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伤寒论》课上课下有分工

 

古今中外,凡大医,究仲景之学问者,数不胜数。就如何学好《伤寒论》这门课,我自己总结了一些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与...



古今中外,凡大医,究仲景之学问者,数不胜数。就如何学好《伤寒论》这门课,我自己总结了一些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与大家分享。

关于学习方法,我把它分为三个部分,即课前、课上、课后。

课前预习这一部分知易行难,同样,我也没有这么大的毅力每次都预习,这里我推荐我自己的预习方法。在每次上课前一天,我都会看几集郝万山老师的《伤寒论》教学视频,然后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课上的时候再重点听老师讲授,这样别人学了一遍,我就相当于学了两遍。

在课上,我们不但要认真听,还要把老师强调的重点记下来。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听明白了,就不用记了,但你能保证过几天不会忘吗?在这里,我推荐把笔记记在原文旁边的空白处,这样我们每读一遍原文,就顺带着看了一遍笔记。有时候老师在PPT上展示的一些重点可能来不及记录,这时我会先用手机拍下来,等到课下再整理。



课下的任务一个是整理课上没写下来的笔记,再就是背诵原文了。之所以等学完再背诵原文而不是提前背诵,是因为我认为原文应该理解记忆,死记硬背的效率实在是太低了。拿栀子豉汤来举例,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太阳病,汗吐下后,余热留扰胸膈,蕴郁心胸,郁热扰心,轻则心烦不得眠,重则可见反复颠倒心中懊恼,火郁气机则兼见胸中窒;气郁及血,血络不和则兼见心中结痛,余热未退可伴见身热不去或烦热。名以虚烦是言其邪热未与有形的病理产物相结,故其证当按之心下濡,治以栀子豉汤清宣郁热。若火热伤气,兼见少气者治以栀子甘草豉汤,清宣郁热兼以益气。若火热扰胃兼见呕吐者,用栀子生姜豉汤清宣郁热,兼以和胃降逆。像这样理解以后再记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背诵原文虽是课下功夫,但也一定要及时背诵,切莫一拖再拖,越攒越多。

学习《伤寒论》也是有技巧的,而我认为首要的便是抓住病机,理解病机。从病机的角度去理解症状,要比单纯记症状简单得多。比如阳明病变证里的发黄证,基本病机就是阳明之热和太阴之湿相合,湿热互结。知道了湿热互结,那么小便不利,但头汗出身无汗,深黄如橘子色等一系列症状就都容易理解了。

刚开始学的时候,有的同学会觉得课本非常混乱,这里讲一个方那里讲一个方,没有联系,为什么太阳病篇里还会有白虎汤啊?这就要求我们心中有框架,我们的课本每一经病都是按照纲要、本证、兼证、变证、疑似证的顺序编写的。拿最容易混的太阳病篇来说,纲要包括提纲、分类、传变、预后等,本证就是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和表郁轻证,兼证也是分为太阳中风兼证、太阳伤寒兼证。太阳病篇里的变证是最多的,一共有10个,包括热证、心阳虚证、脾虚证、蓄水证等,我们知道了有哪些分类,再分别去学习每个分类的各个方证,做到心中有框架,就不会觉得混乱了。(文/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王琳)

编辑制作:朱永基


    关注 健康报医生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