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发展葡萄,你怎么看?

 

近年来,大量来自广西、浙江等地的葡萄果农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纷纷来到广东承包土地或与广东投资者合股开建葡萄园。...



近年来,大量来自广西、浙江等地的葡萄果农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纷纷来到广东承包土地或与广东投资者合股开建葡萄园。本文通过分析广东的气候特点、葡萄市场、葡萄经营者及葡萄科技现状,并深入广东葡萄产地和邻省产区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广东发展葡萄产业具有气候、市场、规模等优势,但目前尚存在病虫害多、台风频发、劳动力成本高等限制因子。

1

历史与现状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国内学者就广东发展葡萄展开了深入的调研,并指出广东发展葡萄是可行的,但需做好品种选择、掌握技术、积累经验,稳步发展。黄辉白教授还针对广东的气候特点,探讨了适宜的葡萄栽培架式。各级科研单位积极引进葡萄品种,如韶关市农科所和广东省农业厅良种繁育场等单位引进了金后、白鸡心、北醇、巨峰、康拜尔、白香蕉、玫瑰露、玫瑰香、黑汉等品种;华南农业大学也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了 100 多个葡萄品种,并展开了初步评价。欧亚种因病多、树势弱,未能推广,而欧美杂种后代和欧山杂种后代表现好。值得一提的是,抗病优质的巨峰葡萄的成功引种,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应,引起广大果农的极大兴趣,一度带来广东葡萄产业发展的小高潮,至 1987 年,全省葡萄面积发展到 12900多亩。

由于广东地区高温多雨、湿度大,葡萄枝蔓徒长,果园郁蔽,同时,病害种类繁多,流行严重,难以防治,导致果品产量和品质低,果农对葡萄的兴趣迅速消退,产业迅速萎缩,仅在粤北韶关和珠三角江门(礼乐)还保留有葡萄生产,规模仅900 多亩。之后 20 多年来,广东葡萄产业近乎为零,国内葡萄产业统计中一直没有广东的数据,而这期间正是广东荔枝和龙眼大发展的时期,各单位也放弃对葡萄研发,引进的葡萄品种也随之丢失。

然而,邻省广西并未放弃葡萄的研发,20 世纪 80~90 年代还多次从广东引进葡萄品种。90 年代初,国内上海农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研发了简易避雨设施葡萄栽培技术,使病害发生率降低了 90% 以上,有效地解决了南方葡萄病害严重的问题,使得多湿的南方也可以种植欧亚种,这一技术很快在江南及华南的广西等地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一些抗病稳产优质的品种(如夏黑)的育成并引进,大大地改善了南方巨峰独大的单一品种局面。王世平等研究葡萄根域限制发现,该技术可以高效控制葡萄营养生长,促进花果发育和果实品质形成,根域限制及其配套架势和肥水管理技术的应用开辟了南方葡萄的新天地。此外,还从国外引进了石灰氮 /单氰胺解除葡萄芽休眠技术,解决了葡萄在南方休眠解除难,发芽不整齐的问题,实现了产期的高度可调控性。

随着避雨栽培技术、单氰胺打破休眠技术及抗病优质品种的应用,华南和江南地区从原来葡萄的不适应区变成了葡萄特色产区,并成功实现了局地一年双收,华南葡萄产业再度兴起。由于葡萄产业效益显著,广西已经发展到40 万亩的规模,海南也跃跃欲试,而广东葡萄产业也是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广东产业规模已接超过2 万亩,而且增势迅猛。
2

优势
广东省无霜期长,适于葡萄生长的季节长,冬季无需做防寒处理。尤其是广东≥ 10℃年有效积温高达7000~8000℃,而葡萄从萌芽至成熟(以巨峰为例)所需的有效积温为 2500~2900℃,因此,广东省温热条件完全能满足葡萄一年多收生产。在广西已经有成功经验,通过壮梢和及时修剪,可实现不间断坐果,产期可高度人为调节,一般可安排春夏果和秋冬果一年两收。广东的春夏葡萄上市早于国内北方主产区,而秋冬果则在主产区盛产期之后上市,两季果均在淡季上市,可获得高售价,产生的经济效益高。

1980~2000 年,广东的荔枝和龙眼产业经历了一次迅猛的发展,20 年间产业规模分别膨胀 13倍和 80 倍,产量提高 18 倍和 41 倍,种植面积分别达 387 万亩和 174 万亩,共占当时果树总面积的 42%,比例过大。随着产量的提升,荔枝龙眼季节性生产过剩问题日益突出,果品效益明显下降。在市场竞争中,大量果农选择放弃荔枝龙眼,近年来,从茂名到珠三角,乃至潮汕地区,丢荒失管的果园比比皆是,果农期盼效益更高的果树品种。与此同时,广东大片柑橘和香蕉产区分别面临毁灭性黄龙病和枯萎病的为害,适宜产区正在萎缩。当前,广东果树产业结构正面临重大调整。这为发展葡萄提供了机遇,大量失管的荔枝龙眼园及香蕉枯萎病和柑橘黄龙病疫区将为葡萄等其他果树的发展腾出巨大的土地空间。

广东是一个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也是全国第一大人口省份,2014 年常驻人口 1.043 亿,居民可支配收入 32148 元,购买力强。广东毗邻港澳,拥有珠三角城市群,葡萄消费人群大,市场容量巨大。据调查,广西 40 万亩鲜食葡萄 60% 以上销往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与之相配套的是,广东的交通基础建设完善,高速公路贯穿全省各县级市,物流系统发达,为广东水果的销售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此外,随着道路交通设施的完善,以广州为中心,“一小时经济圈”辐射范围扩大,休闲度假的消费人群不断上升,与旅游资源结合,广东的观光葡萄产业拥有可持续的高端市场。

