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画画、染织,寒山融于乡野,不单是修行,更是生活 乡野生活家

 

就算孑然一身,看似孤寂却内心丰富与自由。...



就算孑然一身,看似孤寂却内心丰富与自由。无论是行走还是画画、染织,正如他所推崇的“万物一体”,寒山融于乡野,融于自然。禅意萦绕,不单是修行,更是生活。

 
/ 寒山 /
生长于贵州毕节乌蒙山中,箐苗人。三岁习画,酷爱行走,致力于艺术创作,坚持民艺搜集与田间考察。画家、行者、染布人……身份多重,而他挚爱“染布人”。

至这次将近百日的南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的西行之前,寒山早已独自徒步3000多公里,从1999年开始,十五年间步履遍及西部,尤其是藏地多个无人区。寻访过乡野小镇、宿过深山古庙、踏过苍茫雪山、遇见野狼小鹿,简单的行囊陪伴他从就近的大邑、青城山、西岭雪山等成都周边之地,至藏区的小金、康定、黑水,到受吴家林的《边地行走》影响而从大理步行至梅里雪山、丙中洛直至拉萨。风餐露宿的行途,是寒山与自然的对话,与过客的对话,更是与自己的对话。



而相较于之前漫无目的行走的自我修行,2016年7月开始的从大理出发,经由丽水、日喀则,最终抵达冈仁波齐神山的南丝路与茶马古道之行,则是寒山作为“民艺的记录者”的一大用心。10000里的行走,沿途以寻访学习古老染织技艺为主,纪录当地手艺人染织技艺与村寨生活方式。这种纪录除了作为传统技艺保留的文档外,也恰与寒山全心贯注的染织工作相关,而对染织的沉迷,似乎正是寒山关乎自然与乡野的感悟的沉淀。



寒山作为从贵州毕节乌蒙山中出来的苗人,从小耳濡目染的染织技艺,早已了然于心,而苗人对于倚仗其生存的天地与自然的崇敬,对生命的尊重,也感染了寒山。寒山的染织,以蓝染为主,而靛蓝取于板蓝。对这种生于自然还于自然的植物,对于古朴而传统的染织文化,寒山有宗教般的着迷。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洗干净,给漂染祖师爷“梅葛二仙”上一炷香,然后搅动染缸里的染水,让染水有足够的活动,在寒山眼中,染水是有情绪和生命力的,而这些仪式所带来的庄重感,恰是寒山对于染织的慎重与热爱。多年来的蓝染,蓝色已成为寒山双手的一部分,而蓝染的亚麻布衣与简单束缚的长发,让寒山更为飘逸与神秘。



而今,漂泊十多年的寒山,在乡土建筑师梁冰先生的帮助下,终于有了个落脚的地方,有了个让他全心投入染织的地方——飞仙阁村。

飞仙阁村位于成都浦江县的朝阳湖镇,离成都约有一个小时的车程。相较于寒山之前创办明月染的明月村,飞仙阁村有山有水,尤其天气晴朗的夏日,夜里整个山里都是萤火虫,恍若梦境;而众多的摩崖石刻与文化古迹,让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茶马古道起点的村落变得底蕴浓厚;不大的村落里,村民种田、采药、打鱼,怡然自得;更重要的是,这个村落十分安静,没有众星拱月的喧嚣,没有不请自来的打扰,没有作秀般的浮华,于是,寒山停下行走的脚步,在湖畔旁租下一片大院子。



这个附有五栋两层楼的房子的院子,将被打造成以蓝染为主题的民宿。于寒山而言,民宿的经营,就如他之前所做过的陶艺、农活、厨师、酒吧歌手、临时演员、教师、拉砖工人等工作一样,仅仅是为了糊口,更何况现在有五个徒弟跟着他。民宿的梳理,全部由寒山及其徒弟亲自动手,而寒山的绘画作品、布织的屏风、干净的蓝染作品等软装,是这片依偎于恬静湖畔的民宿的一大特点。在这里,可以看山看水打太极,可以在专业教练的带领下,攀岩、徒步与滑翔,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寒山的引导下体验完整的染织过程——寒山将在湖畔小屋后面的山上种上一大片板蓝,待六七月份采摘季时,可以亲自采摘、打出靛蓝,染上一条围巾、一块布。染织的魅力不仅是技艺上的传统与古朴,也是与自然最纯粹直接的交流。



与沉淀心灵的大自然不同的是,看似简单的农村,却是个很好的练习场,与村民交流,从各种人身上得到修为的锻炼。幸得恬然无争的个性与多年行走中,化缘、借宿、问路等经验练就的交流能力,寒山在村落间怡然自得,与村民打成一片。村里的乡绅常与寒山探讨,寻找乡野复兴之计;计划带动村民种植板蓝,出售给工作室或个人;请村里的妇女帮忙,教授她们做扎染,有收入又能发挥纺织能力;免费教导村里热爱绘画,却家境贫困的孩子画画……无论身处明月村还是飞仙阁村,茶田松林间,羊肠小道上,那道一斗笠一竹杖一竹篓的身影,是村民扬手招呼的对象。

终有一日,这座湖畔小屋也会成为寒山的过客,毕竟,融于寒山生命中的乡野,是自然、是万物、是行走、是纪录。
对 话


海峡旅游: 乡野对于您的意义是什么?

