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没有想到,这些快“死”了的老手艺是怎样被救活的

 

一人,一心,一辈子,这正是人类对抗遗忘的,勇气和力量。...



点击蓝字“凤凰WEEKLY“,星标★或置顶公众号



人类能经受怎样的灾难?

澳洲持续4个月的,大火扣动无数人心弦,持续燃烧的山火让澳洲,在卫星云图上呈现出腥红,悉尼大学生态学家估算,这场过火面积是,亚马逊热带雨林大火7倍的大火,让近600万公顷林地被(,林地被)烧毁,近5亿动物葬身火海,15000处房屋毁于一旦,数万人举家逃亡。

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成,了现实: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自然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关注澳洲大火的,人都在反思,如果是我,能做什么?

但与此同时,仍有一种消逝,在我们的身边,被很多人忽视。在人们没有注意的角落,无数曾经美好的技艺,也正逐渐被遗忘,乃至消失。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守护一门古老的技艺,有多难?

或许要承受家人的不理解,或许要面对苦心,坚持数年却无功而返,或许要离开曾经向往的“外面的”世界……

最近,一个男人在大山十三年,只为守护苗族传承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为了祖祖辈辈传承着的苗族,银饰制作手艺,曾经走出大山的潘仕学,又把自己“困”进了山里。

面对这门濒临消失的手艺,他有过抵触,有过困惑,有过骄傲,也有过坚持。作为非遗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的传承人,他,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的主角之一。
走丢的神仙们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苗人世代在此,打造银器为生。2009年,麻料村获得了“中国银匠之乡”称号,村里却找不到一个,在家的银匠。
老人干不动了,年轻人出去打工了,手工锻造受到机械化,生产的冲击,苗族人引以为傲的,手工银器,正在逐渐消失。

2005年冬天,本该读高三的潘仕学,决定辍学外出打工。父亲想让他回家学习打,银器继承家业,他抵死不从,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母亲塞给他家里凑出,的几千块钱,送他到家门口。

在外面的世界,潘仕学做过配菜员、洗车工、制鞋工、琴行老师。最终,在凯里开银饰店,的表哥劝他留下来。2007年,他回到贵州凯里,学习制作银器。
父亲潘寅进曾去他在,凯里的店里转了转,暗暗点头。潘仕学看在眼里。

父亲是无所不能的银匠。在潘仕学的童年印象里,父亲常带上工具去附近,村寨寻找客户,一走就是数月。潘仕学记得他总是半夜,动身,祭拜祖宗,吃过早饭,挑起扁担,留给家人一个很苦的背影。
2015年,日子刚刚开始好转,父亲潘寅进却在家因脑梗,仓促离世。

潘仕学觉得懊悔。去黔南做培训时,当地有妇女拿着几个银饰,委托他融掉打成耳环。潘仕学认出,那是父亲曾打,过的八仙过海的一部分。
八仙过海是什么?

大哥背着锄头从地里走来,说,“已经不会打了”。隔壁大姐盖着头巾:“现在没有了。”
“八仙过海”是苗族历代口耳相传的,银饰技艺。

银匠将银子熔炼、锤揲、錾刻、模压、掐丝、镶嵌、抛光,经30道工序,雕出花纹,做出神仙,作为帽花安放在童帽上,寄托长辈对孩子,一生平安的祝福。
这项潘仕学儿时记忆,中的苗族银饰技法,在村里消失了。潘仕学想给儿子打一套“八仙过海”,却连一套完整的“模子”都找不齐。
苗银,苗语,苗族传统服装。这些逐渐开始消失的传统,对潘仕学而言,不只是传统,更是民族的印记。

“如果没有了它们,我凭什么和别人说,我是苗族人。
2018年,潘仕学借着政策把工作室从凯里,搬回了麻料村,和妻儿分居两地:“银匠之乡各个都,想来看一下,却找不到一个银匠在家,我先回来做个好的,带头作用嘛。”
2019年4月,潘仕学接触到抖音的,扶贫项目“山里DOU是好风光”。项目提供对新媒体使用、内容创作和运营,方面的培训,潘仕学是其中最认真,的学员之一。

近一年的时间,潘仕学积攒了近八万粉丝,78万点赞。人们叫他网红银匠,每月能接到几万订单。
村里的年轻人回来了。潘仕学收了两个徒弟,其中之一是20岁,的潘元定,他在抖音上刷到了,潘仕学的视频,回来拜了师。抖音上的订单让,他在村里也有收入,还能照顾父母。
2019年12月,潘仕学还没有找齐走失的,八仙过海。他的寻找还在继续,但村里已有了14家,银饰工作坊,7家农家乐,一座传习馆。不想被遗忘的,苗族手工银饰技艺,潘仕学正带着它们往前走。

