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共读 乱世风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有人说,读书有不同的境界,一是被书所读,不知为何而读书; 二是读书仅仅局限于书,为读书而读书; 三是读书不...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有书国学共读





有人说,读书有不同的境界,一是被书所读,不知为何而读书; 二是读书仅仅局限于书,为读书而读书; 三是读书不局限于书,而是成为清理思想和新思想诞生的前奏。

在与有书共读相伴的日子里,在读与思中,我们会渐渐跨越前两个阶段,真正思考读书的意义,让思想澄净,唤醒并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思绪,整个世界立时会变得宽阔起来。或许,灵感与开悟就在阅读的某个瞬间发生,新思想的笔触就会凝固在历史的那一刻。

蒋勋说过,文学有如照进现实的一道光,弥合了世界与内心的缝隙,成就更加丰盛的自己。亲爱的书友们,今天晚读我们继续共读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建议共读第十七至十九章,第121页至第182页。阅读时请大家思考:

一、为什么说建安文学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

二、“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是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对他的评价向来众说纷纭。你认为他是《三国演义》中的"奸雄、曹贼",还是《三国志》中丰功伟绩、文武双全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领域,曹操又是怎样的文坛领袖?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先秦诸子散文辞采风格多样,华章璀璨,对后世影响深远。先秦、汉魏、两晋时期的文学,是中国文学逐渐成熟的阶段,似一幅幅陶冶性灵、崇尚自然,充满激情的生活画卷,既充满浪漫忧思、风骨铮铮,也为后世的文学树立了不同的典范。

01
钱穆先生把魏晋以前的时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诗书时代。这是一个原始的时代。伟大的著作,只有一部《诗经》。

 

第二阶段:子史时代。这是散文最发展的时代。散文的应用,在这时最为扩大。作者们都勇敢地向未之前见的文学的荒土上垦殖着。第三阶段:骚赋时代。这是一个辞赋的时代。韵文也有了很高的成就,产生出像屈原的《离骚》、《九章》,宋玉的《九辩》以及《招魂》之类的杰作。五言诗在这时候开始发生萌芽。

第四阶段:建安文学时代。这是一个五言诗的伟大时代。抒情诗的创作复活了;同时还复活了哲学的讨论的精神。



东汉建安是献帝的年号,时为西年196年,曹操带献帝迁都至许昌。当时,社会混乱,土地荒芜,民不聊生。此时,曹操在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优势,歼灭北方各割据势力同时,广泛搜罗人才,建造铜雀三台,抒发自己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情怀。

乱世出英雄,这一时期的学术文化界异常活跃,文学成就不容小窥,涌现了大批名家名作。这一时期的诗、赋、文创作都有了新的突破,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创作的诗歌慷慨悲凉,真实地反映了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们的思想情操。由于当时正处汉献帝建安年间,因此被后世称为建安文学。

文学史各阶段中,钱穆对建安文学极为激赏。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三曹指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的文字里才华横溢,舒展着历史的抱负豪情;他们的诗歌里愁情若苦,承载着忧思难忘的峥嵘岁月。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代表作有《短歌行》、《蒿里行》等,《短歌行》中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和对贤才的渴慕;《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他的雄心壮志和伟大气魄;在《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对宏伟理想的追求也永不会停息。

建安时代是文学觉醒之时代,曹丕是中国文学史上讲文学之价值和技巧的第一人,曹丕为曹操次子,其诗歌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委婉悱恻,著有《燕歌行》为文人七言诗之首,《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为文学批评开辟了道路。

曹植为曹丕胞弟,《洛神赋》、《七步诗》、《白马篇》等便是出于其手笔,传世作品有一百多篇,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文人,被称之为“建安之杰”。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钟嵘称他“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他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

七子的创作主要以诗歌和辞赋为主,代表作有《室思》、《饮马长城窟行》、《驾出北郭门行》、《登楼赋》等,作品多收录于《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建安七子集》等。女诗人蔡琰,名文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才女,身世飘零,历经磨难,写出《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等千古名篇。

三曹七子的作品生动地展现了时代的面貌,因雄健深沉、意境宏大、笔调朗畅,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其理想的高扬 、人生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02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即智者讲究说话的时机,该说就说,不该说就不说。说话要沉稳,要坦诚,要察言观色,把握最佳时机。

