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注意这个,一年损失10000+!

 

来都来了......

在日常生活中,小编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来都来了,balabla......

举个例子,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小假期,你去影院看电影,结果看到一半觉得无聊透顶,你掏出手机查看了来看过的人的评价,确认是一部烂片,此时你有两个选择:

1、钱花了,人都来了,自己选的电影,跪着也要看完;

2、及时止损,选择离场,虽然花了钱,但是看完会使自己心情不好,还浪费时间。

虽然看到这里的你,肯定会豪迈地选择后者,但在现实生活中,更多人的选择是前者,因为舍不得已经付出的成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同样面临着许多类似的选择题:

1、等了很久的公交车都没有来,要打车吗?

2、在网上买到了不喜欢的衣服,要不要付邮费退货呢?

3、买到了又贵但不好吃的零食,要跪着吃完还是忍痛扔掉?

......

当我们要做出选择时,首先需要知道的三个经济学概念是:沉没成本、机会成本、时间成本。

沉没成本:

所谓沉没成本,就是已经失去的,后悔也回不来的,再心疼损失也无法收回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买了电影票之后发现电影不好看。

电影票就是你的沉没成本,因为已经付款了。这时候要是心疼电影票的钱,坚持把电影看到底,只是浪费自己的时间。

所以我们要识别生活中的沉没成本,不要因为心疼这些沉没成本,让自己蒙受更多的损失。

但这个时候到底要不要继续看下去呢?如果单考虑沉没成本其实也是片面的,理性的经济学家会建议你把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也考虑进去。

时间成本:

用于做A的时间不能同时做B。例如看电影的两个小时,也可以用来看一本受益匪浅的书。

机会成本

所谓机会成本,就是:选择了A就不得不放弃B。

假设你手上有10万元,你可以选择放在银行一年,年化收益1.5%,也可以选择放在普点金服,历史平均年化利率12%,获得收益10000+。

我们不能因为沉没成本坏了自己的心情,影响今后的决策;更不能不考虑机会成本,做一些无聊的事。

假设看这场电影的享受是90分,如果不看电影去睡懒觉的享受是95分。那么如果继续看电影,机会成本就是“95分”的享受。这时候机会成本大于做这个事情的直接“收益”,说明不可做。



因此当沉没成本无法挽回的时候,我们应该果断忘掉沉没成本,基于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去选择放弃还是继续

既然沉没成本这么重要,那么有没有办法减少甚至避免沉没成本的风险呢?

当然有!那就是提前做好功课和转移成本。例如你想要网购某种没有尝试过的零食,你可以选择:

1、提前做好功课

先在网上查看其它买家对它的评价,如果有95%都是好评,那么说明这个零食的口味被大多数人接受,这时买到难吃零食的风险就会降低很多。

2、转移成本

把购买零食的成本转移到其他地方。

各位伙伴们都学到这一招了吗?

如果是你,买到了烂片的票,会选择离开还是继续看下去呢?欢迎大家来讨论哦~
普 点 热 文:

“五险一金”有新变化,件件影响你的收入待遇!
远离你身边格局小的“穷人”


    关注 普点金服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