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墩、银闸、铁影壁、铜井、锡殿

 

金银铜铁锡五大古迹,相传为北京五大金属镇物!



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
关注“老北京四九城”

相传在老北京有金银铜铁锡五大古迹:地安门的金门墩,东华门的银闸、新街口的铜井、北海的铁影壁,太液池北岸的锡殿。这五大古迹为元朝时大都城的镇物,为了保大元江山用的,因为元朝本身就乱,净打仗,到了元文宗图帖睦尔在位的时候,权臣当道,老百姓纷纷揭竿起义,天下大乱!文宗干着急没有办法。就有高人献计,说我大元朝在五行中属“金”,为今之计,要使江山长治久安,就得在大都城内,用金银铜铁锡五金打造五个镇器,分布五方。文宗一听这主意不错,就派人打造五金镇器:金门墩、银闸、铜井、铁影壁、锡殿。到了如今,仅北海铁影壁现存于世,其他几件已难觅踪迹!

金门墩



金门墩在地安门。在北京,地安门与天安门对称,是皇城的北门,曾称北安门。据说,地安门的门墩儿是用黄金制成的,金门墩儿的下边还埋有一只金老鼠。这只金老鼠的头尾恰为北京中轴线穿过,这头是金老鼠,另一头呢埋的石头马,为什么不埋金马呢?马个儿大,那得多少金子,这时候大元国力已衰,拿不出那么多钱,十二生肖里,子鼠、午马,这条中轴线故称京城子午线,这金门墩儿就这是北京五大金属镇物之首。

银闸



银闸在东华门内,此地原为明朝御马监里草阑旧址。据、《燕京访古录》记载:"东华门内御马监南,为元时之御水河,今已划平为地,土埋有白银铸水闸一座,横梁长四尺八寸,宽五寸,厚三寸,两旁竖柱,高三尺,宽三寸,为长方式,中间八竖柱,四棱式,厚三寸,横梁正中镌'银闸'二大篆字,上首镌'大元元统癸酉秋奉旨铸银水闸一座'十五小字,下首镌'太傅左丞相萨敦监铸'九小字。当元时,用纯银铸此水闸,莫详其故。"元时之御水河,当指通惠河,但通惠河甚宽,所铸银闸显然不能使用。且元统为元惠帝的年号,癸酉年为元统元年(1333),距通惠河建成已数十年,不知所铸何用?镇物吗,就是摆在那儿镇风水的,当然没有实用价值,当然,也有人认为银闸之说不可信,只是传说而已。《燕都丛考》中也说:"《燕京访古录》所云以银铸闸之说,恐不足信。"

铜井



铜井位于新街口北大街,相传铜井胡同里边有一口井,井圈都是铜铸的,所以叫铜井。上边也刻一行字:大元至顺辛未秋七月赐雅克特穆尔自用。那么前面两件都是奉旨敕建的,这铜井为什么成了自用了呢?看上去仿佛降级了!实际不然,这雅克特穆尔可不是一般人。前面提到银闸的时候,监造银闸的那个“太傅左丞相萨敦”是雅克特穆尔的弟弟。您要是听过评书《明英烈》就知道,那里有个奸臣叫萨敦,就是这位!兄弟二人把持朝纲,一言九鼎,皇上说话都不如他们哥儿俩管用,等于是个傀儡。 权倾朝野的一代权臣专用,这级别可也不低!

铁影壁



铁影壁,现存北海公园北海北岸澄观堂前,始建于元代,叫铁影壁,实际不是用铁铸造的,是由一块中性火山岩雕成,呈深赭色,因色泽如铁而得名。相传这个铁影壁是为震慑北京风沙而建,从而被赋予了镇城之宝的美誉。从元代建成算起,铁影壁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高1.89米、宽3.5米。铁影壁最初立于元代北京建德门一座古庙的前面,明朝初年,才被移到德胜门内护国德胜庵的门前。当从铁影壁胡同德胜庵被迁至北海时,由于行事匆忙,铁影壁的底座并没有一起跟随搬迁。事隔39年后,直至1986年,人们才又重新找回铁影壁原来的底座,使它与铁影壁合为一处。

锡殿



锡殿,位于北海太液池北岸,原本在元朝就已经开始筹建,但是当四个镇器都大功告成之后,到这第五个镇器时出了问题。这问题还不是一般的问题,因为顾名思义,锡殿得用锡来筑,这份成本可了不得!还没等把钱凑齐,元朝灭亡了。可是锡殿后来还是修起来了吗?不过拖了很久,要到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复辟成功,建年号天顺,在北海的五龙亭用锡盖了一座“太素殿”。从那以后,北京城里的五金镇物:金门墩、银闸、铜井、铁画壁和锡殿就全了。那么大明江山从此真的就稳固了吗?没有那好事。英宗皇帝朱祁镇当年宠信宦官王振,贸然出兵攻打瓦剌,数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自己也成了蒙古人的俘虏,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大明朝群龙无首,拥立朱祁镇的族弟朱祁钰登基,定年号景泰。等到朱祁镇侥幸回归中原,复辟成功,明朝的元气也就大伤了。所以说不管多么精心的设计,多么预先的防范,都赶不上在位的皇上兢兢业业,以民为本。不怠政,不折腾。国家才能兴旺,老百姓才能有好日子过。



长按指纹,菜单中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老北京四九城”欣赏更多精彩!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