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剧996,日剧不加班

 

平成年代之后的新希望。...



前段时间,正值“996”加班言论引起一片哗然时,E君在朋友圈看到一句感慨。

“看现在的国产剧有时还能变相解压——主角全是996的工作狂”。

只有“被放假”,没有节假日的苏明玉
有人替关雎尔算过工时吗?


无论是初来乍到的小实习生,还是资产丰厚的资本家,在国剧里都逃不过加班的命

要么主动,要么被动,或是“经人提点”后被动变主动。

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荧幕影响之下,一种认识在悄悄占据我们的脑海。

加班已是常态化,而强者的职场世界里更是没有“下班”的概念。
准点下班走人,就这么难?

不,在这部即将成为爆款的日剧里,还真有人替我们发了声——
《我,到点下班》


E君第一眼看到这个标题,心脏就被狙击了。

大实话,够直接啊!

但有人可能会脸酸:“不加班”的概念居然被“社畜率”最高,素来以竞争残酷而闻名的日本高压职场率先提出了。

有这个想法的,一定没有留意到2018年最新出台的日本劳动法
在2011年左右的规定里,劳动法只是说明了一天只能工作8小时,可还是有不少诸如王将饺子等知名企业带头违反,而小企业内部的加班现象就更加疯狂了。

直到2015年,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电通24岁青年员工因压力过大而自杀的事件。

刚刚毕业的女孩,于圣诞夜在公司宿舍里自杀身亡。
年轻的女死者高桥


这起案子让日本人有了新的警觉:在本国自然人口衰减率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严重超标的工时又造成了多少生命的流逝或和早夭?

于是,在2018年新出台的劳动法里,各项规定就显得机灵且实用多了。

想钻时间差的空子?里面有精准的加班费计算法则

不差这点钱?里面可有对“过劳死”的具体定义和高昂的赔偿标准

按其中的要求来看,如果一个小公司想施行“996”,那基本会赔钱赔到倒闭
在这场劳改运动之下,无数大企业为了明哲保身甚至严格督促员工准时走人。

从下班的前半小时起,员工的电脑就会开始收到“下班倒计时的警告”。

而小公司里,加班的时间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压缩。

本剧的故事,就了这样的改革背景之下应运而生。
在一个提倡“不加班”的公司内部,有三种人。

第一种,是高效工作、准时下班型员工

比如,我们的主人公东山结衣。
从求职开始,她就以不加班为要求,物色了一家又一家公司,也被拒绝了一次又一次。
直到来了这家以“不加班”为目标的新型企业,东山才正式开始了独属自己的“杯满即可”的职业生涯。

不缺斤少两,也不多加一分。

她每天最大的动力,就是下班后赶上六点十分中餐馆的半价啤酒,再配上一笼爆汁的包子,达到人生享乐巅峰。
为此,她可以在工作时连喝一口水的时间都省下。

同事们也常常在办公室里看到,上一秒还亢奋的全情投入工作的东山,下一秒六点一到就立马走人。

变化之大,让他们一时也难以定义:这到底算不算优秀的员工呢?

最带感的,是东山一定会把每年的带薪休假花个光。

比如请了一天假去做体检,一般上午就能完成检查,她就用下午来泡个温泉,吃点美食。
除了工作之余的时间,还要合理分配给男友,瑜伽和看书。

这样,才是我们眼里的“生活”,而非“996”核心中的“生存”啊。

但东山也不是没有遇到过尴尬的情况。

就像你要走的时候,正巧看到同事都处于忙碌之中,就有些形成对比的意思了。

这个活,要不要顺手揽了?
看到这个情节,E君心里一惊。

因为我们都清楚一个潜规则——有时候小忙帮多了,大忙就逃不过了

那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
不主动,不刻意,衡量好到底帮多少。

以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前提,同事来求助的话,再进行适当的帮助。

还有一次,东山在下班的时候碰见了新来的上司。

上司刚来啊,东山也摸不清他到底是不了解,还是从根本上就不认同公司“不加班”的文化。

反正对方的一番感慨是直戳心窝——
“你就满足于现状吗?”

“你就看不见那些更努力的人吗?”

“你就不对更好的生活有所向往吗?”

嘴炮三连,上司必备。

但往往被鼓动过后,仔细想想,这三者之间和自己的工作哪有关系?
勤奋工作就会有好生活,简直和努力就会有回报一样是当代最毒的鸡汤之一。

各人追求的结果不同,怎么能把过程手段划为统一等号呢?

