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为什么「吃不起肉」|大象公会

 

韩国民众们热情拥护的,正是让他们「吃不起肉」的农业体制。...

韩国民众们热情拥护的,正是让他们「吃不起肉」的农业体制。
文|刘喜
在持续了小半年的持续走高之后,猪肉价格迎来了首次下跌:根据商务部的监测,11月15日到21日,猪肉批发价格环比下跌8.2%。

不过,大部分普通人还感受不到价格下跌的快乐:45.8元/公斤的价格还是远远高于预期,以「吃不起肉了」为主题的段子在朋友圈里依然方兴未艾。




· 朋友圈段子一景

在这场真真假假的肉价狂欢中,有些人想起了传说中「吃不起肉」的隔壁国家:韩国。「韩国老百姓吃不起肉只能吃泡菜」,这种流言至今在互联网上随处可见。

韩国人真的吃不起肉吗?这种传说又是如何出现的?

韩国人,「吃不起肉」?


「韩国人吃不起肉」乍一看是个挺奇怪的说法。这个2005年人均GDP就达到14649美元、跻身发达国家之列的国家,民众居然惨到肉都吃不起的地步?

但在韩剧和综艺中,会发现这个国家的人们对肉是真馋。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综艺节目,都往往对肉的美味夸大其辞。电视剧里,牛肉汤是「过节才能吃」的东西,牛肉则是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礼物;综艺里,明星也不惜千里迢迢寻肉,甚至为一块五花肉大打出手。




· 高档牛肉礼盒




· 综艺《新西游记》中的寻肉之旅





· 《Running man》中的抢肉大战

电视里的大肆渲染,再加上韩国老百姓爱吃泡菜的传统,也难怪自信心逐渐膨胀的国人对「穷酸邻居」大肆嘲讽:说是发达国家,吃一顿肉也要小心翼翼。

这样的「流言」很容易被戳穿。

在OECD的统计中,韩国2018年人均肉类消耗量为59.3kg,高于中国的平均水平。江湖传言中最贵的牛肉,人均消耗量为10.9kg,是中国人均消耗量(3.8kg)的近三倍。





· 中韩两国的人均猪肉消费量在世界范围内都遥遥领先,仅次于欧盟27国之和。来源:OECD (2019), Meat consumption (indicator). doi: 10.1787/fa290fd0-en (Accessed on 18 November 2019)

韩国老百姓也没惨到买不起肉的地步。

网站Numbeo基于大数据,收集不同国家和城市的生活费用。在其发布的「生活费用指数」里,购买一公斤的牛肉,在韩国需要28411.02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70块钱;而在中国,同样的一块牛肉售价约69元。

肉价不到三倍,韩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却是中国的三倍有余。2018年,中国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约4151美元,而韩国则达到了21882美元。




· Numbeo上的价格统计,2019年11月

更何况,虽然消耗量不小,韩国人对肉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刚性。以猪肉为例,在非洲猪瘟的冲击下,韩国猪肉面临的却是降价:

今年九月,京畿道坡州市首次确认了一起非洲猪瘟疫情,引发韩国民众的猪肉恐慌。根据韩联社的报道,11月韩国猪肉的平均批发价格较10月份下降了近40%,一公斤猪肉的价格仅为2969韩元(2.52美元)。




· 检疫官员封闭了坡州市的养猪场

那么,为什么肉,尤其是牛肉,还能成为逢年过节必送的高档礼品呢?

答案也很简单:牛肉是很贵,但贵的不是所有牛肉,而是产自韩国本土的「韩牛」。

在韩国的生活购物网站上,我们会惊讶的发现,「本土」和「进口」农产品的价格呈现「倒挂」:只要是本土食品都比进口食物贵不少,价格甚至可能多一个零。








· 同样是牛里脊肉,购物网站Gmarket上600g韩牛和500g澳牛的价格比较。事实上,不只是牛肉,产于本地的猪肉、稻米甚至水果,都比进口食品要贵上不少




· 包装精美、价格不菲的本地苹果和橘子

这种对本地产品的强烈偏好,被总结为大韩民族「身土不二」的民族性格。「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与土地不能分离」,所以,一个人应该食用本地的食物,使用本地的产品。这种传说中高昂的爱国热情,不但是被认为是支持本国农业发展的法宝,更被当作是「韩国制造」的工业产品获取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然而,「身土不二」并非是根植于韩国人民族性的性格,而是一句舶来的、存在不过30年的口号。

