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书只看漫画书,怎么破?绘本之后,孩子该读什么书?

 

绘本喂大的孩子,为什么认字、读考试题都困难?...

点击蓝字关注“会读书的人”,置顶公众号
后台回复“”,特别送你“每周一画”,让你越来越聪明
本周推荐性侵后重生的女画家阿尔泰米西亚




图|THE LISTENING ROOM  RENE MAGRITTE (1952)



绘本喂大的孩子,为什么认字、读考试题都困难?

真心爸妈讲了好几年培养孩子自主阅读,遇到的最让人痛心的问题是:

孩子上学前,我一直和他亲子共读绘本,但上学后,孩子不但完全不想自己看书,而且连认字、读考试题都困难,这到底是为什么啊?!我该怎么办?

遇到一次两次,我们以为是个案,但遇到过上百次之后,我们发现,这完全不是个案,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我认为原因在于,在各方的推动下,绘本几乎是被“神化”了,成了孩子早期阅读的最优、唯一和全部,而在绘本之后,孩子该读什么,却少有讨论和引导,这导致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能读绘本,就是培养出了阅读习惯,然后就不再引导孩子的阅读进阶。

另外一些父母,则对绘本之后的阅读一片茫然,最后孩子的阅读能力就停留在读绘本阶段——甚至是爸爸妈妈给读绘本的阶段。这根本就不能算是有阅读能力,认字困难、读题困难,自然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迷恋绘本的爸爸妈妈都坚信推广者们关于绘本如何如何有益的说服,却很少有人了解,在绘本阅读发展比较早的台湾地区,一个明显的副作用已经显现出来。

台湾地区出版人李党在一个出版论坛上说,台湾地区在10多年绘本阅读推广之后,发现孩子的阅读习惯虽有显著提升,语文能力却下降了,有些孩子已经到了高年级,主要的读物却依然停留在图画书阶段,完全无法进入文字的世界。

这和我们在与父母们的讨论中发现的问题完全吻合:

通过绘本,孩子可能确实较早接触了阅读,有了一定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但是读绘本之后的阅读,却陷入停滞,没有进阶,没有发展出足够的阅读能力,没有阅读能力,何谈阅读?



为什么在绘本之后,孩子会迷恋上漫画书?

除了孩子上学后认字、读题的困扰,一些爸妈还有另外一个烦恼:孩子上小学一二年级后,读绘本减少了,但是迷恋上了漫画书。

我们读了那本多画面精美、故事温馨的绘本,为什么孩子会喜欢上看那些吵吵闹闹一点都不美的漫画书?怎么引导孩子开始阅读那些高品质的经典名著,放弃漫画书呢?

恕真心爸妈直言,做不到。不让孩子读漫画书,就等于人为斩断了孩子的自主阅读之路。

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爸爸妈妈们知道有一门学问,叫“发展心理学”,就会明白,孩子的认知能力,是一步一步来的,需要一点点积累才能发展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渐进,没有飞跃。

孩子完全不可能像爸爸妈妈期待的那样,从阅读绘本,一步跨越到阅读纯文字的经典名著。

他需要从阅读比绘本难度高一点点的阅读材料开始,慢慢锻炼自己读更多文字、理解更复杂内容的能力,然后才能逐渐进阶到顺畅地独立阅读纯文字书的阶段。

而且绘本之后的阅读材料,还必须符合孩子当前阶段的认知能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孩子在绘本之后,会喜欢上漫画。

漫画首先保留了图画的形式(虽然漫画的图画和绘本的图画风格完全不同),同时文字又只比绘本稍多,不会多到让孩子望而生畏的程度,漫画的人物、故事,比绘本丰富、复杂,但多数适合儿童阅读的漫画,都不会超出孩子当阶段的理解能力。

更重要的是,漫画的内容无论是童话、科幻、玄幻,还是校园生活,它们在接近家庭外现实生活的程度上,其实都高于绘本,正好配合刚上小学孩子的“社会化”发展阶段——

他们开始接触家庭之外更广阔的世界,也更喜欢看到广阔世界里发生的故事。

40岁以上的爸爸妈妈,小时候可能都有读小人书(连环画)的经历,真心爸妈小学五年级之前,主要的读物就是小人书,那时候小伙伴之间会互相借阅、交换小人书,弄到好看的小人书,点着蜡烛也要看完。

其实,咱们小时候读的小人书和孩子们今天读的漫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为什么我们觉得自己读小人书特别正常,却非得认为孩子读漫画是需要改正的恶习呢?

真心爸妈认为,对今天的孩子来说,漫画,是在绘本之后,最适合的进阶读物。

在漫画之后,则应该是文字内容稍多于漫画的各种图文书,比如漫画图文书、摄影图文书、插图比较多的文字书,最后,才是纯文字书。



放弃漫画,读桥梁书不可以吗?

