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求知欲,引导孩子找到学习的动机

 

在我生活的周围,有一些孩子特别让家长省心,哪怕是家长不太关心孩子的学习,他们的学习成绩依旧非常好。这些孩子有...





在我生活的周围,有一些孩子特别让家长省心,哪怕是家长不太关心孩子的学习,他们的学习成绩依旧非常好。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通常都是自己主动去掌握各种知识,而且觉得学习对自己非常重要,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可以说,这样的孩子往往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这也是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核心原则。

不爱学习的孩子,通常具有以下的几种特点:他们学习不认真,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心思完全没有用在学习上。如果老师或者家长教育他们,他们会心生反感,严重的时候,甚至于还会顶嘴。当他们写作业的时候,总是会磨磨蹭蹭,要拖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些孩子的行为,虽然每一个问题造成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本质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缺乏自己主动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动机是人的一种潜在的愿望,这种愿望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所吸引,纯粹是发自内心的行为。处在黄金教育期的孩子,往往具有好奇心或者是强烈的求知欲,家长如果善加引导,是很容易引导孩子找到读书动机的。



从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会喜欢玩游戏,还喜欢摆弄玩具或者看漫画书等等,这些都是在自己的想法下完成的,不需要外力的引导,也不必进行管束,而且本人还会在这种活动之中获得极大的满足。

举个例子来讲,朋友的孩子极喜欢看漫画故事书,有一天晚上在自己房间看一套漫画书,居然一直看到了夜里一点多,要不是家长晚上起来去卫生间,他没准会自己看上一夜。孩子这样做,其实是达到了非常着迷的程度,维持他这样做的动力,自然是由于内在的动机造成的。如果家长能够把这种动力正确进行引导,转移到学习上来,那么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无疑是大有帮助的。



要引导孩子找到读书的动机,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有的家长总是喜欢对着孩子唠叨,不停地讲学习的重要性,可是自己让孩子学习的同时,却在搓麻将或者在看电视,家长说得越多,孩子听得越多就会越感到厌烦,而且也很容易产生“负向强化”。

家长不能逼着孩子学习,这种方法根本不可能收到什么良好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来进行引导。

首先,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读书的意义,要让孩子知道读书会获得哪些乐趣,明确了读书的动机。如果孩子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在读书的过程中验证了父母的话,享受到了获得知识的满足感之后,就会乐于坚持下去,开开心心地去学习,还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孩子才会从心里认可这一行为,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读书。



其次,要让孩子主动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鼓励孩子坚持下去。要知道,如果一种良好的习惯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话,因为就有了惯性,这样一来,再去读书的话就不会感到困难了。但是,有一点要确定的是,孩子越小的时候,习惯越容易培养起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培养孩子的习惯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要趁早,不能拖。

再次,孩子是个性的,家庭是个性的,家长是个性的,学习环境也是个性的,这些个性叠加在一起,构成了影响孩子读书的重重要素。所以,在引导孩子读书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进行考虑,从各个方面去努力,比如说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读书的家庭气氛;与孩子的老师进行积极的沟通,帮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孩子向小伙伴学习,为他们树立一个真实的榜样等等。这样一来,就会促使孩子沉浸在学习中,获得学习的乐趣,而不是只用单一的说教来引导孩子。



曾经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梅尔文•埃利斯•卡尔文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地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那么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会与之一道熄灭。”

事实上,孩子从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时候,就充满着对认识世界的满腔热情,他们用好问来释放这种热情,一个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的时候,表明他的求知欲越强。这说明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喜欢思考的孩子。



据教育学家们研究发现,从人类的心理发育特点来看,三四岁的孩子最爱提出“为什么”这样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大,知识的增多,这种爱提问题的习惯也会变得渐渐减弱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也说明人的求知欲在渐渐地减退。因此,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不注重培养孩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那么孩子将会产生思维惰性,渐渐地对新知识失去了兴趣。所以,当家长的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这种求知欲,只有鼓励孩子不断提出问题,才能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在活跃的状态,这对孩子的发展而言,意义极为重大。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保持终生求知欲呢?

对于孩子每一次的提问,家长都要认真地进行对待


孩子的提问事实上就是他们在幼儿时期求知欲的一种具体表现。父母千万不可以消极地应付。

我常听有的家长在孩子提问的时候说道:“一边去,没看到妈妈正在忙着吗?”有的家长干脆直接训斥孩子,“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你真笨!”

这种话都将会对孩子的求知欲造成伤害,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孩子便渐渐对未知的事情失去了兴趣。虽然他们提的问题有的很简单,有的很复杂,还有的显得很可笑,但是如果家长不认真对待,将会把孩子的求知欲扼杀掉。



当家长面对孩子的好问习惯时,一定要给予包容,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事实上,孩子们好奇好问、喜欢探个究竟的、让他们产生极大兴趣的,往往都是大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家长完全可以给孩子解释清楚。不过,即便这样我们也决不小看孩子的奇思怪想,只要我们懂得的就讲给孩子听,讲不太清楚的就请教别人,或者和孩子一起查资料,总而言之,一定要让孩子得到一个通俗易懂和简明扼要的答复。要知道,孩子们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知道了从来不知道的奥秘。
要让孩子体会到具有求知精神的益处
通常来讲,孩子的求知欲往往表现出随意性,今天对这方面的知识感兴趣,明天又可能对另外的事情想探询究竟。再过两天,可能他们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为了让孩子的求知欲具有持续性,父母首先要掌握孩子学过哪些知识,然后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设法用到这些知识,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发现掌握这些知识的作用,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促使求知欲激发。
从孩子的爱好入手进行求知欲的引导
如果孩子喜欢某一种事物,比如说他们对恐龙感兴趣,那么家长不妨去买一些相关的书籍和玩具,让孩子了解更多的知识,同时积极引导他们如何学到更多的知识。

由于黄金教育期孩子的求知欲表现得很强烈,因此我建议家长从婴儿期就开始培养和捕获孩子的兴趣点,其中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让他尽可能多地接触外界事物,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



懂得学无止境对人的一生而言极为重要,特别是孩子,如果他们能够通过学习来不断充实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精彩的人生将会就此在他们的面前呈现。


    关注 翼朵家有小学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