日本舶来的食养理论


「身土不二」原本出自佛经,旨在教导修行者将净土与佛身合一,不要执迷于现世的享乐。

这个词被讹传存在于16世纪的汉文医学著作《东医宝鉴》中,但实际上,这部典籍中根本看不到「身土不二」四个大字。《东医宝鉴》里提到的「肉体与大地」,指的是「人的肉体和大地的土壤成分相同」,以此来证明药食同源的合理性。

不管是本地食物与爱国,听起来与其都没有丝毫关系。

第一次将「身土不二」和食物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韩国,而是日本人。

20世纪初,日俄战争的胜利一扫东方国家的自卑感,日本也开始扬眉吐气。「吃面包会导致亡国」一度在国内流行,「食养」观点相伴而生:人应该进食本土生产的、对应节令的食物。

·「吃面包亡国论」

二十世纪初,担任陆军药剂监的石冢左玄提出了以糙米和蔬菜为基础的食养方法,并成立了「食养会」。他的主张被食养会的另一个成员、陆军骑兵大佐西端学简化为「吃本土食品身体健康,吃外来食物身体则会变差」。

西端学还从僧人处学来了「身土不二」这个意味不明的名词,并很快现学现用,用来代指他的这套理论。

· 「身土不二」在陆军中影响颇大,位于台湾南投的日月老茶厂现在还留有日据时期的「遗迹」

不过,随着大日本帝国的对外扩张战争逐渐步入泥潭,陆军从主动拥抱「食养」变成了被动接受「食养」,不得不以糙米、陈米、杂粮、甚至昆虫,来与白米混合充饥。

战后,罐头、面包和脱脂牛奶,诸如此类的美军食物援助成为抢手货,饥饿的人们无暇再顾忌食物的养生之道。

韩国同样为饥饿所迫。二战之前,韩国的农业生产力就远低于殖民宗主国日本,战后又很快迎来了三年朝鲜战争,粮食供应极端紧缺,不得不向美国寻求援助。

来自美国的剩余农产品源源不断的进入了韩国境内。1956年,来自美国的援助谷物占韩国谷物总产量的5%;八年后,这个数字变成了23%。而本土农业不仅发展空间受限,还遭到税负的「盘剥」。




· 著名的韩国料理「部队锅」就起源于这一时期:美军基地附近的居民将基地内剩余的香肠、罐装火腿及午餐肉、起司等食材拿去,用辣酱炖煮后食用,以解决「食无肉」的痛苦

对于韩国农业的「积贫积弱」,朴正熙的应对思路是自助。他取消了农业税,转而对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同时对包括大米在内的一些农产品实行进口限制。在他的倡导下,韩国的农业协会也开始发展壮大。

这个在韩国土改时建立,原本只是为了协助进行农产品展销而存在的「花边」组织,忽然被1961年的《农业协同组合法》委以重任:和农业银行被整合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农业合作组织,负责为农民提供信贷。

被成本和高利贷困扰的农民们纷纷选择了加入农协。到了1980年代末,韩国农协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体量最惊人的农业自助组织,有98%的农民都选择加入农协。

· 60年代的农协海报,「三大天后」之一的尹静姬拿着亮闪闪的存折

而这个时期,也是韩国农业最岌岌可危的年代。高速的工业化进程使得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农业不断凋敝;日渐开放的世界贸易市场更给了本土农业「当头一棒」:在1986年的美韩贸易争端中,美国指责韩国对200多种商品实行进口限制。

为了响应关贸总协定的自由化呼吁,韩国不得不在1989年宣布了部分农产品的自由化方案,市场自由化率从1989年的71.9%提升到了1996年的95%。各种进口食物越来越频繁的出现于本土的农贸市场,低廉的价格,让韩国本土农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个时候,如梦初醒的农协,终于从更加盈利的银行业务中抬起头来,开始重新承担农产品营销的责任。他们从日本人那里舶来了「身土不二」的口号,打了一场韩国本土农业的「翻身仗」。

