我们在工作人员演示之后,终于亲身体验。看一看六教,看一看南九,经常待过的地方突然出现在监控视频上是一种别样的体验。基于摄像头、报警系统的指挥中心,用科技保安全的能力和信心也不断提升。

“其实校园里的很多案件,只要报案及时,我们保卫处就有足够的信心在短时破案。”保卫处的老师对我们说道。借助于这些先进的技防手段和保卫处老师们的丰富经验,校园侵财类案件破案率接近80%。毕竟在这个区区几百平米的指挥中心,看到的却是400公顷的校园,牵挂的却是几万清华人的安全。4月13日22时30分

夜查是保卫处对各个院系夜间安全的巡查。每个月会不定时进行,通常是夜里23:30开始,一般要凌晨2、3点结束了。挑选几个院系,重点检查保安到岗情况

在这个不算寒冷的夜晚,我们首先来到了李兆基大楼,这里是校园安全的重点区域。很巧的是,我们碰上了一位刚刚入职第一天的年轻小伙子。小伙子看起来有些紧张,但还是按部就班通知中控室的人员接受检查。随后我们又去了美院,时间已经将近晚11点半,美院还零零星星地进出着一些学生。美院有许多艺术展览品,这里的保安可以说又是多了一份责任。最后我们还夜查了化学楼。

清华各个院系的保安系统是由院系自己所聘的物业负责的。这些院系的保安中,有刚刚入职第一天年轻小伙子,有工作好几年的青年人,也有工作超过十年的老爷爷。保卫处夜查必问的一个问题是:“知道咱们学校保卫处的电话么?”当一位老大爷熟练地背出电话时,你会觉得保安工作卓有成效,可当我们夜查发现保安睡岗时,你又会觉得保安工作尚有挑战。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兢兢业业的保安人员才值得我们尊重。

当清华园睡着的时候,他们醒着。而他们醒着,我们才能安心地睡着。
记者三号 甘泽霖

西门安保服务忙4月14日13时00分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周末午后,但随便从西门往南望去,就能看到黑压压的人群,那些都是来到清华参观的游客。他们排成长长的队列,从西门游客通道入口,一口气排到燕园小区西北侧的拐角处。

开放进入校园的时间在上午和下午都各只有两个半小时,为了能成功入校参观,游客们都会早早地来到西门外排队,于是在西门外出现了长龙。

根据笔者的观察,大部分游客都是很尊重排队秩序的,但个别时候也会有一些语言和肢体冲突,这时安保人员就需要出手调解。我作为安保一员,在调解中甚至也被挤了几下。
校门管理


“我们和游客谁也不认识谁,但是我们就是做这份工作的,就算是给自己找不自在,也必须要管。”校卫队副队长杨宝林老师说。

据保安班长的介绍,平常一天来清华参观的游客约有七八千人,在暑假等旺季甚至能有数万人之多,这对负责维持秩序的校卫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4月14日13时30分

对入校人员的查验主要是查验散客的身份证件。跟团参观的游客需要由导游留下填写该旅游团的信息登记表格。
检查游客身份证


查验入校人员时需要核对游客的身份证件,比对游客和照片。这是一项既要手快,又要眼快的工作:如果手不快,核对速度就会大大减慢,造成效率低下;如果眼不快,又不能保证查验的准确性。所以,笔者双手并用,左手接住身份证,右手递出身份证,中间迅速用眼睛比对人脸和照片。在小半小时的体验中,笔者抬头看脸,低头看证,双手挥舞的次数恐怕不下千次,而保安们则需要每周如此。4月14日14时05分

通道安检的原则是大包查、小包过。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防止有不法分子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校园,二是防止有人携带传单广告入校发放,三是防止有人携带横幅入校拍摄各种广告图片。

游客入口后便是安检处,每当有背包游客经过,我们就要请他们移步到我们的桌前接受检查。出于尊重游客,我们不能自己打开游客们的包,只能够请游客自行打开背包接受检查,所幸游客们都十分配合。

我们确实查到了违规物品:一条横幅。“对不起,您的横幅必须先由我们收着。”负责安检的女保安对这位游客说。游客虽然感到遗憾,但也表示理解。当他离开校园时,将在西门值班室领到他被扣留的横幅。4月14日14时50分

