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高考——你对孩子说了、做了什么?

 

从中考、高考来看,只有在适度焦虑的帮助下,才有利于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重视困境、提防疏漏...

请点击上方蓝字“写心”予以关注,谢谢!


到现在这个时节,不同信息渠道开始围绕这样的问题开始说事——中考、高考学生的焦虑:如何减压放松;如何缓解中高考学生的焦虑。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考试:中考、高考、考研、考托福、考雅思、考公务员、考职称、考从业资格证、考执业资格证,甚至考车牌……。为什么只针对中考、高考?其实都在暗示着这是人生的两个关键点(真的吗?)。

作为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老师,我认为要先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中考、高考的孩子都焦虑吗?

△焦虑程度有多高?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焦虑的?

△所有的焦虑都需要缓解吗?所有的压力都需要减吗?

△一点也不紧张、一点也不焦虑、一点压力也没有是好事情吗?

△对孩子们说:“不要紧张”,“不要焦虑”,“我们不看重你的成绩”,“考不上重点学校没关系”,这些话真的可以让孩子放松吗?还是刚好相反?

其实在人生中,焦虑几乎与我们如影随形,它是预示危险、增强警惕性的预警信号。心理学告诉我们:适当的焦虑并不是什么坏事情。实际上,焦虑的人有许多优秀品质:焦虑让他们注意一切风吹草动、察言观色,具备提前准备、做好预防的习惯,也让他们的思维又快又灵活。当这种焦虑并没有带来生理上的影响时,这是正常的焦虑,它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从中考、高考来看,只有在适度焦虑的帮助下,才有利于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重视困境、提防疏漏。

从中考、高考这种应考的状态来看,考试考得好不好,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绩效;焦虑,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生理的唤醒。理论家们认为唤醒水平和绩效之间存在着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这一曲线预测太低或太高的唤醒水平都会损害绩效。从考试来说,若你接受的生理刺激过少,你就无法有效组织起你的行为。所以,完全不紧张、不焦虑的中考、高考生,你别指望他们会考得好,因为他们的行为完全无法组织起来;若你接受的刺激过多,焦虑的情绪就会压倒认知,所以过度焦虑的考生,你也别指望他们会考得好,因为过度的焦虑会使记忆、判断、分析、推理受到消极影响,甚至会使大脑一片空白。

以下是著名的耶克斯—道德逊定律,看看这一曲线的变化就明白了。
这个曲线告诉我们:对于简单的任务,较高的焦虑水平会提高绩效;而对于困难复杂的工作,低的焦虑是最优的;而中等难度的工作就需要中等的焦虑水平。可见,在考试中,适当焦虑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激励你前进——促使你向重要目标迈进。然而,也应该注意:不能让自己的焦虑情绪过于强烈,否则它会把你的绩效曲线降到下滑段。

可见,对中考、高考的考生,若把同一班的全部学生都组织去减压、放松,这就是很奇怪的事情了。因为,同一班的学生中,只有少数学生会过度焦虑,相当部分学生只是适度焦虑,而完全不焦虑、不把考试当回事的学生也会有。要减压放松,是要把过度焦虑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小团体辅导或个体辅导、进行减压放松,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那么,如何知道焦虑是否适当?可以使用普遍适用的成人测量用表——焦虑自评量表(SAS)。中学生可以参照这个量表,同时也可使用中学生焦虑自评量表。当然,自评量表只是一个参考,但也总要有一个参考指标你才能对焦虑情况进行大致的判断。

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让孩子学会与烦恼共处。对于应考就首先要学会接受焦虑,并从积极方面看待它,与它和平共处。而不是总想办法去降低焦虑,并尽快处理掉它。正确的方向是把注意力放在直接应对具体的问题。例如,数学科我这次考试成绩下滑,那就检查下滑的原因:基础知识扎实吗?解题策略是否正确……?而不是一定要先把焦虑问题解决掉。如果学会把注意力焦点放在对付问题上,问题解决了,情绪通常也会缓解。

另外,还要让孩子们明白:重大考试中,有时自己是胸有成竹地做好准备的,但事到临头还会出现头脑一片空白,从而焦躁不安——这其实是正常的。这只是大脑提醒你,它的神经元暂时还没有建立好了联系,但绝不会永远短路下去。如果这时候你放下手中的笔、摘下眼镜,闭上双眼,慢慢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深呼吸3——5分钟,自在地与焦虑相处片刻,再睁开眼睛,思维就会启动起来。

如果真的是过度焦虑,那就应该寻找心理老师进行辅导,纠正歪曲认知,学习放松身心的方法。

至于考生周围的人,你反复提醒孩子“不要紧张”、“我们不看重成绩”……,其实都在暗示孩子们——紧张、焦虑。有些自身焦虑的家长,会把自身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又会把自身的焦虑行为渗透到孩子身上。

完全无忧无虑的人,一种是完全精神分裂了的,另一种则是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的。别总认为一切顺利就是好事情。

我焦虑,与它共存,但不过度。

[本文是“写心”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名。谢谢!]


    关注 写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