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熏香:从经验到数据——台湾质量指针演变与发展(下)

 

廖熏香:从经验到数据——台湾质量指针演变与发展(上)台湾医院评鉴暨医疗质量策进...

廖熏香:从经验到数据——台湾质量指针演变与发展(下)




台湾医院评鉴暨医疗质量策进会廖熏香副执行长在第二届中国护理质量大会上作了关于台湾质量指标的演变的主题演讲。
廖熏香在发言中,介绍了如何运用指标进行日常管理,主要步骤如下:

1.    确认指标的选取及完成填报;

2.    检查资料正确性;

3.    资料解读与分析(运用时间序列图、管制图进行内部提升与稳定;通过线形图、群组报表进行外部比较);

4.    确认需改善的问题;

5.    规划改善行动方案。
廖熏香介绍说,质量管理过程中,如果灯号仪表板结果出现红灯,首先要核查一下数据是否准确,是否稳定;询问一下同仁是如何收案的。确认是自己的问题后,着手通过PDCA等进行质量改善。

廖熏香以压疮为例讲解了数据的收集及资讯化,通过信息化系统汇集病房病人的基本数据、检验报告等,系统每月自动统计及分析压疮发生率,并将资料送到医品室和护理部及指标小组(监督追踪),如果存在需要质量改进的方面,就由院方的品质中心启动改善,而并非完全由护理部进行质量的改善。

台湾医院品质绩效测量指标系统与落实品质改善的计划为:落实医院持续收集医疗品质绩效测量指标;建立医疗品质指标资料库;建立医院医疗照护品质与病人安全持续监测机制;通过跨层级机构合作模式促成整体医疗服务品质提升;推动论质计酬方案,鼓励医疗品质改善与提升。

为鼓励医院上报数据或者提升品质,政府会提供一部分经费来协助建立质量指标系统,医院做得好的会得到一定的补助或奖励;同时会有通报费补助,即每报一次指标就会付一点钱给医院;奖励改善及成效,即医院质量有所改善或进步也会有一定的奖励。整个架构就是以整体品质提升为目标,奖励高品质,拉拔落后者。

廖熏香介绍说,目前台湾品质指标运作的成效已可运用于内部改善,包括由点到面的应用、专案性团队改善的应用、结合临床流程改善研究、临床标准作业的更新、机构间合作研究及标杆学习。

指标如何与评鉴结合呢?台湾建立了评鉴持续性监测系统,医院每四年会进行一次评鉴,同时会持续记录医院评鉴后的状态与品质活动;医院定期也会启动医院内部的品质检视与改善;协助评鉴委员实地审查效能。进行持续性监测系统时,会由医策会将填报的量性指标与质性文件进行整理与分析,发布持续性监测摘要报告,绘制指标探索地图(标注医院的重点审查项目)及手册,从而协助评鉴委员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审查,降低对临床作业的干扰。同时医院在进行评鉴的时候可以利用指标来说明自己质量改善的情况,比如通过绘制时间序列表,描述某个指标改善前、改善中及改善后的状态来向评鉴委员说明。

那么对于医院来说,如何才能呈先出好的质量指标呢?廖熏香认为要利用外部机制促成内部改善,建立自我持续进步的系统,有系统的规划年度计划,将外部要求纳入到日常管理机制当中,同时定期检测数据情况,必要时启动改善循环,定期上传资料到持续监测系统。

廖熏香对指标应用的未来前景也充满了期许,包括智能化指标收集,以病人流程为导向,让部门管理有感觉,活化弹性化临床应用,融入日常管理系统,强化指标能力培养。对此,廖熏香还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走出质控中心”,下联是“走向临床部门”,横批是“无感收案,有感应用”。

最后,廖熏香又介绍了护理与指标运用的角色与功能:掌握资讯、洞察先机;促动改善、引领品质;主动召团、跨业合作。护理人员应该当病人的代言人,守护照护的品质与安全。因为护理人员与病患在一起的时间最长,而且这些指标的收集也基本上都是由护士来完成的。

近期精彩内容:

1.廖熏香:从经验到数据——台湾质量指针演变与发展(上)

2.“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应用

3.胡必杰:预防医院感染-病区护士的价值

4.做有温度的护士

5.加速康复外科患者主观感受知多少


    关注 中卫护研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