近年来,大量来自广西、浙江等地的葡萄果农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纷纷来到广东承包土地或与广东投资者合股(主要技术入股)开建葡萄园。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使他们能承包成片的农地,从事葡萄生产具有规模效应。因此,广东葡萄产业不再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一些先进入葡萄产业的经营者在获利后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或者带动周边群众从事葡萄生产,并成立葡萄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生产,产业组织化强,在科技高效率推广、实施准化生产和品牌化销售等方面都具有优势。
3

挑战
广东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仍然是葡萄生产的一大不利因素,虽然避雨设施可以显著降低葡萄病害流行,但高温多湿的大环境,有利于真菌病原的繁衍,通过空气、昆虫和土壤传播的病原,如白粉病、灰霉病、穗轴褐枯病、白腐病等,仍时刻威胁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形成。因此,在避雨设施下,特别是简易小避雨棚,仍需要采取防控措施。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杂草生长猛,且周年生长,防治难度大。春夏季连续阴雨时间长,光照不足,不利果实品质发育,还导致枝蔓徒长,不利冬芽发育和花芽分化,影响下茬或来年的产量。此外,在联栋大棚的避雨设施下,高温胁迫会导致葡萄叶片早衰,导致落果和“气灼病”,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广东地处沿海,每年季节性台风天气以及初夏的强对流天气,可毁坏葡萄避雨设施,带来的强降雨导致水涝,使对水涝敏感的葡萄出现烂根,进而枝梢生长停滞、叶片黄化脱落,落果、裂果,甚至整株枯死。

广东省以酸性的红壤为主,土壤瘠薄粘重,有机质少,一些重要元素如钙、钾、镁、锌、硼等含量低,葡萄缺素症严重,粘重的土壤不利根系发育,导致葡萄发育迟缓。因此,在种植葡萄时,需特别重视土壤改良。

葡萄生产的栽培管理环节比其他果树多,包括“点芽”(用单氰胺打破芽休眠处理)、抹梢、引蔓绑蔓、疏花疏果、膨大处理、夏剪、套袋、采收、冬剪、清耕等,以及贯穿整个生长季节的病虫害防治和肥水管理,因此葡萄生产需要花费的人工也多于其他果树生产。一般 1 个熟练的工人可以打理 5~10亩葡萄,而广东省的劳动力价格普遍高于邻省,珠三角农民工日薪高达 100~200 元,且有逐年上升之趋势。更重要的是,这些年广东从事农业的青壮年人口锐减,即便老板愿意出高价,也难雇到愿意从事农作的工人。人工不足,则葡萄管理难到位,就难以产生好的效益。
4

应对措施
广东葡萄产业虽尚刚刚起步,相对于其他葡萄生产省份,广东起步晚。正因如此,广东的葡萄产业具有后发优势。广东发展葡萄有其他省区现成的成功经验可学习,也有他们的失败教训可借鉴,产业发展可少走很多弯路。有大量现成的先进生产技术可直接引进,如抗病优质品种、避雨栽培技术、根域限制技术、休眠调控技术、高效栽培架式、一年多收技术等,根据广东实际环境加以完善,进而构建适合广东的葡萄高效生产技术体系。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国内南方葡萄生产有两个典型的地域性生产模式:广西的 V 型架高密植生产模式,其建园投入少、产量高、投产快等优点,但也有需人工多、入园采摘舒适性差、避雨和防病效果差、易发生田间积水等问题;而江浙沪一带则从日本引进的大棚避雨及“一”或“H ”型疏植平棚 + 根域限制生产模式,这种模式无需频密控梢,土壤管理简单,架下空间大,天气管理不受天气影响,入园舒适性高,通过控制产量实现优质高价,瞄准高端市场,但投入成本高,当年投产难。这些生产模式各有优缺点,广东可以研发新的模式(高干 V 型),将两者的优点有机结合,尽量回避其缺点,使广东省葡萄生产方式在优质稳产的基础上,更加高效省力。

在气候方面,可充分利用广东温热资源,开发一年多收(以一年双收为主)。而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葡萄病虫害应当以防为主,如冬季萌芽前用石硫合剂清园处理,把防控重心放在新梢、花穗生长期和幼果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而非内吸性杀菌剂;尽早疏果套袋,保护果穗不受病原侵染,可大大减少农药的施用频率。在杂草防治上,可铺反光地膜,永久地抑制杂草生长,同时显著减少土壤虫源和病原。在春夏季阴雨季节,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应当严格控制坐果量及防止枝蔓徒长,以保证果实品质的形成。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广东秋冬季节少雨、光照充足、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在秋冬季节生产二茬果。由于季节性台风和强对流天气的威胁存在,在避雨设施 /棚架基础建设方面应当做足投入,保证棚架的强度,同时,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必要时在强台风来临前,撤除兜风的棚膜,减小台风对设施的破坏。做好排灌设施,种植行起高垄,或采用根域限制技术,防止葡萄根区淹水。

针对广东农业劳动力价高且稀缺的现状,主要策略是构建省力栽培模式,包括高效管理的架式、小机械和器具应用、化控代替人工夏剪、肥水一体化、拉长花穗高效疏花等。

广东葡萄产业发展空间很大,其机遇与挑战、优势与问题并存。对之有清醒的认识才能科学规划产业的发展,应对各种挑战和解决面临的问题,发展具有广东特色的高效葡萄产业。



本文根据《广东葡萄产业的机遇与挑战(黄旭明等)》改编而成。

相关阅读 

[2016-03-01] 晁无疾:走自己的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葡萄产业!


    关注 花果飘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