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互联网+农业+生鲜电商的思考

 

农产品的最初一公里没做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就行伪命题!...





民以食为天,农业这个人类生存的根本,一直是国家重中之重,民生大计。在过去十年的互联网大潮下,中国的经济已经出现了一个全新的经济模式,已经在重铸经济生态体系。值得提起的是作为人类生存之本的农业却没有能借助互联网大潮腾飞起来,互联网改变了工业品的流通渠道,却始终在农产品的流通模式上没有太大的起色,截至目前,农产品的电商渗透率仅仅为2%,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农产品蕴藏着巨大的互联网空间,当然这个互联网不再单指传统意义上的电脑PC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入口和PC端入口相结合才是下一个十年的电商平台主流模式。

2015年各种媒体推崇互联网+农业,在2016年中国农业发展论坛中提出了农业互联网+机遇与挑战,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互联网大潮下,我们的农业到底该怎么去+互联网,怎么+,怎么才能实现互联网+农业,从而完成农业的华丽转身,未来的农业产业互联网是不是能引领整个农业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是不是能改变时下农业产业链的困局,是不是能重铸中国农业产业链的布局,是不是能优化农产品流通中的层层加价环节以及高损耗的痛点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只要找到了农业互联网和传统农业产业链的合理结合点,找到了最好的切入点就一定能实现。



回顾过去三年,各种农业互联网平台爆发式增长,目前涉农平台已经达到4700多家,已经是全球最多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没有形成农业互联网公司的BAT,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太多的公司还没有找到农业和互联网的结合点,目前还是以信息透明化为主体运营模式,代表性的信息平台也出现了诸如绿果网、中国惠农网、一亩田等信息量涵盖全国农产品产地信息的代表性平台,针对C端出现了针对农产品流通阿里、京东、顺丰优选等电商平台,出现了诸如美菜、每日优鲜、沱沱工社、宋小菜等等的B2B生鲜电商公司,很遗憾的是这些电商公司目前都是巨大亏损状态。

观其根本,目前生鲜电商99%的在亏损是因为没有真正解决农产品流通的难点,没有找到真正的农产品流通痛点,没有优化农产品流通的不合理存在环节,而是盲目的试图通过阿里、京东、唯品会等成功运行工业品、日用品等电商平台的思路来解决农产品的流通问题。

马云曾经说过“学我者死,像我者生”,这句话不无道理,如果你个农产品电商按照工业品,标准化产品的思维来运行农产品电商,注定是失败。目前的所有生鲜电商都打着解决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的痛点观点来做,我倒是想说一句,淘宝、京东、唯品会等等电商的成功,在于运行的是标准化产品,背景是依托在众多的标注化生产企业生产出来的标准化产品,而农产品本就是没有形成标准化的产品你们凭什么能做好,一上来就说要解决农产品的最后一公里,农产品的最初一公里还没有做好呢,最后一公里就是个伪命题。


    关注 悯农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