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撷萃】美在边城

 

点击上方“通讯员之友”可订阅哦!“曾经有一个时代,男子善于妙手著文章,女子也会白描世态炎凉,他们和爱人白日携...

点击上方“通讯员之友”可订阅哦!


“曾经有一个时代,男子善于妙手著文章,女子也会白描世态炎凉,他们和爱人白日携手游冶,夜里把盏到雾重月斜。离家去国,绵长岁月在壮阔山河里游走,是为民国。”

民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奇特的一个时代,中西思想融合、中西文化碰撞,产生了大量如明星一般熠熠生辉的文化名人及传奇故事,如梁启超、林徽因、徐志摩、陆小曼、张爱玲、萧红、冰心……其中沈从文、张兆和夫妇的逸事也为后人津津乐道。

沈从文在校教书,爱上了他的学生张兆和。张兆和是安徽富商之女,才貌双全的张家四姐妹之三,校花级的人物,所以一开始对沈从文这个“北漂”的乡巴佬并无好感,给这位追求者取名为“癞蛤蟆十三号”。沈先生当年追求佳人靠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被嫌弃”的决心,一封封热情的书信源源不断地涌向张兆和。张兆和拿着沈从文给她的全部情书去找校长理论,而那个校长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适。胡适非常欣赏沈从文的才华,劝说张兆和:由情书可知沈从文文笔极好,就算是读一读学习一下也未尝不可。然后,如众所愿,沈先生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情书赢得了“天鹅”之心。

沈从文的文笔由《边城》可窥一斑。开篇短短数句,便勾勒出如画一般美丽的湘西边境小山城:茶峒­。“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萧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做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蒿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水中的游鱼、潭底的石子、山上的细竹、雾中的码头、月光下的溪流、雨里的吊脚楼……在沈从文的笔下,茶峒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巴金先生说“(沈从文)不仅有很高的才华,他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沈从文用最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也凭着他一颗诚心,一支笔描绘了人性的纯粹。《边城》中的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划船渡人过河,且不收过渡人私自给的渡船钱;翠翠母亲与当地军人私奔又未婚生女,茶峒镇民们并没有将她“浸猪笼”、“沉潭”;私生女身份的翠翠依然获得了码头执事两个儿子的喜爱;兄弟二人为了赢得翠翠的爱而公平竞争……在老船夫的心中,他的外孙女儿翠翠是茶峒最好的姑娘,值得“请了媒人正正经经下聘”,更值得有人“站在渡口对溪高崖上,(为她)唱三年六个月的情歌”;在老大傩送的心里,是对翠翠真心的欢喜,所以在与天保唱情歌竞争技不如人、在得知翠翠喜欢天保的时候黯然却甘心退让;在老二天保的心里,一个翠翠抵得过王团总的女儿,抵得过新碾坊的陪嫁,甘愿为了翠翠而接替老船夫去划渡船……最真挚的情感在字里行间不动声色地铺展开来,没有身份地位的攀比,没有物质金钱的交换——这是沈从文关于“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古朴温厚的笔调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定位;它也是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作品,是现代版的《桃花源记》,承载了人性中的至真、至善与至美。
通讯员之友

join us

一个有态度,有思想的公众号!

一个只发出你们声音的公众号!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