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年轻人在乡村生活中,找到传统手艺与现代设计的连接点 乡野生活家

 

周一和胡京融两个年轻人,和乡村产生粘连,从低频到高频,从关注乡村到主动选择乡村生活。...



周一和胡京融两个年轻人,和乡村产生粘连,从低频到高频,从关注乡村到主动选择乡村生活。她们在乡村生活中,找到父辈与自己想法的出处,找到传统手艺与现代设计的连接点。



/ 周一 /

浙江诸暨人,毕业于中山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并获硕士学位。2016 年辞去杭州的媒体工作,成为安徽大学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驻村员,随后参与碧山工销社项目,目前在碧山工作和生活。

/ 胡京融 /

湖北潜江人,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硕士研究生。从事民艺与现代设计工作时开始关注碧山,2016 年加入碧山团队。因为工作,往返生活在多个乡村和城市之间。



对碧山式的乡村生活而言,周一和胡京融都只能算得上新人。

周一说不清楚自己的故乡在哪里。“诸暨”是籍贯上填写的两个字,虽然她在那里生活了十几年,但却没能给她留下什么印象,除了众人所知的珍珠、袜业等外界标签,她对家乡并不了解。那天在碧山,她问准备回家的陶艺师,哪里算得上家乡,却无法给出很肯定的答案,现在人流动太频繁,跟很多地方都产生过关联,有时候很难说哪里是家乡。她的同事,一同在碧山工作的胡京融,跟她一样,对自己的故乡——湖北潜江没有太多的留恋和情感,唯一有念想的,是在家乡的父母。



她们俩,都没有从故乡中承袭太多的乡村生活经验,也没有所谓的故乡情结。因为专业和工作,走进乡村生活。这种情况,在当下去乡村生活的年轻人群中,越来越多。

周一读书的时候专业是旅游管理,常因为研究,在乡村一待就是半个月。广东的开平,她本科的时候就去过,走马观花地,并没有太多切身的感受,拿她的话说,“眼光都不会瞥到一下村民”。后来研究生时作为案例地再去村里做调研,随着深入,她发现很多村民生活的问题和失落。导游词里的故事,关于他们的村落、家族和华侨文化的,很多当地人是不认同的。在利益上,他们也有很多担忧。那时候,她第一次试图进入和探索乡村生活,跟当地建立一种联系。因为这种缘故,乡土在她眼中是特别有意义的地方。



周一对乡村的习俗、观念、想法都十分有兴趣,尽管如此,她还是选择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了一段时间,尝试了媒体的工作。但因为工作内容等客观因素,去年她辞去了工作。休息期间,她对乡村热潮产生兴趣,去参加了几个乡村论坛,最后选择来到碧山。在这里,她作为工销社的一员,驻村工作和生活。团队里和她一样的年轻人,在努力将工销社做成碧山村的“客厅”,不止是对外的客厅,也是村民的客厅。要做到这一点,他们要将自己“融入”乡村生活,找到城市与乡村具体的对接点。



胡京融的经历与她相似,本科专业是设计史论,毕业后的工作涉及传统手工艺与当代设计,去过很多村子做调研,她也对此产生了兴趣,后来辞职继续读研究生,也在去年进入碧山工作。在乡村策展,接触民艺的过程中,她感觉到,比起读书时所学所见的西方传统艺术,这些乡土事物会更让她感到亲近。

读书、研究的时候更多的是作为观察者,看他人的乡村经验与乡村生活,如今,通过碧山,他们真正切入到乡村生活,自己去面对和解决乡间生活的各种问题。



乡村生活是不大规整的,与城市千差万别。刚刚开始,有许多事情都无法适应。城市生活便捷高效,有专业的分工,能外卖就外卖,叠衣服的同时还听广播,而在乡村,劈柴、烧火、做家务,很多事都要亲力亲为,常常被琐事拖住,只能耐着性子一一去做,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而且乡村的传统熟人社会中,邻里之间、村子之间,每个人都或认识或熟络。她们长久独居在城市,习惯了各自的小圈子,在碧山,要习惯每天和村民打招呼,以及被邀请到陌生人家吃饭,进行一种“乡村式的社交”。



对胡京融来说,最大的困难还是跟城市的脱节。在一个村子里呆久了,多多少少会被同化、被浸染,这对她来说是挺危险的。如果完全待在乡村,跟城市没有任何关联,她对这种生活的可持续性抱有怀疑。城乡不应该被绝对地分开,两者之间是流通的。因而相比完全待在乡村,她可能更倾向于做一个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联动者,往返于城乡两地,既要在乡村,也要向外出走,对外发声。



周一在碧山生活中,也遇到了不小的困惑。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会给自己做的每件事情附以价值,而在村里待着,常常有很多鸡毛蒜皮的事困住你。工销社烧窑的时候,大家在一旁添柴、配合,视窑火的情况再重复相同的动作。这个简单的过程,让她放下了思考,卸载了以往为所做的每件事都赋予价值,投入到单纯的劳作中。她也像一块砖一样,被火把砖坯的湿气慢慢烤干,变得通透。如她所说,“之前的焦虑好像被烧掉了”。



慢慢地,她自己就觉得节奏回来了,这个节奏也许是一年四时的节奏、日出日落的节奏,或是心情状态变化的节奏。乡村生活有一种反弹力,让她在实操中,内心发生戏剧化的运动: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改变想法和路径,并且在乡村生活的积累中,去理想化,变得更扎实。



她们说

周一:烧火是我在这个冬天的主旋律。碧山有碧山的烧法,心里有心里的烧法。

胡京融:故乡是我的出生地,我渴望去了解的那片土地才是我真正的根源地,它是滋养我的土壤。

☞ 推 | 荐 | 阅 | 读 ☜
recommend


1. 新刊预告 | 乡野生活家:回乡村生活,可行吗?

2. 《海峡旅游》2016年度最完整回顾

3. 朋友圈里的福建年

4. 一位建筑设计事务所总裁,在迪士尼边上建了个有机农场 | 乡野生活家

5. 渠岩:我不是去乡村找桃花源,而是为了实现理想 | 乡野生活家

6. 他乡大理,连根拔起,在舒缓的乡间,安静而自持地慢慢生长 | 乡野生活家

7. 清华毕业的她,回乡建书院,用自己的方式守护故乡 | 乡野生活家

8. 离开繁华都市去乡村,过着植物艺术家的小日子 | 乡野生活家

9. 行走、画画、染织,寒山融于乡野,不单是修行,更是生活 | 乡野生活家

10. 这个农村之子怀着对乡野质朴的感念与热爱,辗转于城市与乡村间 | 乡野生活家
《海 峡 旅 游 》喊 你 来 福 建
与 我 们 一 起 陪 伴 乡 村
新刊上市
(下单点击“阅读原文”)
撰文 / 何涵妃

供图 / 周一 胡京融

图文来自《海峡旅游》2017年1-2月合刊


    关注 海峡旅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