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儿越长大,你越焦虑?

 

有书相伴,组队进步,每天更好一点。...



文 | 井姑娘 · 主播 | 童颜
各位有书的书友们,大家好。今天上午我们讲到了天保与翠翠的相遇,这个热情诚实的小伙子看上了翠翠,主动向老船夫表白自己的态度。那么我们的问题是:

1.老船夫为什么急于给翠翠找一个好人家?他有没有答应天保的提亲呢?

2.对城市文化中所充斥唯实唯利的庸俗人生观深恶痛绝的沈从文,是如何在他的文字世界里,建筑一个充满爱与美的“乌托邦”的?





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她的心理变化随着发生在身体上的变化而渐渐明显起来。有时候无意间说到什么,她会脸红。开始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述说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欢喜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

与所有青春期少女一样,她有时阳光灿烂满面春风,祖父理葱,她就摘了一根大葱吹歌;有时却满怀心事沉默不语,爱坐在岩石上去,望着天空发呆。

性心理的萌芽,让她开始注意起自己的形象,拿别人的容貌装扮来与自己比较。看到财主家女儿带得一副花铰的银手镯,她心中有些歆羡、发痴,竟然连别人给她的赏钱都一时忘记退还。随后还反复温习着那些女孩子的神气,嘴里无意识地哼着:

“白鸡关出老虎咬人,不咬别人,团总的小姐派第一......大姐戴副金簪子,二姐戴副银钏子,只有我三妹莫得什么戴,耳朵上长年戴条豆芽菜。”



这不寻常的感觉,翠翠自己并不知道是为什么。可是,作为旁观者、过来人,我们清楚地明白这是一个女子“自我意识”形成的必然过程。

不得不说,沈从文对女性的心理描述非常细致贴切,不知道是否与他前期用女性笔名写作有关系呢?据传,沈从文初涉文坛,投稿不易,而当时女性解放思潮兴起,女作家是个新兴事物,读者对此也有一些猎奇心态,因此女作家的稿件容易发表。

出于此,沈从文早期笔名都是休芸芸、甲辰、懋琳、璇若、上官碧……这些名字,如果不熟悉现代文学史,还真以为是玛丽苏小说里的女主名呢。

为防读者看出破绽,用了女性笔名,也要模仿女性细腻的写作方式吧。想来沈老先生一定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揣摩研究。



祖父风雨无阻地拉渡船渡客,倦了累了,翠翠总是抢在前头登上渡船,一分钟也不耽误。爷爷让翠翠去看热闹,翠翠问:“我走了,谁陪你?”

祖父说:“你走了,船陪我。”翠翠说:“要去让船去,我替船陪你!”翠翠心疼祖父,祖父心里明镜似的清楚。可是,翠翠,我走了,你怎么办呢?

翠翠的成长,让祖父心事重重。他想起了他死去的女儿,某一时节原同翠翠一个样子,也乖得使人怜爱,机伶懂事,使家中长辈快乐,仿佛永远不会同家人分开。可是不幸来了,她认识了那个兵,到末了丢开老的和小的,却陪那个兵死了。

虽说女儿的死不是自己的责任,可他心里总是有那么一股不甘心。翠翠是他一手拉扯大,既是孙女也是女儿,在女儿那儿未尽的遗憾,可怜的老人想要从孙女身上弥补回来。



祖父忧心,自己不久将离开人世,要将翠翠托付给一个稳妥的人,不能让她步了她母亲的后尘。可是,应该把她交给谁呢?必须什么样的人方不委屈她?

前几天顺顺家天保大老过溪时,同祖父谈话,这心直口快的青年人,第一句话就说:

老伯伯,你翠翠长得真标致,像个观音样子。再过两年,若我有闲空能留在茶峒照料事情,不必像老鸦成天到处飞,我一定每夜到这溪边来为翠翠唱歌。

大老看上了翠翠,这告白来得自然而然,明丽坦荡。那青年走后,祖父温习着那些出于一个青年男子口中的真话,实在又愁又喜。他在犹豫,这个人是不是合适翠翠,而翠翠,又愿不愿意呢?

翠翠啊,祖父坐在船头为你吹“娘送女”,心里含着一个愿望,祈求你找个好人家,不会再牺牲自己去殉道爱情。翠翠,你听得懂么?



我一直非常入迷地喜欢着沈从文。早年在他写给妻子张兆和的书信里看到过这么一段话,多年过去记忆犹深,至今依然影响着我行文作画的风格:

这船已到了柳林岔。我生平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好看的地方。千方积雪,高山皆作紫色,疏林绵延三四里,林中皆是人家的白屋顶。我的船便在这种景致中,快快的在水上跑。什么唐人宋人画都赶不上。看一年也不会讨厌。奇怪的是,本省的画家,从来不知向这么好的景物学习。学校中听教员讲还是用个小瓶插一朵花,放个桔子,在那里虐待学生“写生”,其实是在那里“写死”!

沈从文笔下的世界,总让我想起《诗经》里的那个世界,有山水之美,有柏舟飞流,有桃之夭夭,有蒹葭苍苍......他那优美空灵的诗歌语言,总是打动我,令人陶醉——比如“初五大清早落了点毛毛雨,河上游且涨了点‘龙船水’,河水已变作豆绿色。”“雨落个不止,溪面一片烟。”轻描淡写,挥就出一幅唯美的画卷。



在小说第八节,沈从文用大量篇幅记叙了翠翠所唱的民歌,耐人寻味。诗歌民歌都采自民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声词曲观民俗之苦乐恩怨。政治平和时,治世之音安乐吉祥;如果是乱世暴政,民声里表达出来的就是怨与怒;亡国之音呢,多哀怨及忧思,民生也艰难困苦。

你看翠翠唱的什么呢,“你大仙,你大神,睁眼看看我们这里人!他们既诚实,又年青,又身无疾病。他们大人会喝酒,会作事,会睡觉;他们孩子能长大,能耐饥,能耐冷;他们牯牛肯耕田,山羊肯生仔,鸡鸭肯孵卵;他们女人会养儿子,会唱歌,会找她心中欢喜的情人!”

这是一曲边城人情风俗的赞歌!听着歌声,你会在脑海里闪现那些动人的画面:

一生都在撑船的老船夫,收入微薄却坚持不肯接受额外的报酬;大街上有人想喝一口老船夫葫芦中的酒,他必很快地就把葫芦递过去;码头边抓一把红枣给老人的水手;为表敬意,送上许多粽子与其他东西给老人的商户;体谅祖孙二人生活拮据,不愿收钱、坚决给大块好肉的屠夫......

这样的生活,这样的人们,怎么能让人不热爱呢?人生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理由,也不需要那么多借口,我们只需要一种安安静静的、稳定的、风调雨顺的闲适生活,不愁吃、不愁穿、有人陪伴的生活。



作者:井姑娘,乡野村姑。因耳疾避世隐于湘西山中,闲时爱写写矫情文字打发寂寞,看看书消磨光阴。公众号:猛虎嗅玫瑰(ID:menghudawang520),微信:vivianwanglizi。

主播:童颜,有书签约主播。原电视主播,童颜鹤发,我一直都在。公众号:童你听(ID:urwarm219)。喜马拉雅:童颜格格,新浪微博:午茶读书。微信:lovetutu219。

↓↓点击“阅读原文”,完成今日晚读签到,回复“APP”,下载有书共读APP,找人聊聊这本书。


    关注 有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