一些爸爸妈妈反对孩子读漫画,认为孩子在绘本之后,应该读专门为孩子阅读进阶而写作、出版的“桥梁书”。

桥梁书的概念,来自欧美的分级阅读,在台湾出版界也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近些年大陆出版界也开始重视桥梁书的出版。设计桥梁书的初衷,是让孩子循序渐进、愿意自己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桥梁书”毕竟是出版人“规划”出来的一种图书形式,从创作者到出版数量,都还比较有限,其实并不足以满足孩子的阅读进阶需求。

而漫画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出版门类,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具有一种“自发性”的特征(我家喜欢漫画的小儿,都已经在构思自己的漫画故事),从创作者到出版数量再到内容的广泛程度,都远远超过桥梁书。

打一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说漫画是一片广袤的大森林大草原,桥梁书可能只是一片精雕细琢的有机小菜园,前者可能良莠不齐,但选择多样;后者可能一根杂草都没有,但选择有限。

如果把孩子绘本之后的阅读限制于那些叫“桥梁书”的图书,不但会影响孩子从广泛的阅读中摄取更多养分,甚至可能会将孩子的思想和思考,禁锢在一个狭小的世界内。

这和我们培养孩子阅读的初衷——让孩子通过阅读,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一定程度上是背道而驰的。



那么,孩子要读那些“无厘头”的漫画书怎么办?

前面说过了,作为一种文化,漫画确实相当芜杂,这也是爸爸妈妈一提到漫画书就如遇洪水猛兽的原因。

真心爸妈也确实看到过这种现象,比如我们孩子读《丁丁历险记》《蓝精灵》《史努比》《加菲猫》等经典漫画书、读各种各样的科普漫画书、历史漫画书的阶段,有的同龄孩子,读的是那种内容比较单调、以无厘头搞笑为主的爆笑漫画,阅读品质,确实差异很大。

那么,如何避免孩子迷恋某些确实比较low的漫画书呢?我们认为,这得靠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你在家里谈论的事情、你看的影视作品、你的日常读物,都保持良好品味,孩子不太可能会迷恋那些内容贫乏的无厘头漫画,他会懂得什么是品味、懂得选择品味良好的东西。

网上有句流行语,叫“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套用这句话,认知的贫穷,也会限制孩子的选择能力,所以爸爸妈妈要做的是,让孩子见到更多的好书,见到好书多了,自然也能学会分辨,哪些是真正的好东西,那些东西不值得浪费时间。

这和吃东西很像,你只给孩子吃方便面或者街头小吃,孩子会觉得,那些是最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你在家里亲手给孩子做好吃的,也带他去品尝真正的美食,孩子可能偶尔仍然想尝尝方便面,但肯定不会认为,方便面是人间美味。

在孩子读漫画书上,爸爸妈妈还需要避免一个倾向,就是“内容洁癖”,认为孩子读到一点点大人觉得不那么好、不太理解、不太认同的东西,比如二次元流行的各种话题,就会变得如何如何。

其实没那么可怕,我们的孩子,不是生活在一片纯净的真空里,他会通过同学、朋友、互联网、游戏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如果孩子自身足够强健,就不会轻易受到所谓“不良”东西的影响。

而这种强健,是家庭教育中慢慢培养起来的,不能靠将孩子与外面真实的世界、真实世界的各种流行文化、亚文化隔绝起来来实现,生活在父母营造的“无菌”环境中的孩子,才会真的缺乏抵抗力。

前阵子,一位妈妈问我,“我孩子喜欢看一套游戏形象衍生的科学漫画书,已经看了几十本了,还要再买,怎么办呢?”

我回答他:“我孩子也喜欢看,他从里边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觉得这很好啊。”

有此疑虑的爸爸妈妈,我有一个具体的建议,就是不要一听名字、一看形象,就把某些孩子喜欢的漫画书打入不良读物之列,您可以自己拿起一本,去掉看漫画书时的有色眼镜,看看里边的内容,是不是像您想的那么糟糕。

还有一个具体建议,如果孩子只看那种无厘头漫画,您可以带他去书店,或者让他上任何一家大型网上书店,让孩子看到,原来有这么多书可以选择呢。孩子选择多了,自然不会再口味单一。

关于真心爸妈

我们是徐智明、高志宏,是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出生于2002年,一个出生于2006年。

我们的育儿文章都是自己亲身经验、思考所得,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真心爸妈。

我们的书《育儿基本1: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在全网和各地书店有售。我们的第二部书《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八月上市。目前已经在京东预售。

你还可以在今日头条、千聊,搜索“真心爸妈”,找到我们的育儿文章和课程。





✜ 推荐阅读:

带孩子,你用固定型思维还是成长型思维?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 11 个方法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好性格+终身阅读习惯

加了奇亚籽的澳洲燕麦片,营养翻倍,好吃不胖!


    关注 会读书的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