潘仕学的故事,被抖音拍摄成了首支,非遗纪录片《走丢的神仙们》。同一系列中,还有《老手》和《追影》两支短片。
三个故事中记录的,非遗传承人境遇各不相同,他们有的是年过,古稀的老人,有的是到处寻访传统手艺,的90后,也有为寻找失落的手艺而回到,大山的中年人。
他们所守护的美好手艺,都曾被时代冲击,被淡忘,濒临失传。


“追影”的人

《追影》的主角,是五位平均年龄70岁的老人组成的皮影,戏班和两个90后。
1994年出生的张建华,如今是抖音非遗MCN“寻古”的负责人。他和团队目前运营着八个与非,遗相关的账号,粉丝总数超过百万。

“我一直觉得非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而且是一种不会被,年代改变的魅力。因为它背后有几千,几百年厚重的历史,和那么多的故事。”
两年前,张建华开始运营他的,mcn。理想中,他的商业模式是用短视频,展示古老的技艺,将非遗介绍给大众,获得流量的同时,再通过售卖广告和周边,产品获得收益。

但创业,从来就不会那么容易。

最初,他通过媒体报道和,网络渠道寻找传承人,逐一拜访。
没有粉丝基础,没有电视台的“名头”,传承人如何相信你?“寻古”的起步,很难。

一位传承人搬了五个地方,张建华辗转五次才见到,对方只用十分钟就拒绝,了他。一位匠人答应见面,张建华花三小时到,了约定地点,等了一天,晚上八点终于见到对方,却只等来三句话:

“视频不错,我看了。不过我没这个需要。时间不早了请回吧。”
2018年底,公司的初创资金消耗殆尽,张建华和另一位创始人不,拿工资,也只能给两个员工,每月发2000元生活费。

他在一条视频中插入文案:“我所有作品都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我也坚信我在,做正确的事情,不过我好像快要,被现实打败了,真的好辛苦。”

让他坚持下来的,是油纸伞非遗传承人,闻士善告诉他的一句话。他去采访在抖音上刷到的@永兴坊皮影戏 时,他把这句话也告诉了这五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人和其中一位老人的孙子,90后孙赞。

“你做的是对的,你要坚持下去。我做油纸伞,十年都没赚钱,我坚持了下来,你也是。”闻士善说。
“永兴坊的那个摔碗酒,在抖音上火了,那之前都没什么人喝的呀。皮影戏本来就有观众,我再发一发,会不会有更多人,知道我们的皮影戏。”

孙赞是皮影戏艺人魏稳柱,的孙子,戏班里唯一的90后。为了让这门艺术,被更多人知道,他拍下老艺人们演出,的视频,发到抖音上。
陕西华县皮影2006年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繁荣时,曾有48个班社,超过200人从事皮影戏。

而如今,48个班社仅剩3个,能随叫随到的只有2个,其中一个班子艺人的平均,年龄是80岁,能凑合唱几出折子戏。
另一个就是魏稳柱所在的,皮影戏班,平均年龄70岁,是华县高塘镇(高塘镇)仅剩的能唱,本子戏的五个老人。

在抖音上,张建华和永兴坊皮影戏,相遇了。这次相遇,让五位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老艺人,和皮影这门两千年,历史的老手艺,迎来了新的契机。
2019年4月,抖音推出“非遗合伙人计划”,让张建华看到了转机。这个计划为非遗,内容创作者切实带来流量,并提供变现可能。

参加完抖音的圆桌会议,张建华像中了,大奖一样喜悦。他向合伙人和仅剩的,两名员工宣布,6月公司可以实现盈亏,平衡,7月可以还清欠他们,的工资。

事实上,公司扭亏为盈的速度,比张建华预期的还要快。
如今,张建华还在扩充着他的非,遗账号矩阵,为更多传统手艺人,搭建着他们和新媒体(,新媒体)间的桥梁。

“到现在,那些手艺人还在坚持着,自己的文化。想想他们会觉得,孤独又伟大。”


“老手”解决新问题

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公布于2018年5月,共1082人。

他们的平均年龄是63.29岁,80岁以上107人,40岁以下仅7人。

非遗传承人是大师,也多是老手。年龄和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让潘仕学成为非,遗传承人中的少数,多数传承人更像是《老手》这一集里记录的三位大师,手艺纯熟老到,却不免要面对新问题。
一支竹生长六年,浸水六月析出糖分,再经过106道工序,才能在闻士善,手里变成一把油纸伞。

闻士善 57 岁,做油纸伞已 30 余年。他手指粗壮有力,布满茧子和伤口,是制伞一生留下的印记。

他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阳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

闻士善的伞曾远销日韩,外国人带着摄像机来,偷师学艺,但他拒绝了出名的机会,把手艺留在了中国。

这样的伞,在国内却打不开销路。闻士善跑遍上海和杭州,的贸易公司,连续几年参加广交会,一无所获。他把伞放在西湖的,旅游商店代销,十天才卖出一把。

古老的油纸伞,似乎被这个时代,的人遗忘了。
宫廷杭绣起源于吴越,曾是专供南宋皇室,使用的绣花技法。如今,年过七旬的赵亦军是这门技艺,唯一的传承人。

画稿、配线、描稿、盘金……完成一幅“宫廷杭绣”作品,要经过数道工序,精细繁琐。一幅高1.84米、宽1.67米的《观经图》,赵亦军绣了16年,被专家估值千万元。

学宫廷杭绣不容易。一根丝线分32股,才能绣出深浅明度不一,的毛发。五六十种针法,五到十年才能熟练掌握。60年前杭州工艺美术学校刺绣版,的35个学生,只有赵亦军一人还在坚持。