寒山: 乡野更大含义是荒野和自然,就是“万物一体”。人和自然是没有分别,你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要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这就反而能活得快乐一点。身上的标签和身份都没有,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生命体,你可以与万物对话,在风中逍遥,没有牵挂没有责任。乡野还有另外一层面,就是乡土和乡愁。但简而言之,有自然的地方就能感受万物一体的快乐,这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的。要静下心,如果手里还揣着手机,走到哪里都要点赞,一定不能感受到万籁寂静的万物一体。



海峡旅游: 您的作品中“孤寂”寓意浓厚,而民宿的打造,势必带来喧嚣,这是否与您所追求的安宁有冲突?

寒山: 即便是到深山老林,跑到一个寺庙,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是江湖,人就是江湖,怎么逃?所以最终的安静是在你自己。我在别的村子没有主导权,只是沦为别人的工具。而在这里有主导权,我可以选择不见或不要,我可以去山里休息几天,中国人避世的方式有很多,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要选择的。喧闹浮华中的才是真正孤寂。那种孤寂会让你发觉,那些人是和自己不一样,我是想真真实实做事情,很多人会做表面的东西,然后不断宣传扩大,实际上能看出他们完全是为了自己。我现在几乎没有任何的积蓄,也没固定的居所,今天这个地方,我也没把它当作是我的财产,以后我要去云游了,交给徒弟经营就好。



海峡旅游: 乡野生活的便利与不便利是什么?

寒山: 以前不觉得有任何的不便,劈柴喂马烧火,都很舒服。但现在,客人要来,灯光、网络、快递之类的都要有。我这都有,离成都又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要什么都能得到的。社交上,是别人来找我,觉得我这样是真的很好,过来交流,我也会很亲切分享。就像我以前待的地方,因为我在,我会布置得很舒适,朴实又不缺乏美感,捡来的一砖一瓦,一块土陶,一块竹片,我都会弄在我的空间里,我不会去买那些塑料的、高端的、金属材质之类的,甚至很贵的陶瓷的东西,而会用生活的一些东西或是我的作品,来布置我的空间,物尽其用又不突兀。



海峡旅游: 对返乡年轻有什么样的建议?

寒山:人们还是习惯常年城市生活的便利舒适,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定力,及一技之长的话,回到农村是有点仓促的。而且如果这个地方不具备一定的经营性和持续性的话,你积蓄用完的话,就会很困难了。其实本质是国家对农村发展的一些态度,比如你做好一间民宿,租户就把你撵出去;政府说要拆迁,你的装修又废掉了,你可以选择孟母三迁,但这样就折腾了,这是不安全的隐患。另一个重要的是,你自己足不足够热爱大自然,还是只是为了逃避城市,暂时躲避一下,而其实还是喜欢城市的丰富性和便利性。因为大自然对我而言就是丰富的,一片树叶里就有一个世界存在,你能不能盯着小鸟在叫,看看天,看水中的月亮坐一晚上。这些是让你扔掉手机之后,另外一个世界的景象,这是很重要的。



海峡旅游: 您还会继续行走吗?

寒山: 肯定会,随时可以,我们后面有一大片山,每一天的每一小步都是行走。等染坊做得比较顺利了,我还要经常出去采集各种少数民族的一些元素、布料、制造手艺,这也是一种行走。因为身体的原因,后半生我的行走更多是跟一些人文、技艺有关的,纯粹无目的、完全自我的行走可能会少一些。



☞ 推 | 荐 | 阅 | 读 ☜
recommend


1. 新刊预告 | 乡野生活家:回乡村生活,可行吗?

2. 《海峡旅游》2016年度最完整回顾

3. 朋友圈里的福建年

4. 一位建筑设计事务所总裁,在迪士尼边上建了个有机农场 | 乡野生活家

5. 渠岩:我不是去乡村找桃花源,而是为了实现理想 | 乡野生活家

6. 他乡大理,连根拔起,在舒缓的乡间,安静而自持地慢慢生长 | 乡野生活家

7. 清华毕业的她,回乡建书院,用自己的方式守护故乡 | 乡野生活家

8. 离开繁华都市去乡村,过着植物艺术家的小日子 | 乡野生活家
《海 峡 旅 游 》喊 你 来 福 建
与 我 们 一 起 陪 伴 乡 村
新刊上市
(下单点击“阅读原文”)
撰文 / 吴颖雯

供图 / 寒山

图文来自《海峡旅游》2017年1-2月合刊


    关注 海峡旅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