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逸民:戈壁路志三则(一)

 

【摘要】“不管沿哪边走,今天我们一定能到达胜利的终点。”...

未来三天
戈友会将记录张教授戈壁
戈六、戈七、戈八路志三则
此为第一则


人物小记

张逸民

张逸民博士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金融学和会计学系系主任。在加入中欧之前,他曾任职于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并作为访问教授参与中欧的教学工作。

张博士拥有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学与政策博士学位,之前他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运营、融资与工业经济学,特别在运输经济方面。

张博士是2008及2010年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优秀教师奖获奖者。
01


04

5月16日    体验日

#艰辛的体验#

今天是走戈壁的第一日,到达出发点,看到几十辆大巴、七百来人的场景,非常壮观,能亲历这样的大场面,内心激动不已。

出发前,先检查装备,因为配发的背包看着太小,我背的是以前郊游用的背包,背包里装着灌满三升清水的饮水袋、三瓶佳得乐、还有各种食品、药品、和其它备用品。根据以前郊游的经验,以为一天的全部用品都要带在身上,背包已经够重了,没想到出发前每人又发了一个沉重的午餐袋。王江一面帮我检查装备,一面摇头:“太不专业了!”卸掉了两瓶佳得乐和一些多余负载后,背包轻了不少,不过心情却沉重了不少,与训练有素的队友比起来,还是缺乏经验,生怕这一路会给队友带来麻烦,那时候,心里完全没有底。

走过锁阳城,进入沙漠,又刮起了强风,队伍慢慢拉长,我们一组四人走在一起:邹永军开道,王江和我居中,宗诚断后。走了一段之后,发现我们的速度都差不多,虽然行进变得艰难起来,不过心情倒是越来越轻松。

中午,我们在一块大石后稍停,从鞋里倒沙,正好刮来一阵大风,漫天飞沙,能见度很小。影影绰绰中,都是三三两两的弟兄们在顶风前行,每个人都上身前倾、步履艰难、排成一字形,从三五米外经过。很难得从侧面见到行进中的队伍,一时感觉像穿越了时空,这分明是当年西征的大汉铁军,哪里能与现代生意场上的老板联得起来。想到我也是这支铁军中的一个兵,豪气顿生。一边拿出照相机,想给这一刻留下个永久纪念,结果发现面对沙尘打开照相机是一笔一锤子都完不成还要亏进老本的买卖。罢了,就让这一刻永远地印在心中吧。

傍晚时分,沙尘渐散,天空开始明朗起来,远远地能望见地平线了。天边是一道埂,站在埂上的人,身影远看很小,但在地平线的映衬下,人影与天地的反差极其强烈。望着前后绵延不绝的队伍,我对王江说:“等我们走到那里的时候,后面的人看到的,应当也是我们站在天地之间吧。”

经过八个半小时的徒步,终于完成了第一天的体验,进入营地,虽然疲劳不堪,但心情很好。没有想到的是,对意志的考验,其实现在才开始。

到了营地,大家一起搭建帐篷。帐篷刚刚搭完,从背后刮来一股强风,不知如何反应,只是呆立当场,背上有如针刺。鼓起全部勇气,背风睁开眼睛(大约不到半秒),只看到滚滚沙尘像喷气发动机一样向前喷去,以后的两分钟里,再也没有勇气张开眼睛了。事后听队友讲起,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下蹲抱头,而不是直直站立,才感到后怕。

黄风怪离去后,营地有些狼藉,据统计九顶帐篷被毁坏,很幸运,我的帐篷也属于九分之一。后来,伟国过来说,啦啦队决定转移,因此有多余帐篷可用。于是队友又帮我搭起一个帐篷,在打钉子时,发现新帐篷又有问题,不能使用,这又是九分之一的概率,实在太幸运了。正好老颜过来,又给了一顶帐篷,队友们再搭了一次,这回能用了。

天黑了,聚集起身上最后的能量,将两顶废帐篷收拾起来装包后,终于可以休息了。只觉得浑身像散了架,腰部酸痛无比,这时候才陷入了今天情绪的最低点。后来看到董静在总结中形容今天,用了“艰辛”一词,竟然想不出另一个替代词来。见四周队友们都进了帐篷,我支好沙滩椅,独自坐了很长时间,直到精神和身体都慢慢舒缓下来,才钻入帐篷整理睡袋和杂物。睡觉时,已过一点了。

