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丨叶宁:整装待发的2017,与华谊兄弟电影同行

 

2016年,无论对于华谊还是叶宁本人,都不是平静的一年。...



作者 / 姜播    

编辑 / 刘海洋

2016年,无论对于华谊还是叶宁本人,都不是平静的一年。

去年年初,叶宁离开万达,正式加入华谊的团队,负责华谊兄弟旗下电影业务版块。他的加入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而随着《我不是潘金莲》的上映,更把他推到了舆论的漩涡;而华谊兄弟电影做为中国影视行业最重要的一分子,去年的发展也在经历中国电影市场与公司自身的转型。

处于漩涡中心的叶宁,他在想什么?而经过了一年的调适与拼搏,2017年,华谊兄弟电影将会做什么?怎么做?这无疑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带着这些疑惑,2017年春节前的一周,我们在华谊兄弟电影新的办公地专访了叶总。


回首2016

华谊兄弟电影的转型之年

“2016是一个转型之年”,叶宁自己总结道。无论是华谊兄弟电影的整个团队,还是他本人,去年都有特别的意义:“我的职业生涯发生了转化,有点像一个重生,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个新的征程。”
▲叶宁
而纵观华谊兄弟电影去年的几部作品,包括《我不是潘金莲》和《罗曼蒂克消亡史》两部群星云集的大戏未取得传统意义上的票房成功。在年末《致华谊兄弟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华谊兄弟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兼CEO王中磊也毫不讳言:“我们今年无论是单片票房还是市场占有率都有明显退步。”对此,叶宁也坦言:去年是华谊电影作品的小年,各个方面都在重塑,在调整和磨合。不管是作品还是团队,都需要时间和精力来细细打磨。

他所谓的转折,其实不仅仅是对于自己和华谊兄弟的电影,甚至包括2016年整个的中国电影市场。从年初的狂飙突进,到暑期档的万马齐喑,再到中秋和国庆档的整体下滑,中国电影票房在2016年不折不扣地坐了一次过山车。

业内普遍认为:2016年电影行业的发展受优质内容缺失、票补减少、观众日趋理性等因素的影响,增速低于市场预期。但在市场的剧烈波动中,虽然票房的高开低走看起来是一场危机,但危中也有机;越来越多影业公司也并未放缓脚步,反而让竞争愈加激烈。

面对竞争,叶宁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他说:无论是过去的2016年还是现在,华谊兄弟对于电影的初心一定是不会改变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华谊兄弟电影一直紧扛着中国民营影业的大旗奋力前行,其实也正是这份对电影的热爱和坚持的勇气激发了他的斗志。

▲《我不是潘金莲》海报
“中国电影一定不是靠一两家公司独木支撑的,最好的形态就是大家都能良性发展。特别对创作来说,制片公司和作品也应该是百花齐放的,这样才会把中国的观众牢牢地栓在电影座位上,这才是大局。只有我们的总量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上,我们这些主要的参与者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但是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求我们要更加先做好自己,要坚持做强作大的华谊兄弟电影,只有自己很强,才有力气与对手一较高下、乃至带领其他人往前跑。”

叶宁希望华谊兄弟电影能一直承担中国电影产业中一个领导者和担当者的地位。他说:“我们必须赶快把自己锻炼好、调整好,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你也才能为更多的合作伙伴创造价值,不然你就是别人的包袱。也只有这样,所有的竞争才能变成机会,而不是威胁。”


布局2017

作蓄势待发、全力冲刺的巨人

冲刺者,这是叶宁为2017年的华谊兄弟电影规划的形象。冲刺,一方面说明有危机感,如果没有竞争的压力,高枕无忧,不会有这样的思维;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及团队的新要求,冲刺就要求要强身健体,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与资源,要拼要干,勇争第一。而叶宁正是希望从电影制作、宣发、院线等各个环节入手,全面打通电影市场的“上、中、下”游,把华谊兄弟电影打造成这样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并全力冲刺的电影品牌。
1
内容为王,从头做起

叶宁将内容比作人的头部,作为整个电影产业的灵魂,内容的创造力永远是不可复制的。所以在今年,华谊兄弟电影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头部,在电影创作上全面发力,这也是华谊兄弟电影的作品能够得到市场认可的第一保障。

▲《我不是潘金莲》海报
众所周知,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很多优秀的电影人才都与华谊兄弟电影合作过;无论是资深的电影人还是新人,现在或将来都是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而如何整合这些优秀的创作人才,叶宁有着非常清晰的思路。

他告诉记者,华谊兄弟电影做强内容这个“头部”重心有这么几点:

第一个就是大工业级别、可系列开发的大电影。像目前已经公布将在2017年开拍的影片计划,《狄仁杰3》将强势回归,全民IP《阴阳师》也要开始启动。

类似这样的电影一定是华谊兄弟电影的强项,也是他们要坚持的方向,因为这样体量的作品,不只影片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可延展的大IP。更重要的是,从制作上来说,它们也是一个高质量、大工业级别的作品,而这正是华谊兄弟电影最擅长的。

叶宁认为,华谊兄弟电影的气质就是这样的:“以后我们也要做中国的《哈利波特》,也要做中国的《指环王》。我们要当仁不让地为中国的电影工业和观众创造一个又一个全新的电影世界,而不仅仅是只有作品本身。”

第二:华谊兄弟电影在未来也将继续坚持与已有深度合作的导演共同产出优质内容,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这些有丰富经验的创作者们,如冯小刚、管虎、程耳等等,做出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佳作。

去年华谊兄弟电影推出了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和程耳的《罗曼蒂克消亡史》这样高品质的电影,虽然票房并未收获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但却收获了良好口碑,也让大家相信,优秀的导演依然会是好作品的保障。“我们也很骄傲,因为这些导演的作品代表了华谊兄弟电影的态度和坚持,这是华谊兄弟电影里面最有质感的部分。当然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也会保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让优秀的艺术作品更加贴近观众与市场。”

▲《罗曼蒂克消亡史》海报
第三:华谊兄弟电影要毫不犹豫地继续支持年轻的导演。“我们在寻找,也在培养或者支持一些年轻导演,希望他们坚持自己的电影语言,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很有可能多年以后,他们就是未来的管虎、未来的程耳。”培养年轻导演也是华谊这样的行业巨头对中国电影发展的责任担当,薪火相传,中国未来的电影才能越来越好。

而每一部电影的核心观众群体都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去年的《我不是潘金莲》还是《罗曼蒂克消亡史》,或者是2017年华谊兄弟电影即将出品的《芳华》、《狄仁杰3》、《阴阳师》以及《苍崖》(暂定名)《引爆者》等其他影片,这些作品的观众分类都有所不同。叶宁和华谊兄弟电影要做的,就是在内容生产时,整合更多的优质人才资源,尽可能地让每一部电影都能去辐射影响更多的人:“就像一层层的涟漪,最中心那个震荡的源头还是影片内容本身。”叶宁这样说。

▲冯小刚导演拍摄《芳华》现场
2


宣发并行,做实腰腹

2016年底,华谊兄弟电影牵头组建了一家新的发行公司——华影天下,叶宁出任“掌舵人”。华影天下汇集了多家类型互补的电影行业公司,而这种集合了电影圈上、中、下游力量的发行公司,在国内目前还不多见,也引起行业关注。

其实,作为老牌的影业公司,华谊兄弟电影一直在完善并加强自己的发行渠道,而现在的电影发行也越来越需要互联网基因。基于此,2017年,由叶宁负责的发行业务将火力全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激活华谊兄弟电影宣发的潜能。”



对于一部成功的电影来说,好的内容是基础,宣发则是作品联结市场和观众的纽带。叶宁形容道,对于人来说,如果腰腹这样的核心肌肉没有力量的话,那这个人是站不直的,更别提行走了。就电影来说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好的宣传和发行,影片就会缺乏落地的力量,只能飘在半空中自娱自乐。

但是,华谊兄弟电影和传统的发行公司不同的是:因为自身直接生产内容,所以在电影最开始创作的时候,宣发的思路就已经被植入进来了,这就像人的腰部一样,也是一种连接,而且是更有机、更内生的一种连接。

叶宁有些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华影天下的团队已经搭建好了,这些人都是行业内最优秀和资深的一群人。大家都怀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把华影天下这个平台做成中国一流的发行公司。

“我们希望打造一个资源平台,和最优秀的电影合作,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现在的市场发展这么快,太需要资源的聚集了。而华谊兄弟电影本身有很强的内容优势,在此基础上搭建一个更宽广的舞台,与更多更好的电影合作,寻找出电影市场中优秀的种子,进行培育并给保驾护航,直至开花结果。中国电影现在需要这样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华谊兄弟电影作为主要股东之一来投资华影天下的原因。”
诚然,中国电影工业化现在才刚刚开始,对于很多创作者来说,对市场的了解与认识还远远不够;而如今的电影市场,观众已经越来越理性了,没有足够的内容引力,很难让他们走进影院。所以作为创作者,懂得电影做为产品的市场商业逻辑势在必行。“但这绝不是媚俗,与市场达成平衡,会反哺到创作。”叶宁说。

观众们本身对电影也各有所好,“之所以现在电影要做类型化,实际上就是贴好产品标签,分类分层,这是非常重要的逻辑,否则就是鸡同鸭讲。就跟吃饭一样,本来这个就不是我的菜,他不好辣口,你硬要喂他,不是麻烦了么?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我们的宣发起到很好沟通的作用,首先要尊重市场的意愿,让不同口味的观众都能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也尽量让创作者们的作品能符合更多人的口味。”

