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全家都是匠人

 

当前社会主流的规则,本质上是不可能让“匠人”有生存可能的...







最近,“匠人精神”成为了国内大小品牌推广时候的热词。但是,我们目前的社会氛围适合“匠人”的生长吗?

虽然,万众创业的热潮席卷而来,貌似更适合催生个体化的“匠人”的诞生。但先讲个冷笑话,某创业孵化园老板给我打来电话:创业者不够用啊,能赶紧给运两吨来吗?

而目前语境下的“创业”,更多指向了是否能在短期(一般是18个月内)获得风险投资(VC),而在这种业态下,“创”的“业”是否本身符合商业逻辑并有自我造血的成长性,远远没有针对VC的故事性(所谓的“市梦率”)重要。

这18个月,几乎成了一个魔咒,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是否能做出让VC满意的业绩,并继续获得投资成了大部分创业者的首要大事。而VC们要求的,大部分是可复制,有高速成长前景,在5年内可以做到市值10亿以上的业务。而这些商业社会主流的规则,本质上是不可能让“匠人”有生存可能的。

匠人的特质如下:

1.缓慢(一件量产产品需时甚长)

2.个性化(可复制性低)

3.成长性低(固定的小众市场)

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些标榜自己公司有“匠人精神”的产品会是这样呈现:一年春夏秋冬各出一款, 然后用各种各样的资源运营; 本来,先把产品本身做好是基本要求,明明可以做到80分,但其实他们只是做到50分也就差不多了, 因为可以用“互联网思维”把它炒红嘛!把50分的东西炒到80分,这就叫运营能力强悍。

这就是“匠人精神”?你相信吗?

我们的邻国日本是世界上最多“百年老店”的国家,可能也是目前最多“匠人”的国家。这些“老店”们,没有连锁店,就那么一间店,有超过100年或者200年的历史。 那大概源于创始人相信未来一定能活下去,急不来。经过了一代一代的持续运营后,慢慢地,做成了极致,也呵护了一代一代的匠人。

慢,是因为匠人会用一百年这样一个时间尺度去衡量自己去所做的事情。而不是VC所要求的18个月。

不敢说100年吧,我们能不能用10年或者20年的这样一个尺度去规划事业?

如果你不那么焦躁,你的眼光放长远一点,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你无论有多小众,懂你的人自然会来找你。我们有这样的自信吗?

如果一个国家都能秉承这样的自信,匠人才有可能出现吧?日本作家盐野米松的《留住手艺》一书,里面有一段话,我认为是对匠人精神最好的解读:

手艺人(匠人)的世界从来没有边际,手上的活计就是磨练匠人气质的学校:

了解素材的特性,磨砺自身的技艺,做出极致最好的东西。这是他们的生活本身,也是他们的人生哲学,

这是否能给我们这些追求效率至上的现代人以启发呢?

题图《摩天楼上的午餐》by Charles C. Ebbets
多喝荒岛鸡汤,我又更加肥猪流了
| 价值9000万的失败 | 不工作的自由 | SLOW TV |
| 如何成为一个没用的人 |



    关注 荒岛电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