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感悟读书

 

慢慢的,走过几个春秋,你就发现你的思维模式开始有变,如春芽破土。你自己的独立观点,独立思维模式,或者你才能独善其身而非人云亦云。也或许你才能洞若观火而非云山雾罩,冷静思考而非冷眼旁观。...





最开始的时候。看课外书的机会少。刚好我父母的厂里有个图书馆,是专门给职工开放的,而我小时后有点多动症,唯一能让我安静下来的方法就是给我一本书,而我妈哪个时候就几乎每过一个礼拜就给我带回来一本书。看书让我有了一个了解外边世界的机会,所以那个时候不管什么书都会搞回来看。

小的时候,也没什么娱乐,最大的娱乐就是瞎玩。而我那个时候就开始讲故事,把我从书上看来的东西讲给其他人听。刚开始是小孩子听。后边就是大人也开始听。那个时候在一个小范围内。慢慢开始有了一些名堂。为了满足自己的那点虚荣心,开始要求自己背书。背书是个很奇怪的事情。刚开始背不下来,但为了可以讲出来,后边还真的给背下来了。或许后边高考语文考高分,跟这个有关系吧。慢慢的。我妈厂里的书已经满足不了我的欲望了。因为厂里的书毕竟有限。最好看的就是样板戏的书,什么红灯记啊,林海雪源什么的。等上小学二年级之后。我忽然发现,我们家住的筒子楼里,有很多家里有书,哪个时候不知道什么叫藏书,反正知道很多家里有书。那叫一个兴奋,真是兴奋!本身人比较腼腆,再加上家规很严,不知道如何跟别人张嘴说借书的这个事情。最后让我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每天给别人家里倒垃圾桶,引起别人的注意,然后再问人家借书就好张嘴了。我还记得。我借来的第一本书是《安娜-卡列尼娜》,看完这本书我彻底奔溃了,因为为了把书里那几个人的名字对上号。我差点作出一个人物图谱来。真的是看了前边的名字忘了后边的名字。整个书就被这几个名字搞傻了。从此之后。对外文书的兴趣也就索然无味了,直到上高中之后才改善。而同期我得到了另一类书,古龙。是的,你没有看错。古龙,比金庸早,也比金庸更让人刻骨铭心。那个爱酒,爱美人的潇洒剑客,心中万般苦,也不说出来。还有一个影响我很久的人就是:蔡志忠。我的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就是两件事围绕我:一个是看书,一个就是参加全国华罗庚数学竞赛。我妈到现在还说:没想到看书还能治病,治疗小儿多动症。

中学,我那可怜的中学啊。就被三毛和蔡志忠这两个台湾人给废了。一个学会了不正经说话,一个学会了满世界流浪。总之就是异于常人就对了。06年烧掉我全部回忆的时候。看着我当年积攒下来的抄歌本和诗歌本。都有点小佩服我的才情。总结一句就是第一阶段量大、杂、不系统。就好像脑子是个无底洞。这个阶段一直到高中毕业。大学四年是不看书的思念。到现在为止能想起来的都是大学之前看的书。大学看了什么书还真心想不起来。大学四年不算是我看书的四年,却是我另一个感受书的四年。因为我利用我的假期,体验了徐霞客的路数,同时也体验了书籍里给我的感受,比如高中课本里说的《雨中登泰山》。



