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 香港食蟹记

 

与坚硬的蟹壳对抗,将其分崩离析所得到的一丝丝蟹肉,仿佛穿过大海抵达孤岛终于发现的所罗门宝藏。...

 风流才子金圣叹因那句著名遗言“豆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滋味."
被多少后世的吃货奉为业界祖师爷。
这世上,
又有多少毫不搭界的食物料理在莫名地融合下开出一朵朵味蕾之花。


我本很爱吃蟹,但却没有本事去赏味金秋时节沾着姜丝和醋的阳澄湖蟹肉--出于一个四川妹子的本能,我骨子里还是偏爱用过大料花椒增色的食材,对清蒸过后仍残留着湖水腥味(尽管那是自古以来食客们花费心思追求的本味)的螃蟹提不起兴致。

记得十几年前的一个夏天,一股狂热的香辣蟹旋风刮过成都。那个夏天,多少人带着一次性塑料手套,与坚硬的蟹壳来了一场场厮杀,牙齿和辣椒相互作用,让汗水滚过全身,此刻唯有冰凉的啤酒才得以解脱。

是的,沿海的人们一定会不屑这种将海鲜原有的本味全部篡夺的烹饪方式。有一年我在比利时一个沿海的小镇上,吃了一锅不加任何调料炖煮的青口,惊为天人,才发现其实海鲜就像西施,浓妆淡抹总相宜。

直到我吃到了”避风塘“。

“避风塘”和蟹这对CP,毫无疑问就像是紫薇和尔康般天作之合(另外一对“蟹界”的CP是新加坡的Jumbo珍宝辣蟹)。面包糠和蒜茸炸透,裹在同样在滚油中早已炸脆的大蟹身上,又是一道调料与食材双双夺目的经典。

但真正让我感到满足的,是你费劲心机和力气,从坚固的蟹腿里,抽出一丝丝留有余味的蟹肉,仿佛像是你漂过大海抵达孤岛终于寻到的所罗门宝藏。

港味食肆 之 桥底辣蟹



在布满茶餐厅和烧腊店的香港,要找一家吃蟹的店,就像找一家卖虾饺的店一样简单;再加一个条件--避风唐炒蟹,也并无难度。

桥底辣蟹有三家店,三家都在铜锣湾。穿过闷热的回南天和带着急促脚步的路人,进门,上楼,落座。



首先要点的必须是招牌的辣蟹了。按大中小份,不按个数,也分微辣中辣等级别。



精选自越南的大头蟹,面包糠和蒜蓉已经将整个蟹壳升华,可以拨开厚重的调料,当然最地道的吃法一定是混合着“避风塘”吃着“炒蟹”了。等待招牌辣蟹上菜的过程十分缓慢,聪明的食客会先点几个例牌来垫垫肚子。





濑尿虾就像是“虾界”版本的避风塘炒蟹,一口咬下去,椒盐和蒜香味的汁水横流,清脆的虾壳在齿间打转,舌头努力找到了虾肉,完成一次对美食的探险。



配菜可以来几个粉丝蒸扇贝,也可以在饭后喝一碗无比浓香的豆腐海鲜汤。



食蟹最后的结局,往往望着是桌上一大堆蟹壳,要说刚才那顿饕餮之后,在胃里留下了什么,只能自己体会了。那一口鲜,像昙花般短暂流于味蕾深处,只有下次想起来的时候,才能激起味觉的记忆。

Tips:香港桥底辣蟹,三家店都位于铜锣湾(谢斐道店,骆克道二店,骆克道三店),港式粤菜海鲜,人均消费600港币左右。
微信公众号:并没有(BiggerMakesYes)
欢迎关注公众号“并没有”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如果你喜欢陈妈&王妈
可点击右上角分享键Po到朋友圈哦
谢谢辣!


    关注 并没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