我国古代从《诗经》到史,到诸子,到《楚辞》,再到五言诗……文体一直在变。文章的体类有言志、说理、记事和抒情四种。《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随时代而产生悲观心理,他们不想要留名,亦不是走向政治或学术园地,所谈不外乎男女的悲欢离合与生老死别。是自然地流露其悲观的情绪,故代表了一个时代。

东汉末年时,人心所感觉的预兆,是政治要荒颓了,而此一时期的文学却是亲切而流露出真情。即使是曹操,虽当时已是政界领导,但其作品仍不失为普通平民之私己谈吐。如其《短歌行》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其所表现的十足是一首普罗大众的平民诗。与《诗经》、《离骚》及汉赋明显有所不同。



后来的诸葛亮的羽扇纶巾,指挥三军,他作的《出师表》,亦如与朋友话家常,学的是曹操;曹操倜傥风流,其下属羊祜累官升至尚书左仆射,当其都督荆州时,轻裘缓带,身不披甲,学的亦是曹操;曹操在军中,意态安闲,如不欲战,曾用火攻败操于赤壁的周瑜,当作战时,背后却在听戏,学的也还是曹操。
03
六朝时期,尤其是到了梁,可以说是文学艺术最昌盛的时期,萧衍即位称为梁武帝时,立1岁的萧统为昭明太子。萧统自幼资质聪明,文思敏捷,9岁就能讲《孝经》,年轻时可以为父皇处理政务,仁名广播。可惜英年早逝,仅31岁,谥“昭明”。

萧统酷爱文学,藏书数万卷,礼遇天下学士,加上出身皇族身份,任用如刘勰这样的著名文人,身边人才济济,群贤毕集,于是萧统集财力人力物力,编集了著名的《昭明文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集大成者。如果加上《诗经》,基本上就是中国文学的全部总和。

刘勰的《文心雕龙》把文学分了二十类。《昭明文选》分了三十八类。《昭明文选》对中国后来的文学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唐宋以及明清的学者,都离不开对这部书的学习和研究,连曾国藩也特别爱读这部书。钱穆先生说:如果想学中国古典文学,《诗经》加《昭明文选》就足够了。

如照年代分,我国古代文学史依照次序分是《诗经》、史、子、骚、赋及五言诗及《昭明文选》,《文选》的内容除《诗经》外,选入的包括周、秦、汉、晋、宋、齐、梁七代之诗文作品,共有一百三十位作家。



《文选》选文之标准,其实并非昭明太子一人之见解,而是代表当时整个时代的见解。这是文学的开始觉醒与独立的时代。唐代有“《文选》烂,秀才半”,“《文选》熟,秀才足”之称。秀才即是杰出之才,可见唐代重视《昭明文选》。

魏晋南北朝是多元时代的归宿,历史上最纷繁的时代。在东晋名士中,陶渊明是隐士。他的田园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在;他的《桃花源记》,是恬静自然、荣辱皆忘的理想世界;他有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

一鸟,一菊,一酒,一南山,都是他笔下最常见的意象,最能恰当地象喻其理想现实奋斗的人生历程,也只有他能写出“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样清远高洁的诗句。他的文字,放弃了一切多余的修饰,删繁就简、捐华崇实,从现实的山水回到内心的田园,诗歌的语言从美回到了信,是返璞归真的中和之美。

钱穆先生认为,欣赏一首诗,应比欣赏一张电影片有味,因其更可使我们长日神游,无尽玩味。不仅诗如此,中国散文亦然。当知我们学文学,并不为自己要做文学家。

因此,即使不懂诗韵平仄,仍可读诗。

因此,学文学是为自己人生享受之用,在享受中仍有提高自己人生之收获,那才真是人生一大快乐秘诀。
 
- END -

作者介绍
作者:沉默,有书智库拆书达人,专栏作者,国学教师,马拉松爱好者,身体和灵魂一直都在路上。愿做一株有思想的芦苇,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个人微信号:Jsz2889860831公众号:沉墨国学。
主播介绍
阿成,长岛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微信号:fac792。新浪微博@阿成Alan
颜值高的人都会点“赞”哦


    关注 有书国学共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