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国门,就代表中国——柳景华教授瑞士之行2天完成5例高难度手术尽展国手技术风采

 

“How to do it ? awesome!”在国外医师的惊叹声和热烈掌声中,在柳景华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



“How to do it ? awesome!”

在国外医师的惊叹声和热烈掌声中,在柳景华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仅用时25分钟就顺利开通了一例无血流动力学支持、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EF仅有18%)的左前降支CTO,赢得了现场瑞士专家对中国技术、中国医师的高度评价。

柳景华教授与瑞士Eric Eeckhout教授一起交流探讨
2019年6月6日~7日,“美敦力心光圣手——医师海外学术交流”项目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柳景华教授应瑞士洛桑Centre Hospitalier Universitaire Vaudois(CHUV)心脏中心主Eric Eeckhout教授邀请进行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当地专家共同探讨CTO病变的新技术、新理念。两天中,柳景华教授指导开通了5台高难度CTO手术,获得了当地医师和患者的高度赞扬和衷心的感谢。近日,《门诊》杂志特别采访刚刚载誉归来的柳景华教授,分享此次瑞士之行的所得所想。

柳景华教授回国后接受《门诊》专访
瑞士医院的管理及术者的人文关怀值得我们学习

《门诊》:您的瑞士之行非常圆满成功,请问此次赴瑞士交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双方在CTO的学术观点及理念上有哪些差异?瑞士专家的哪些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柳景华教授:此次受瑞士Eric Eeckhout教授邀请前往Centre Hospitalier Universitaire Vaudois(CHUV)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在两天时间里指导开通了五例CTO。二十多年前,我们从欧美国家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二十多年后,我国医疗事业迅猛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在国外学习的专家学者们回国后经过多年刻苦钻研、大量实践,并进行了新技术、新器械的创造,我们已经和欧美顶级医院专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瑞士的医院管理以及术者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首先,瑞士医院在患者管理、术者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将患者和术者的防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例如,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放射剂量不得超过5000 mSv;我国虽也有相关规定,但瑞士医院执行的更为严格;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肾移植患者,严格控制对比剂的用量,保护患者。其次,在人文关怀方面,瑞士医院的术者会用较长的时间来接送患者,对患者十分亲切。例如此次计划手术的一位患者在术前磕破了头部,但患者手术意愿强烈,所以医院立即组织会诊,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才在第二天最终决定正常行PCI。这个过程中的高效率MDT团队以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柳景华教授与瑞士专家Dr. Roguelov Christian深入讨论
此次前往瑞士进行交流发现,欧洲术者CTO介入治疗的熟练度及成功率要低于中国术者,我们在技术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二十多年前,我们去欧洲学技术,二十多年后,我们再回到欧洲却发现当地医师的技术成长相对缓慢。首先,由于欧洲人口基数少,患者数量少,术者能够得到训练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其次,当地医院外科搭桥技术较高,有挑战的复杂病变多数进行外科搭桥手术。此外,虽然欧洲医师面临患者少、训练少的难题,但他们有强烈的学习CTO PCI技术的意愿。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不仅满足了当地医师学习CTO技术的愿望,也展示了我们中国术者的风采;通过这种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CTO术者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5台令人印象深刻的高难度CTO手术

《门诊》:此次瑞士之行您指导开通了5台高难度的CTO,可否简要介绍一下手术的难点在哪里?您是如何克服这些难点成功完成手术的?瑞士患者和专家对此有何评价?

柳景华教授: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欧洲患者的特点与国内不同,欧洲患者年龄更高,多数进行过器官移植,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严重,有很多合并症,并且PCI入路多存在扭曲、钙化、狭窄等情况。由于这些原因,五例CTO患者均选择使用长金属鞘管,经股动脉入路行PCI,金属鞘的选择帮助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