韩牛的市场营销之路


1988年,韩国农协开始直选主席。首届民选主席韓灝鮮(한호선)在阅读日本有机农业创始人荷见武敬的著作之际,不止接触到了日本人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的精神,还学到了「身土不二」这个汉字词汇。

大受感动的他,马上将「身土不二」当作了农协新的口号,呼吁居民购买本土的农产品。




· 「身土不二(신토불이)」

不过,紧跟日本本土农业潮流的农协,显然对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估计有误。

当时正值韩国反日情绪高涨,不少韩国人对这个口号并不买账:「韩国的国民运动,为什么要用日语口号!」




· 1995年,总统金泳三以「清除日本统治时期象征」为由拆除了朝鲜总督府

农协马上改变了营销战略。虽然大部分中国人都对「身土不二」闻所未闻,但并不妨碍这个汉字口号摇身一变,成为了来自《庐山莲宗宝鉴》的「中国传统」。

在农协的大力支持下,「身土不二」首先进入了学校的教育宣传之中,国产大米和蔬菜是主打卖点。为了推销「食用本国农产品」的概念,农协还分别举办了面向儿童和主妇的全国「身土不二」征文大赛,激发大家写作爱国文章。




· 「中老年歌手」裴一浩演唱的歌曲《身土不二(신토불이)》,在韩国一度脍炙人口

除了爱国感情的激发,农协更成功的作为在于:带领韩国农民,成功抗击了大米的进口。

韩国农协一直积极反对政府在关贸总协定中签署的大米进口协定。1991年,提出「身土不二」两年的农协组织了一次抗议请愿,仅42天就有1300万人签署了请愿书,占总人口的31%。当时的总统卢泰愚不得不向国民承诺,将进口大米的数量维持在最低水平。




· 韩、日、台三地农协联合,反对开放大米进口,中间为韓灝鮮

「身土不二」逐渐从农协的销售口号变成爱国热情的象征,本土牛肉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不过,能让本土牛肉「韩牛」三十余年口碑不倒的不仅仅是激昂的民族情感,更是农协的一系列「品质营销」策略。

在1989年,韩国政府参考日本「和牛」的做法,建立了一套牛肉分级系统,主要基于脂肪含量、颜色和分布(即「大理石花纹」)进行分级。为了更好的体现牛肉的口感高下,农村振兴厅还开发出了一种口味预测系统,告诉消费者什么牛肉更好吃。

在「如何饲养出一只合格的韩牛」领域,科学与玄学的方法论齐飞。良好的谷物喂养是形成牛肉肌内脂肪的关键,也有农户分享自己养牛的「独门秘诀」:给牛喝酸梅汁、给牛吃苹果,甚至给牛听广播。

农协还一直呼吁国家对韩牛进行全面检查,以揪出「以次充好」的牛肉,维护韩牛的口碑。



在这种一以贯之的品质营销下,民众们自然而然的认为本土牛肉品质最好,并顺带着对进口牛肉的品质也充满了挑剔。

2003年12月,韩国以防止疯牛病为由停止进口美国牛肉。五年后,李明博与美政府达成妥协,继续进口美国牛肉,激起了韩国民众的激烈抗议:从学生到农民,再到主妇和政界人士,百万以上的人次都加入了这次对美国进口牛肉的抗议,甚至产生了暴力冲突。

澳牛钻了这个空子,得以在韩国市场打下一块份额。但美誉度极高的澳牛,在韩国市场也只能做居于本土牛肉之后的「二等公民」。








· 韩国民众走上街头抗议进口美国牛肉

三十年的「身土不二」,为韩国普通人带来了什么?最直观的就是昂贵的本土农产品。但韩国民众,依然热情拥护这种让他们「吃不起肉」的农业体制。

这是一个民族自尊心的体现吗?当然。但在自尊心之外,是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韩国的小农得以存活下来,坚持高品质的生产模式;积极参与牛肉规则制定的韩牛,也以优良的品质走出了韩国,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美食。

对于那些「吃不起韩牛」的人们来说,支持「身土不二」又有什么直接的好处?起码,韩牛所带来的对肉类品质和安全度的严苛要求,让他们也吃上了「放心肉」。
· 韩国「兴森一家人」吃播烤牛肉

点击徽章,进入大象公会小程序▼


    关注 大象公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