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饲料产量尘埃落定,征途艰难百战多

 

前者关乎发展快慢,后者关于生死存亡,有着天渊之别。...



2015年中国饲料产量尘埃落定!

总产量:20,009万吨,其中配合饲料17,396万吨,浓缩饲料1,961万吨,预混合饲料653万吨。

从品种来看,猪料8344万吨,肉禽饲料5515万吨,蛋禽饲料3020万吨,水产饲料1893万吨,反刍饲料884万吨。

这应该就是最终的官方数据。

我在4月6日发布的文章,综合一些公开场合的只言片语,对2015年的数据也有一个初步估算:

总产量2.00亿吨,配合饲料1.74亿吨,浓缩饲料1,960万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660万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略高于官方数据。

从品种来看,猪料8,340万吨,肉禽料5,390万吨,蛋禽料2,989万吨,水产料1,845万吨。从对比来看,这几个主要品种的估算相差不大,但我对禽料的发展预判还是有些保守。

从官方数据来看:

去年饲料业同比增长大约1.5%,十分缓慢,但还不算很糟糕,起码还能有增长。但很多饲料企业都感到销售压力巨大,这种困难已经不是增长速度放缓,而是销量出现下滑。前者关乎发展快慢,后者关于生死存亡,有着天渊之别。在我看来,很多饲料企业都处在第二种情况,而我们看官方数据,更应该看的是趋势、走向。

这个趋势主要包括三个:

1.中国饲料产量快速增长的势头已经难以为继,将迎来小幅增长(低于2%)甚至负增长时代;

2.产品结构优化,这是以全价料增长、浓缩料产量减少为标志的,而“全价料全面替代预混料”的说法站不住脚。相反,中国养殖业规模化水平提高,预混料总量还有增长空间;

3.猪料已经迎来拐点,产能过剩的问题将在未来几年凸显出来,反倒是中国禽料需求被低估。

从饲料企业的经营来看:

1.产品定位、客户定位导致不同饲料企业的销量出现明显分化,以散养户为主体客户的饲料企业比较痛苦,销量持续下滑导致经营压力加大;

2.企业数量还将继续减少,2015年底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生产企业6772个,比2010年底减少4071个。产能过剩尤其困扰中小饲料企业,目前尚未形成新的市场平衡;

3.集中度将继续提高,2015年年产50万吨以上饲料企业集团48个,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6.5%;年产100万吨以上饲料企业集团32个,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1%。这两个比例都还有提升空间;

4.对企业的综合实力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是单一维度的比拼。采购、生产、产品、研发、营销、服务、内部管理等要求更强大的专业能力,更高效的决策效率,更科学的风险控制等。
还有数据本身无法显示出来的,比如:

1.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越快,商品饲料需求越受制约;像温氏等农牧企业加速全国扩张,形成产业链闭环,自主生产,不外购饲料。像新希望六和、大北农、海大、正邦、天邦等饲料企业大力延伸产业链,涉足养殖业,假设肉蛋奶的增幅不超过3%,这些扩张的速度超过3%,就意味着使用商品饲料的养殖户/场养得越少,此消彼长。

2.土地、环保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明显加剧。新《环保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密集发布,由于养殖业不贡献财税,地方政府还会积极推进禁养区、限养区的划定,加大养殖场拆迁力度,必然会导致市场格局的改变,进而影响饲料企业的布局。

3. 僧多肉少,竞争必然加剧。像今年大宗原料价格低迷,饲料市场的价格战必然更加激烈,明面上是降价让利客户,暗地里是抢夺市场份额(攻)、维护市场份额(守),这是能够预见的。

4.新的产品、服务需求有待满足。“十三五”规划中,有十六个字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专业户、规模养殖场更懂成本核算,更想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对饲料产品的认知更理性,也更难忽悠。终端消费者由吃饱到吃好,这里也会衍生出新的饲料需求。

5.机会与挑战永远是相依相存,抱怨市场难做于事无补,关键还是要摸清底细,找准定位,匹配资源,掌握发力点。这是老生常谈,也是纸上谈兵。每家饲料企业还得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做出抉择。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本微信号


    关注 正大康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