我们的东山,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还是直言:工作做完了,加班就是选择而不是义务
而她的做法,不仅上司不理解,个别同事也看不惯。

这就是公司的第二种人——以加班为荣,却没有亮眼成果的老实人

此类人的代表,叫三谷,是个从小到大的“全勤生”。
什么叫全勤奖?

有个玩笑,是这么解释的:学校为了让每位同学感受到奖状的质量而设置的“鸡肋奖项”。

E君只记得,在人人都想当“三好”的时候,没有人会留意甚至尊重那些风吹雨打都全勤的同学所付出的努力

三谷就是如此,即便是感冒来坚持上班,也还是得不到同事的赞誉或喜爱。
是什么让她变成了现在崇尚加班的观念?

问题问的再大一些,除了为保障公司利益的高层以外,为什么会有同样身处员工位置的人,提倡加班

三谷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解答。

在她找工作的年代,岗位稀缺,人人为了一个饭碗可以争得头破血流


就是因为以前吃了太多的苦,她才自动把这些要求嫁接到现在的年轻人身上。

你们不用受罪就有了更好的就业环境,凭什么不比过去年代的人更努力?

不努力,就是不珍惜;不加班,就是太浮躁。
她没有看到的是,现代进步的不只是经济

随之而来的,还有更丰富的科技和文化娱乐等产业。在它们的影响下,年轻一代的是非观和处世观有了极大的蜕变。

人们,不再只能硬性适应,而是有了选择的权利。挑选公司时,也默认了“三观相近”这一隐性需求。

我们明白了变相加班是对权益的剥夺,也分得清职场上那些为了利益而鼓吹的空话。所以我们既要自己的生活,也要效率式工作。
辞职,不再是什么天大的事,而是在必要之时,能够用来妥善考虑的选择之一。

用“我们那个时代”为开头的说法,本是提醒年轻人珍惜当下的警言。

可一加入以加班为目的的诱导,只会让思想灵活的青年产生对旧时的排斥。
那三谷口中的加班,就真的是在争分夺秒的做必不可少的工作?

更多的,是她强行布置的琐碎任务
而我们生活里,更多看到的则是把白天的工作拖到晚上,或是“想想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就硬是留到晚上以证勤奋的同事。

这种班,是自己作出来的。我们甚至不该叫它加班,而应该称其为“拖班”。

但是,有一种人的加班,不仅社会认可度高,连E君有时不能直言其对错——公司的第三种人,高效高能,习惯创造价值的强者加班

这里的代表,在剧中叫种田,东山的前任男友。
吃饭睡觉在公司,日常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适。

他的志向和工作,似乎已经融为了一体。

这个角色接下来所承载的转变,是E君最期待的部分。他代表的社会成功人士们,在工作和生活间是如何做出的取舍和调整的心理?
虽然以热血的“不加班”为主基调,剧中却还是包含各类过度劳累引发的悲剧。

在东山常去的中餐馆里,平时后面的座位总坐着一个吃回锅肉的上班族。

每次才刚刚上菜,他就嘀咕着等会要回去上班。偶尔虽会抱怨身体不适,但行动上还是坚持工作。

直到有一天,他不再来了。
连续的工作之后,就被发现猝死在座位之上。

害死他的,不知是加班,还是能熬一会算一会”的侥幸。

东山想起了自己刚就业时的记忆。

那时的自己,作为一个愣头青,幸运的被一家大公司所录取。
没想到这才是噩梦的开始。

为了快速跟上工作节奏,不让能力被前辈质疑,她能揽的业务都揽,每个月平均加班超过100小时
可就是这么努力,每天却还是在不安中度过。

工作做够了吗?做好了吗?就算自己知道,那在同事和上级眼里看起来也是做够又做好了吗?

最消极的时刻,她天天都在盼生病和受伤。

直到有一次,精神恍惚的东山从楼梯上滚落,差点失去了生命。
等她再次睁开眼睛看到了眼前担忧的父母,才明白了生活里很多事情的轻重。

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所有抱负,所有理想,所有荣誉或屈辱的心情,都会在生命消失的一刻化为虚有。

我们抓不住爱人,也留不住自己。
经此一劫的东山,比谁都明白了生活的意义。

我们呢?

无需面对生离死别的劫后余生,既是幸运,也是不幸

多数人不面临一次考验,或许还徘徊在工作和生活的间隙中挣扎。

所幸,当那些经过选择的人开始发出抗议的声音时,规则也在慢慢被撼动。

E君相信,声音越大,就会有越来越多麻木的躯体被唤醒。他们会听到一句话——
“我要过自己的生活。”


想看的,微博@FIX字幕侠就有。


    关注 BOSS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