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示范朗读,阅读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教师的示范朗读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着直接的刺激作用,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其实就具备了学好语文的潜质。语文老师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首先要无限重视老师示范朗读的作用。...




范读是师生演绎精彩课堂的亮丽风景线,扎实而厚重,简约而不简单。于永正老师范读《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秋天的怀念》,如泣如诉、惟妙惟肖,让人内心激动。范读《孤假虎威》、《孤狸和乌鸦》,又活灵活现、神气十足,让人身临其境。于老师范读总是那么感人至深,那么余味无穷。

我们都知道,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是有限的、是平白的,而朗读是鲜活的、有张力的。教材文本无非是个例子,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教语文”,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朗读、学会理解、学会表达。教学生学会读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学会读书就是真正落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首要的、基本的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教学重在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表达。让学生学会朗读,不仅能留下语言,留下情感,也能留下形象。

录音、音频的课文朗读是“死”的,而教师的范读是“活”的,是有生命力的。范读时,教师一丝不苟的读书态度,深厚扎实的语文功底,惟妙惟肖的语言情境……这些都是宝贵都教学资源,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范续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能提升教师的教学魅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永正老师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五年级的学生读这样一篇短文,达到正确流利,没多大问题,但读得缺乏慼情,于是于老师让学生听他朗读,于老师读得声情并茂、情真意切,学生自发地鼓掌,于老师说,为什么给我鼓掌?于老师读得真好,读得很投入,读得很有感情。于老师引导:“这就叫感情朗读!要把自己的感情和书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带着自己情感读感读课文。”接下来于老师让学生模仿着他的样子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词句、体会感情,学会读书、学会学习。

同时,范读还是有效的教学暗示。

如果把“读正确”只是理解为把字词句读正确,那就太肤浅了。除了正确使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掉子以外,还要注意听停顿,停顿就是朗读节奏。这里不只是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不同的停顿,还包括标题与正文、段落与段落、句孑与句子之间的停顿,要读出层次,让倾听者听出层次。这是读正确的高要求。学生往往忽略这些读书的细节,于老师针对这种情况,会马上喊停——“听我读”,在范读中给学生明显的暗示。学生如果没有觉察,于老师就不厌其烦地范读暗示,直到学生发现并改正。这里于老师没有明确地告诉,而是暗示提酲,让学生对比、去体验、去领悟。学生接受暗示,恍然大悟,这才是真正的学习感悟。于老师经常说:告诉是教育的落后,告诉是强加于人,教学暗示是教育的智慧。于老师总是鼓励学生“放开声音大声读” “像老师一样读”“看谁读得像老师一样好”“看谁能超过我”……这些课堂语言是鼓励,是引导,是关爱,是以师为标的鼓舞。于老师在书中写到,要实打实地学,手把手地教。实打实是功夫,手把手是责任。

朗读能帮助我们走进教材、理解文本,范读能帮助我们内化语言、以声传情。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要充满琅琅的读书声,学生有滋有味的读书声就是最美的韵律,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就是阅读教学的亮丽风景。教师的示范朗读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着直接的刺激作用,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其实就具备了学好语文的潜质。语文老师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首先要无限重视老师示范朗读的作用。这是一条不太容易被所有人接受的真理,于是王老师这篇文章就拥有了“开拓者”或“先行人”的意义。

之所以这样说,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许多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学生阅读水平和听力水平是相当的,事实上,在13岁之前,孩子的听力水平远高于阅读水平。比如五岁的孩子,都喜欢听《夏洛的网》 这样的小说,但让学生阅读这本书,至少要到四年级的时候。





    关注 运城市明远小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