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金拱门,你又是谁?

 

过去的麦叔叔...

上周,网友们感觉有一束光
那瞬间,被痛得刺眼
一开始听到麦当劳改名叫“金拱门”
很多人都是不相信的
直到官方微博宣布
虽然也说明了只是证照层面改动
但已经阻挡不住网友们的脑洞在燃烧了
麦当劳叔叔以后要叫金叔了
心情有些惆怅
一波肯德基党也趁势上线
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甚至还有人把电影《大创业家》翻出来
告诉大家,不要激动


因为创立麦当劳的亲生兄弟脑海里的雏形
就是一座金色的拱门


20世纪的麦当劳=高大上
1990年,深圳解放路光华楼麦当劳开业
27年过去,深圳人说起这件事还是一脸自豪
“除了香港,这可是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呢”


开业当天,中国人对麦当劳的热情
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无数深圳人一家大小围堵了光华楼
队伍从餐厅二楼排到一楼
400个员工也无法招架
最后不得不从香港临时又调来500名员工帮忙
没想到这个以“快”餐闻名的西式快餐
来中国的第一天就“堵车”了


结局是,这个内陆第一家麦当劳
创下了当时全球麦当劳有史以来单店单天营业额和顾客光临数
这大概是中国第一次集体性“下西洋馆子”的高峰了
要知道,上世纪90年代
深圳的在职职工的工资水平为全国最高
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
吃一顿麦当劳已经是妥妥的高级消费了
紧接着1992年4月23日
全球最大的麦当劳在北京王府井开张


700个座位,29个收银台
开业第一天就吸引了4万名顾客
又一次刷新纪录
到1994年夏天拆迁之前
曾经一度是北京著名地标,甚至旅游景点
对于中国人来说
来这里吃一顿相当于过节
甚至于那个年代还流行在麦当劳举办婚礼
麦当劳还真的推出了承办婚礼的服务...
吃麦当劳长大的回忆
对于八九十年代长大的小孩
最自豪的其中一件事
莫过于父母领着去吃一次麦当劳
麦当劳曾是中国西方生活方式的象征
小学生要是学习好
会被父母当做奖励
而且,当时无论大人小孩
几乎都人手一张和麦当劳叔叔的合影
能在麦当劳过一次生日
是小朋友们最值得炫耀的资本
那些吵着让父母买儿童套餐
只为得到套餐玩具的心情
如今也没几个人记得了
90年代麦当劳变型恐龙
代言人后来见的最多的就是麦当劳叔叔,至于别的...
垫餐纸上画的最多的是营养学金字塔
新品宣传、玩具主题,颜色总是很丰富
即使是新品宣传,画面色彩都很亮眼


当时麦当劳的广告印象很深
比如这个变脸超快的小孩
高速堵车后座扮鬼脸的熊孩子..
并没有被鸡排大大大大支配的恐惧...
当然,各种山寨店也成了许多人饭后的谈资
最常见的是和隔壁老大哥肯德基结合
麦肯基 麦德肯 麦肯基 麦肯劳 肯麦基
……
99%的人疑问过麦当劳和麦当娜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除了孩子,白领们的有恋爱搞对象的咖啡厅回忆
一杯奶昔靠着玻璃看来来往往的人群
早年他们从麦当劳快餐的新潮里自学成才
这么多年过去他们依旧没有变
比如集体搬着苹果电脑,移步到了星巴克
人变了,麦当劳也变了
曾经记得,麦当劳作为“科学定制”的代言
营养又健康的观念就此诞生
这种观念在麦当劳刚进日本时是一样的
但不知什么时候起
它就成了“垃圾食品”了
其实这些年麦当劳一直没变
它是快餐、公共休闲地
最主要的,它是公厕
随着中国人不再那么好忽悠
见多识广之后终于知道
麦当劳不过就是快餐
在外国,它的地位并不高
这几年麦当劳作为公共领域的功能又再度升级
——难民营
24小时不打烊
除了给深夜蹦迪狂欢后的年轻人一丝安静的净土
也给那些无处可去的人
赶车凌晨整装出发人们一个落脚点
如果天气冷
它还是最佳的取暖处
简直比家还贴心
二十年代90年代初
麦当劳解决的不是中国人温饱的问题
而是代表一种姿态和精神
在这里人们懂文明,有礼貌
会老实排队点餐
麦当劳,是人们最早的慢生活
20多年后,麦当劳的确变“快”了
只有在景区和机场这样过客匆匆的地方
但这一次,不会久坐了
这次,他们要打包带走
当年在麦当劳门口排队的人
或许怎么也没想到几十年后
它会变成“金拱门”
编辑   郑成航


    关注 杭州日报文艺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