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第一章 工业化的内涵

 

------第一章 工业化的内涵------



人类社会从以农业经济为主过渡到以工业经济为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工业化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

对于工业化的概念与内涵,国内外已有不少相关论述,但尚未形成统一表述。一般而言,工业化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工业化是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A.K.Bagchi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描述:“工业化是一种过程。首先,一般来说,国民收入(或地区收入)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提高了;其次,在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的比例一般也有增加的趋势。在两种比例增加的同时,除了暂时的中断以外,整个人口的人均收入也增加了。”该定义简明易懂,很多著名经济学家如刘易斯、库兹涅茨、钱纳里等人均持类似观点。例如,库兹涅茨认为,工业化是“产品的来源和资源的去处从农业活动转向非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库兹涅茨,1989);钱纳里认为,“工业化是指以各种不同的要素供给组合去满足类似的各种需求增长格局的一种途径”;德国经济学家鲁道夫·吕贝尔特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进行描述,“在机器时代破晓以后,随着纺织的机械化,随着蒸汽机作为一项新的能源,随着从单件生产过渡到系列生产,再过渡到大规模生产,人类社会才开始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工业化”(鲁道夫·吕贝尔特,1983)。

广义的工业化“首先表现为生产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变革;然后表现为这一过程引起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动;最终导致并表现为人们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上的变化;在一定情况下将导致整个经济体制或社会制度的改革和变化”(车莹,2008)。它包含了国民收入和就业结构中工业比重的持续上升,农业比重的连续下降,工业生产方式和观念渗透到全部经济领域的一系列过程。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在其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及后来的书籍中,首先将工业化定义为“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并说,“这种基要生产函数的变化,最好是用交通运输、动力工业、机械工业、钢铁工业化部门来说明”。后来,张培刚又将其修正为:“工业化指国民经济中一系列战略性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他认为工业化的内涵相当丰富,不仅包括工业自身的机械化、现代化,还包括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以及国民经济结构各个层次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张培刚,2002)。杰弗里·W.哈恩认为,工业化是“一个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发生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变化的过程”。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工业化可分为传统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传统工业化主要以蒸汽技术和电气技术等两大传统工业技术为主导技术。新型工业化以信息技术和信息化作为最重要的核心与支撑技术(孙孝科,2004)。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4442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经管理财小说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作者:吴胜武/沈斌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4442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