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中学霸探访行余书社

 

任文婷同学笑称今天这一行可谓“附庸风雅”。同时大家收获很多,贾永宁同学在之后聚餐时更是捧着《行余简史》,和大家讨论其中的文字。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介休人文历史的精深广博,正所谓“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尽管我们是理科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访





       我第一次听到“行余书社”这个词是在我的老师武文峰荣任行余书社社长一职时,那时行余书社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新锐、高品位。这几年来在学习之余,我也参与了许多行余书社举办的讲座、展览等活动,越发感受到行余书社的各位老师前辈对介休地方文化保护、传承和发扬所做出的贡献。前两天我看到绵山书院和介休三中的学生们探访了行余书社,便萌发了组织我的同学们一起去看一看的念头。武老师当即表示欢迎。我认为我们一代人对介休的人文历史的认识是匮乏的。郝继文老师说“介休城的人就有多半人并不认得这座城”,所指即此吧!



介休三中学生探访行余书社
正月初十下午,同学们陆续到了书社。武老师热情地招待我们坐下喝茶,并赠送了郝继文老师所著《行余简史》,王局长为大家斟茶。等人到齐之后,梁艳忠老师招呼大家开始参观。









武老师从瞻仰行余学社先贤王鋆的照片开始,介绍了王鋆结社的缘起。在广源永茶铺,介休的文人聚集在一起喝茶,作诗,清谈。成为了“介邑文胜之所”。正如介子平先生所说“一部行余学社史,即清末民初介休的半部文化史。”而与王鋆先生、张頷先生、郭大顺先生的肖像一同陈列的,是央美研究生董士瑜的书法作品,古老和现代交融在一起,有着奇妙的感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14年介休市书法界恢复行余书社时所拍的合影。大家站姿随意紧密而自由,焕发着蓬勃向上的活力。与之相呼应的是民国七年行余学社成员在郭林宗祠前的合影。用武老师的话说就是“很时尚,很文艺”。上个学期我们班文理分科前打算合影留念,我便是受到这张合影的启发,在介休一中“小绵山”上留下了我们的记忆。



之后我们与各位老师合影留念,王局长抚琴。任文婷同学笑称今天这一行可谓“附庸风雅”。同时大家收获很多,贾永宁同学在之后聚餐时更是捧着《行余简史》,和大家讨论其中的文字。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介休人文历史的精深广博,正所谓“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尽管我们是理科生。

李贻奇

合影留念


参观结束后在知鱼堂内雅集



学霸对《行余简史》情有独钟

作者简介        李贻奇,介休一中高二学生,学生会副主席,学习成绩在全校乃至全市一直名列前茅,从小热爱传统文化,痴迷于书法,跟随武文峰老师学习书法近九年,技道并进,参加各种专业展赛并多次获奖。


往期回顾
1、行余印坊第三期篆刻培训班招生简章

2、才女老师李婧篆刻选

3、任兆琮:介休历史十题

4、那年 那月 那冬天丨武文峰

5、美女硕士宋海涛篆刻选

6、这些孩子在行余书社学写春联

7、谨以此书献给傅山先生诞辰410周年

8、相忘于江湖

9、学印心得:纯粹之快乐——王冬平

10、半庐写葫丨韩中明

11、百年悲情 千年回响(下集)

12、老寇说事

13、最美的一首白菜诗

14、王承志:写字这些年

15、学印心得:艺无止境 ——徐纪文

16、行余印坊篆刻选——徐纪文

17、【行余荐读】许中《南屋闲话》印行

18、你瞅啥?

19、草根西游记

20、学印心得:方寸之间学问大——王铁虎

责任编辑:梁艳忠

审      核:武文峰

摄      影:王爱登


    关注 行余书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