可下一代呢?赵亦军打破了“传男不传女”的老规矩,也只招收到了,一名90后女徒弟。
储铁艺是储铁艺的真名。为他取这个名字的外公,是新中国(新中国)铁画,艺术的创始人,作品被装裱,收藏在人民大会堂。

铁画起源于宋,清康熙年间,有了安徽芜湖铁画。一代代匠人用铁铸成线条,借鉴国画的水墨、章法和布局,结合首饰、剪纸、雕塑公益的技法,将最粗犷的铁,制成最精细的画。

300多年的传承,“芜湖铁画”手艺传到储铁艺手上,浮现出危机。2009年,他开办了自己的铁画企业,却开不出工资,为订单销量发愁。

短短几分钟里,《老手》道出了三种非遗手艺、三位非遗大师的苦恼:

打不开销路,找不到传承人,数百年间匠人们代代相传留下,的手艺,如何才能继续传下去?

片子结尾给出了答案。
2019年7月开始,储铁艺在抖音陆续上传了,23支短视频,记录自己设计、锻造、装裱铁画的全过程,网友们好评如潮。

不到一个月,储铁艺通过抖音卖出了20,多件铁画作品,最贵的一副,以17万元成交,刷新了个人购买铁画最高,单价记录。
去年年底,赵亦军成了抖音上的“绣花爷爷”。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宫廷杭绣的美被更多,年轻人看见。网友们排着队在抖音留言、私信他:“想拜师,去哪里找您学?
2018年,闻士善在杭州文博会认识了寻古,mcn创始人张建华。张建华为他开设,了抖音账号“闻叔的伞”,如今已有80万粉丝。

他成了快递小哥都知道的“闻叔”,每月在抖音卖伞的收入,就有20万元。有人找到他想拜师学艺,有大学邀请他去长期讲课。

闻叔说,“三十年来,从没有这么多,人关心油纸伞。
更多古老的手艺,正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被记录,被了解,被喜爱,活下来。

在抖音,每3秒就有一则非,遗相关的短视频诞生。一则则短视频汇聚在一起,就成了一本,写满美好的视频百科全书。

在抖音上,盘纸大师严美娟,用自己的双手,将一根根纸条,经过几十道手法,卷、粘、捏、压、折、搓......组合完成一幅幅精美的,工艺品。
做出杭州雷峰塔的铜雕,大师朱炳仁在抖音上,展示他双手雕刻出的,奔驰骏马,慈悲菩萨,以假乱真的向日葵。
刺绣大师姚惠芬说,如果不是抖音,她也不敢相信会,有这么多年轻人,愿意停下来去看看非遗,刺绣文化。因为匠人们在抖音上,的记录,因为每一个普通人的关注,更多的人开始有,机会看见非遗、爱上非遗。这些美好的手艺留了下来,传承手艺的匠人们也,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越来越多的非遗视频涌现,越来越多的传承人从,幕后到台前。因为匠人们在抖音上,的记录,因为每一个普通人的关注,更多的人开始有,机会看见非遗、爱上非遗。这些美好的手艺留了下来,传承手艺的匠人们也,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抖音的朋友说,“遗”在中文里,不只是“遗传”、“遗产”,也是“遗忘”、“遗失”。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就是要尽可能完完整整地,把老祖宗穿过时间,遗留给我们的厚重遗产,保留下来,传承下去。

早在2015年,原文化部就启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利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全面系统地记录传承人掌握的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资料。

2019年4月,抖音推出“非遗合伙人”计划,通过加强流量扶持、提高变现能力、打造非遗开放平台及开展城市,合作等方式,全方位助力非遗传播,让非遗被更多人看见。通过这样的方式,抖音鼓励非遗从业者和社会各界用抖音,记录传播非遗。

大机器时代会冲,掉传统手艺吗?斯伯格在《看见流行》一书中回答道:不会的,美好的东西势必永存。

每个人在繁忙工作间隙中,的一次观看、一个点赞,都汇聚成巨大的力量,成了帮这些美好技艺对抗遗忘,的最有效方法。

就像《老手》结尾中所说的:

“在这个和时间和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赛跑,的漫漫长路上,仍有赤诚之心穿越时代,穿越脆弱,为人类历史留存珍贵底本,为非遗传承,撰制视频版百科全书。

一人,一心,一辈子,这正是人类对抗遗忘的,勇气和力量。

幸好,还有他们在坚持。幸好,他们等到了今天。
作者 | 思林


    关注 凤凰WEEKLY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