第二阶段要从03年开始。因为那个时候正好是在企业任职。为了让自己在专业领域有所专长。全看的是专业书籍。就一个词。痛苦!看着不是自己喜欢的书。就一种感受。明天是会考,考完了就撕书,但又不能不看。说实在的。要不是当年那不服输的脾气。真心看不了那么多专业书籍。回想起来。我很多的职场经验大部分都是跟一些高手一起共事时练出来的。要不就是给骂出来的。书只是给了我一个拽点专业名词和专业特性的标配而已。最后我还是放弃了在职场里安稳的工作。早早的就去到SOHO的工作状态。在上海一呆就是半年。在这个魔都里。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文化。第一次在游园惊梦的唱腔里找到什么是底蕴。第一次在身上的定制西服里找到了什么是腔调。原来,读书还有另外一中乐趣。就是和别人交换你的想法。好像找到了另一种看书的动力。以前看书是为了强调自己另类。现在看书是为了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哪个时候学会了做读书笔记,每天总有一种时光匆匆的感受。这个阶段,看书就是一个字:快。读书笔记做得有模有样,但是看得很快。最快的时候一天看两本。回想起来,除了记得自己看过很多书以外,倒没有一本让我记忆三身的。一到聊天的时候。一些只字片言的段落或许还能记得清楚。就是不记得在那本书上看过。就只能说我记得在一本书上上是这么说的。而非以前,谁写的那本书,那一章讲过的是什么,沾沾自喜之后就是无可救药的更喜欢自己当年看过的那些书和那些故事。回忆成了一个死穴。这个阶段为了应对工作。书读的就是快,快,快。读书笔记也做了不少,就是少有时间看。一本本的看书心得、工作日志变成了可以炫耀的资本,也变成了一个讽刺和笑话。烧了,烧了,留不下的,就不该留下。能留下的无论如何都能留下。在惶恐的好多年里,像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小孩,不断地给自己加码。直到发现原来你也不过如此。才放下自己的痴心妄想。这还真的要拜窦唯的歌,直到现在听窦唯的歌都是我一件很严肃的事。



第三阶段就是从09年到现在。就一个字。慢!不知道是不是脑子不好使的缘故,还是心思不足。在家里总是看不进去书,反倒刷微信,倒腾微博,溜达一下天涯。感觉到生命的流转,时间的流逝。我靠,又一天,没看书,光看电脑了。最后我发现,现在看书非得沐浴更衣,焚香沾露以后才能正襟危坐开始看书。但只要一个电话铃声,之前一切全部作废。看书成了一种负担,一种涟漪,一种待价而沽的高贵,而非高尚,连时尚都算不上。虽然还是会去逛书店。还就是没有逛商场的时间多。想当年,我们也是图书馆里的座上客,现在在那里看大腿反倒能刺激继续看书的欲望,直到去了台湾的诚品,一下子心里有个东西被撕扯了一下,有说不出的久违。我在台湾认识的一位老先生。好酒也爱书。他说他一本书要看一年。我实在不理解这种浪费生命的做法,可又为他的乐天知命而感染。生命于他已是风烛残年,而他的浪费也无可厚非。直到他通过一本书的阅读,开始思考更多内容的时候,我才正真理解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境界。这才是读书。现代科技打开了欲望的盒子,缺收回了分辨的权柄。人们一下子无防备的开始变得贪婪,却集体开始消化不良。我们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寻找,缺没时间去思考。或许这就是悲哀吧。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好喜欢这句话。所以现在更多的花时间去慢慢看书。每次看书之前就给自己定个很小的目标。比如就看几页。比如就看一章。再不多看。看的时候心无旁骛,反反复复,手里永远有只笔,把自己的思考写在书的空白处。不管是问题,还是心得,还是感受。总之,当下那一刻是你智慧最肆意宣泄而你最不该阻挡之时。任由它,任由它......

慢慢的,走过几个春秋,你就发现你的思维模式开始有变,如春芽破土。你自己的独立观点,独立思维模式,或者你才能独善其身而非人云亦云。也或许你才能洞若观火而非云山雾罩,冷静思考而非冷眼旁观。慢,慢,慢,第三阶段就是这个关键字。



喻生泷简介:十几年企业高层管理干部、企业专职培训师、人力资源管理等实践经验,为多家企业进行管理咨询、培训服务,有多年深入企业研究经验,积累了众多行业知识及特征。讲师授课风格风趣幽默,旁征博引,课堂氛围互动性强,有较高的理论高度与课程实践深度。一直追求课程信息量大、案例丰富、课程知识背景专业、授课内容与学员需求针对性强、学员在课程中有实际收获。


    关注 项目管理精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