柳景华教授与瑞士Eric Eeckhout教授交流手术方案
在交流过程中,有两例CTO手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可谓给我出了极大的难题。第一例是一位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EF仅为18%),左前降支CTO;患者进入导管室就开始剧烈呕吐,伴全身大汗,如果没有血流动力学设备支持,单纯行PCI将十分危险;但由于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严重,所有的血流动力学支持设备均无法使用,这种情况要求术者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干净、利落、精准地开通CTO病变,不能发生任何并发症,这对我们术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经过术前反复探讨手术方案,并进行了充分准备,在患者情况稍微稳定后,立即行PCI,最终在25分钟之内完成了这例惊险的CTO,成功开通左前降支。

第二例CTO则令人备感艰难,患者为一例肾脏移植的患者,对比剂用量需控制在100 ml以内,但是当我上台时,已经用了68.5 ml的对比剂,这种情况下再进行CTO的开通,以及支架的植入无疑十分困难,而这个过程对术者来说十分痛苦,但最后我们在没有对比剂观察的情况下置入了两枚支架,并将有限的对比剂应用在支架置入后效果的观察上,最终在100 ml对比剂用量之内顺利完成了手术。

这两例CTO PCI各有特点,一例要求快速、精准、无并发症地完成手术;一例则要求严格控制对比剂用量。两例手术都要求术者拥有高超的CTO PCI技术。手术的成功为中国专家赢得了国外专家发自内心的喝彩,展示了中国专家的风采。出国交流不仅仅是代表个人,更是代表着国家,作为将国内技术推广到西方国家的术者之一,希望通过这次交流活动为国内同道提供更多的信心和决心,让中国技术走向世界。

中国智慧和中国技术克服了手术中的困难和障碍 

《门诊》:世界第一例PCI手术是在瑞士完成的,您在瑞士指导手术及讲课是否有特殊的感受和体会?在与患者及医生的交流中哪些所见所闻令您印象特别深刻?本次交流的收获主要有哪些?

柳景华教授: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瑞士同行对中国医师的友善与认可,每次手术后瑞士同行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这种互动加深了同行的友谊,也加深了两国人民的友谊;通过这样的交流,双方医师都能快速的成长,这也是一种双赢。我们可以开始向一些发达国家传输我们的技术以及我们的CTO治疗理念,希望有更多的医师能够“走出去”,让世界看到中国专家的效率和安全。

柳景华教授与团队在术前分析病例资料
为了这次交流活动的顺利完成,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仅在语言上,我们团队在术前也反复阅读了病例,准备了多个预案,找出病例中的难点及突破口,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这些准备也为我们前往世界各地进行手术演示增加了信心和决心。虽然在手术过程中也因器械原因遇到一些问题,但我们应用我们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技术克服了这些局限,完美地完成了手术。希望在“一带一路”这个大背景下,有更多的医师响应国家号召,“走出去”进行交流,与全球的同行共同促进学科发展。

把握时代脉动与机遇,中国技术与创新走向世界

《门诊》:通过此次赴瑞士交流活动,您在交流的形式及内容方面是否有更好的建议?您认为“美敦力心光圣手—医师海外学术交流”项目的开展,对促进中国CTO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及推动中国先进的CTO技术、理念、器械、经验走向世界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针对未来的交流合作前景您有何期待?

柳景华教授:我在交流活动后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对未来出国交流的同行们有所帮助。首先,西方国家原则性强,但灵活性不足,需要根据国外医师的日程安排调整自己的手术节奏。其次,手术过程中会与全球各地的术者共同合作,难免缺乏默契,因此需要术前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术者习惯,这样才能有更好的配合;此外,术前充分交流病例资料,将自身需求充分沟通,确保完善必要的术前检查。
柳景华教授与瑞士同行合影


“美敦力心光圣手—医师海外学术交流”项目为国内医师“走出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在也是时候让我们的中国医师走向世界,展示我们的中国技术,展示我们的民族自信,用我们的先进技术造福全球更多患者。未来这样的交流活动应该更加频繁,我相信很多同行都有这个实力走出国门进行示范教学,希望我们这个项目也能够落地开花,将中国技术、中国术者更好、更多地推向世界。同时,也希望长期作为中国医疗事业建设伙伴的美敦力,为了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的进步和发展,继续与时代的医者们戮力共进,同行致远。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门诊新视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