听起来,这更像是一个打通六脉、相互成就的过程,叶宁解释道:真正好的宣发就是对市场、对观众的洞察,是我们各个部门的人和导演一起沟通,共同努力,拍出让观众理解并喜欢的作品。
3
拓展院线,强健腿脚

保证了头部内容的优质,加强了宣发腰腹的建设。对于准备在2017年起跑的华谊来说,腿部的发达也是最终的闭环,这就是华谊兄弟电影的院线的布局了。

2016年,中国电影共增加了9000块银幕,现在全国影院银幕数量超过42000块。如此快的增长速度,已经让电影院在很多地区接近饱和,所以在这个时候,华谊兄弟电影在院线领域的布局也必定进入一个品牌细化和精细管理的新阶段。

而且在整个电影市场中,影院是和观众联系最紧密的一部分,虽然目前,华谊兄弟影院开业的只有19家,银幕数占比不到0.3%;但华谊兄弟影院去年的票房在全国占比是接近8%。由此可见,单说2016年,华谊兄弟影院的单银幕贡献值是行业平均值的1.7倍。叶宁说:华谊兄弟影院的这些质量指标在快速提升,而现在很多大的院线却都在下降。叶宁向记者介绍了一个数据:“SPP”,全称为sales per person,就是每个消费者的卖品购买的成交价格:“现在国内整个影院的这个成交量数据都在快速下降。”
的确是这样,因为电商的普及和冲击,越来越多的观众都习惯在网上买票,所以大堂滞留时间就会缩短,加之如今影院周边餐饮娱乐服务齐全,观众们已经不在电影院内进行额外的其他消费了。那么对于影院来说,他们每一部电影的“SPP”就只能下跌了。

但是在整个院线行情平均价格一直都在下降的情形中,华谊兄弟影院在2016年却把这个数据提高了两块钱,虽然总量不高,但这已经是很多影院做不到的了。

这也是叶宁期望在未来五年内能够重塑华谊兄弟影院品牌的信心所在:“ 因为不光是对观众的服务,还包括对电影文化的理解和营造,华谊兄弟影院应该都是非常有优势的。我们有自己的电影内容,有强大的演艺经纪资源,有这么多年的品牌历史。把这些整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找到我们院线的独特定位,并让它落地生根。”

所以在2017年,华谊兄弟电影会重新发力,建设自己的电影中心,包括更高端的院线品牌—— 华谊兄弟电影汇。
无论从环境、功能、经营理念,还是影院所提供给观众的服务,新的华谊兄弟影院都会有所创新。毕竟在当下这个品牌需要细分化的市场中,中国电影院已经走完了规模化的老路,而观众在分化,华谊兄弟影院会通过成熟的品牌管理经验,把更多的优质资源整合在一起,共同为越来越细化的中国电影观众服务。

“这也是一个尝试,未来大家会看到华谊兄弟全新改造的影院,然后会惊奇地感慨,原来电影院还可以这样开。”


尾声

享受拼搏与成长的过程

采访接近尾声,天色微微暗下来,农历新年将近,但叶宁还要马上继续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去。

当回首上任华谊兄弟电影总经理这一年的感受时,叶宁感慨道:过去的一年真的非常值得怀念,有时候不是只有站在山峰才会觉得骄傲,更多的,只有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过风风雨雨,才会感受付出的可贵。

成长,而且是和一个团队坚定地朝着同一目标奋进,这种经历对于叶宁来说才是最难得的。
“2016年过去了,我觉得那是我人生经历和职业生涯里非常值得骄傲的一年。”他说,对于华谊兄弟电影也好,他个人也罢:“每一年都是重要的,无论得与失,困难还是机遇,关键你真的要成长。所以,人要真实的活着,而且坚定地朝着目标去前行,可能会有曲折,会绕一点弯路,但有什么好怕的呢?生活中所有的苦难是真实的,眼泪是真实的,喜悦是真实的,人生不就是一个历练的过程么?”

纵然过去的一年里,业内外不乏质疑的声音,但叶宁一笑置之。他说:无论过去怎样,都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我和华谊兄弟电影都坦然接受。而有时候短暂的低迷是为了蛰伏后更好的打出去,只要方向是正确的,面对现在的市场竞争,华谊兄弟电影会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做好。而让“华谊兄弟”四个字变成让观众真正走进影院的原因,这才是他的最终期望。
—END—
-《影视圈》原创 -
微信号:circlemag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精选 


▶ 大年初一必《西游》?这个免费大IP还能吃多久?▶ 数百人协力,11位作者起诉,《锦绣未央》官司开打▶ 历史正剧又回来了!《于成龙》的高收视是怎么做到的?


    关注 影视圈Magazin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