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585 突然想说几句文学

 



我是个粗人,本不该谈文学这种风雅之事,突然想到了之前看过的一些书和了解的一些文学家,就说一说个人的感受。曾经也和朋友们聊过文学的事儿,也当做一点分享。

我个人认知的世界里,文学大概是一个我心与社会的焦点。

那个点上大概可分三个层次。

其一,在于技。这个很容易理解,技巧是基础性的东西,干什么都离不了。出色的文学作品都有出色的技巧为基础。但个人认为,技巧其实不难掌握,难在沟通。

文学技巧不是应该运用的么?当然是运用的,但也是要沟通的。

事实上,对行文技巧的沟通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这便是我心与社会焦点的第二层,也就是艺术的层面。

文字原本是干巴巴的,僵硬的。但有了艺术性之后,便有了生命。

——这世界上文字虽多,但有生命的文字不多。

对于文学作品而言,仅仅有生命还是不够的。正如这世间的生灵,只有生命也可能是行尸走肉,还需要灵魂。

文学的灵魂,我的理解就是把个人的心性注入到文字中,形成一种感动。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认为这寸心,就是灵魂。我很认同这个观点。什么是文学的灵魂?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你可以通过那些文字感受到另一颗心在跳动。

——这世界上有生命的文字不多,有灵魂的文字更少。

简单说,文学的三重特性:文字的技巧,文学的艺术,艺术品的灵魂。

个人感悟,还望朋友们不要见笑。

另外还需要说明,这所谓的三重属性,不过是从个体——我心——的角度阐述。事实上社会是文学的另一端,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的那一段更能展示历史大周期的运转。比方说诸子百家时代的经典,字里行间有一种使命感,一种舍我其谁、敢为天下之先的感动。那恰好就是历史周期第四层进入农耕文明形态的时候,古华夏精英创造历史的根源之一。

比如说唐人的诗歌,有一种站在天下之巅的气质。那是大唐帝国独有的。宋词在文学技艺和造诣上,超凡脱俗,但没有唐诗那种站在天下之巅的气韵。宋词中的豪放派,也不过是设想“拿回自己的东西”或“抵抗侵略”而已。明人写诗,得唐诗的形而没有其神。至于明清小说,是在成熟的社会机器中反复纠结挣扎而已,都是历史小周期中情感的表达。

个人认为,立体史观的周期律和文学史基本契合,而且可以通过这种思路分析任何一个国家艺术创造的例子。比方说欧洲文学,爆发的时间点恰好都是历史大周期进入工业文明之后。用这个方式可以解析欧洲文学史。

一时心血来潮,说一点感性世界的东西,见笑。

ps之前那个微信已经加满了(朋友还可以加我,但我不能加朋友,聊天还可以),我的另一个微信:13260150980,可以加


    关注 虚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