油库门在西门加油站北侧,由于在油库旁,所以被称作油库门。这是一个只允许校内车辆进入的门。在这里,主要的任务是劝导校外车辆转到东门和东北门进入校园
清华大学东门 /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怎么区分车辆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呢?我们主要看证件,校内车辆的车窗前都会放上由学校统一发放和登记的通行证,只要看到了通行证,我们就知道可以通过了。

万一有人冒名使用通行证怎么办呢?不用着急,车辆入口处还装有类似高速路口使用的车辆检测装置,如果装置检测车牌后发现这是一辆没有经过登记备案的车辆,那么入口处的拦车横杆根本不会抬起,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根据介绍,虽然东北门和东门允许校外车辆进入,但也不能让游客借此进入学校——游客必须统一通过西门。至于怎样判断车中人员不是游客就要看安保人员的经验了,首先查证件,其次看携带的物品——如果携带了相机,就很有可能是游客。4月14日15时30分

下午三点半,西门游客通道关闭,开放入校时间结束。西门开始只允许持有校内证件的人员以及有校内人员迎接的人员通过。这段时间,也是西门安保压力最大的时间。

每个周末,都有散客甚至旅游团错过开放入校时间,于是留在西门外迟迟不肯离开,有个别游客会开始寻找各种方式混入学校,甚至和保安发生冲突。
清华大学西门 / 图片来自网络


安保人员们守住西门,只用一招来应对各种情况,那就是检查证件。如果没有证件,就算在门口撒泼打滚也是进不去的,保安们还会请他到一边去。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西门的安保人员们不近人情,相反,他们也会和要求入校的游客解释不允许他们进入的原因,大多数游客也会表示理解。严厉拒绝游客混入学校恰恰是他们工作态度认真的写照。

还有个别游客购买假学生证,企图扮成学生混入校园,笔者当天就遇到了一位。假学生证形式和颜色都和真的证件一样,但是做工上往往会有一些小问题,加上这位游客在检查证件时神色比较慌张,被安保人员看出了问题。于是,安保人员要求这位游客背出他的学生证上的学号,也正是这一个问题让游客显出了原型,只得悻悻而归。

总而言之,西门站岗会遇见各种各样的情况,这都需要安保人员有足够的智慧和经验,不然站不好这班岗。
清华大学西门 / 图片来自网络


西门可以说是清华各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大门了。和其它门相比,它承担了接待游客的独特任务,而接待游客入校则是清华展示自身形象的第一关,所以,做好西门的工作意义重大。在西门一下午的体验,让笔者深刻地感受到了安保工作之不易,也了解到了西门保卫工作面临的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如何疏解游客,如何提高游客参观排队的品质感受,如何提供国际化的服务和引导等。

据了解,校保卫处正和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合作开发一套参观预约系统。这套系统将会立足于清华实际情况,吸收如今许多景点正在运行的预约系统的成功经验。系统上线后,预期将能引导游客自觉按需分时段入校参观。

而且,这套系统将集中为散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此引导旅游团重视与学校有关部门联络沟通,通过专门渠道入校参观,以免和散客争抢入校顺序造成不快。
接待国际游客


同时,保卫处准备在未来加强对安保队伍的国际化培训,如进行专业英语的教学,从而更好地服务外国游客。

校园参观是清华对外展示的一张名片,也是清华为服务社会公众而应该承担的责任。西门既然承担了接待游客的重要任务,就有必要做好,如今看来也是不负众望。而且,保卫处仍然在积极寻求改进空间,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游客们将能享受更加舒适的入园参观体验。
总结
总计一天半的活动终于结束,记者团的人都感慨良多:活动过程中,尽管保卫处的老师们强调是绝对真实的体验,但依旧给予了体验者我们颇多照顾。在此特别感谢提供这次体验机会的保卫处老师们。

这次体验收获颇丰,因为只有站在真正当事人的视角才能够体会到工作的困难与最关键的问题所在。校园安全建设的话题什么时候都不过时,亲身体验行之有效。更重要的,是亲身体验背后的能力:换位思考。记者团这一天半来很累但很有获得感,因为我们真正站在岗位上做了一些事情。重回学生身份后,如果再看到穿着“清华保卫”的人,记者团会感到十分亲切,因为我们也曾作为其中一员工作过。虽然时间短,但是感受深。

这或许就是一种主人公意识吧。虽然校园安全体验日规模不大,但如果它蕴含的这种“换位思考”的能力被理解继承了,校园安全将有更大进步。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关注 清华大学清新时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