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赏析】师与诗

 

师与诗人总是要写写文章的吧!况从事于人类伟大的灵魂塑造之事业,于逝者如斯中,...

师与诗


人总是要写写文章的吧!

况从事于人类伟大的灵魂塑造之事业,于逝者如斯中,若不将点滴琐细摭拾而诉诸文字罗列如此,便恐随时消弭不可救补。

文字要像水一样才是好的,这里有一种润泽、细致、亲切乃至灵妙。而我时常可以读到这样的天才般的伟大创造:学生会把运动场上的快乐比作小鹿般的脾气,会把甫晨而起的情形摹状为弹簧般的弹出,还会把排队就餐的同学形容为长长的,长长的丁香花的队伍,还会为碰触芒果树上的花瓣而感叹生命的美丽和易逝。如许多的文字并不出于大家手笔,也许只有思无邪之少年才具有这般细腻的禀赋、体察和表达。这是现代汉语的极大创造,这里藏着蒹葭的清瑟和苍茫。我敞开心扉的搜罗着这些包含生命力的句子,如千年文明之于诗三百。又如莎士比亚所言,如此,“我将被给予新的枝头,获得重生。”

我是地域意义上的北方人,因为在许多南方同学看来我恰站在典型北方性格的反面。北人到南国读书是极幸福的,总觉得可以占惹上水的灵气,同时也沾惹了水的漂泊。所以对我,再到祖国的南大门教书,意义是复杂的。我想在最宽泛的层面上理解意义二字,它不仅仅是一丝喜悦和某种事业上的憩息。南国对于我,是在水一方的生涩的,继之而来的才有心胸的辽远和视野的开阔。慢慢的,对于我,祖国不再是书本上获得的抽象的概念,而是眼前一幕幕现出的活泼泼的语言,活生生的人们的活生生的喜怒哀乐,以及脚下踏着的实实在在的寸寸土地。这仿佛溯游从之后,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漂泊不是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但却是一种极佳的学习状态。人是有惰性的,而漂泊会驱逐这种惰性。人是史诗般洪流的水的枝末,人们将感受这种漩涡。此时,我是学生的老师,同时又无时无刻的不是一个虔诚的学生,也无时无刻的不想重新投入一位高明的老师门下,死心塌地的做一辈子学生。

昨夜落雨,雨丝甚甜。偶吟东坡词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不是一个高明的读者。读书有限,便会自觉伟大,目中无人,以为他人之视野颇不如己,如此妄自狂大,不可取。但是书总是要读的,读书并不会因为学生时代的结束而完结。广而言之,阅读的范围已然扩大到自我人生,以及纯真待哺之学生。校园读书会心时之欣然忘食,偶得时之拍案惊奇,怕已随时间的流逝而减退。我不是聪明者,自命中人,已觉汗颜,却也同样感觉着草木凋零。这许是历代文人悲秋之始,我们终究会老去的,但是我们的学生一定会超越我们,他们会成为出色的阅读者,言说者,创造者,担当者。江阔低垂,断雁叫西风,到了苍茫浑厚的境地,美是和陈酒一般的。

先贤词句总能给路上行人以宽慰的力量,东坡不喜欢饮酒,东坡把人生的历练全部装进理性的思考后的淡然平静,“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课堂到语涉诙谐之处,偶或有同学微微一笑;到一段讲解完毕,或有同学会心点头。此师之小乐处;而同学学有所得,养就少年精神,浩然之气,于国于民于己,皆为大乐;同学于课前课后不学而时习之,于课中踞而观之,此师之孤独处;我深知任何固有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如果缺少了反思,都会成为接受和理解的障碍。知识的愈发多广,经验的愈发丰富,成为障碍的可能性就越大。此非知识和经验的过失,而在与心之虚的存否。此师之须警醒处;偶然有教材疏漏不解而能于讲解中解之,此又师之一大快事。讲至“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一句,学生不解句意发问,能与学生分享羁旅行役的诗歌传统,不亦乐乎!而于授业解惑时,神交与往哲先贤,心虑于个人知识之增长,此师之自私处者。

吾心安处,小桥流水人家。

(本文章曾获邓发纪念中学《立德树人,立教圆梦》征文比赛二等奖)

供稿:语文科组  任鹏波

插图:丰子恺

责编:林小瑜

了解邓发纪念中学2016年秋季招生公告请点击下面“阅读原文”


    关注 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