02
04

5月17日   比赛第一日

#关门的激情#

五点半起来,整理好睡袋、帐篷,装好大红行李包,收拾停当后,听到起床号也响了。早餐时,腰肌仍有酸痛,就服了一片芬必得。有了昨天的经验,今天的背包轻了许多,但检查装备时,仍然通不过王江这道关。邹永军强行和我换了背包,到底还是给队友添了麻烦。

今天上半段有一大片盐碱地,走得很艰难。不过走出来时,在补给站旁却意外地发现一湾流水,眼力好的队友还说看见远处有牛羊。在水边痛痛快快洗了一把脸,稍歇后再行。下半段在弯曲的山谷中穿行,倒也不觉得太费力,直到走出山谷,踏上公路后,才遇上今天最艰难的路段。

那是两公里笔直的上坡路,踏在公路上觉得路面太硬,踩在泥道上又觉得太软,每一步都在考验意志。和王江互相鼓励着,相信只要能坚持到坡顶,就是胜利,终于一口气走上来了。到了坡顶,走下公路,在检查站打了卡,刚松了一口气,工作人员却在旁边打气:“前面还有3.8公里”,又补了一句:“六点钟关门”,此时已是5点40 分了。工作人员的最后一句话猛然惊了我一下。

本来作为C队队员,并不要求成绩,能走下来就好;可是现在听到了“关门”两个字,心里突然有一种东西升起来了,既然胸前挂着中欧B队的号码,关门前为什么不作最后努力?对讲机里伟国说许定波团长在营门口等我一起冲刺,现在还等什么?冲了!

到达六工城,和老颜、定波一起冲线后,手脚发麻,眼前发黑,强撑着慢走了几分钟后,进入休息区躺倒。这时满心担忧的是下一天:“明天还行吗?”一会儿,过来一个队友(后来知道是李云山,他其实也刚到不久,还没来得及休息)帮我做了拉伸和按摩。歇了一阵起来,走了几步,居然浑身轻松,万万没有想到专业级的拉伸与按摩竟有如此神效。这时候,心下大定,第一念头就是:“明天没问题了!!!”走到营门,看见大幅横字:“你的能量超出你的想像”,不免笑了。于是带着极其愉悦的心情,走出营门,前往六工城遗址探访古迹去也。

后来看打卡纪录,今天路上共用了9小时28分。虽然冲线时六点钟早过了,但以后翻看赛事手册,才知道当天的标准其实是9个半小时。我完成任务了。

03
04

5月18日   比赛第二天

#盐碱地不足为惧#

听说今天主要走盐碱地,是戈壁上最难走的路段。昨天上午走过一段,已经领教了盐碱地的厉害,今天把郊游用的大背包留在行李中了,换上了配发的小背包,携带物品一切从简。出发前又领到了新的装备—护腿,这下胆气大壮,深感中欧后勤保障的细致,老陆功莫大焉。出发时,脚踝隐隐作痛,赶紧再吞下一粒芬必得。已经武装到牙齿了。

进盐碱地后,有了护腿,再也不用惧怕骆驼刺了,感觉好像比昨天上午好走多了。我们四人小组仍然排成队形,由邹永军领路。盐碱地上行走,没有任何方向感,王昊和伟国,一左一右地走,对讲机里伟国一直在用GPS通报方位。倒是永军,谁也不听,只顾大踏步前行;我们也就谁也不听,只顾跟着永军走。问永军怎么找方向,他说有A队在前边为我们探路;他指着地上的脚印,说那些今天新踩的脚印一定是A队留下的,跟着A队的脚印走,没错。我试过、但无论如何无法在一大片杂乱的脚印中分辨出永军所说的那些新脚印,不过我们小组都相信,跟着永军的脚印走,没错。

在盐碱地中,还遇见了小熊(那时还不知道小熊的名字)和另一位队友,小熊的状况很差,坐在地上。想着小熊在医院输液时的惨烈,心中默然起敬:在戈壁上为中欧的荣誉拼搏过的兄弟姐妹们,你们都是英雄。

走过打卡站后,一转弯居然看到了一条河,河边人声鼎沸,一片欢乐。看着许多人在河边嬉水,有些犹豫,因为护腿解起来太麻烦。最后经不起腾首诗的怂恿,还是解开护腿,脱下鞋袜,痛快淋漓地趟进了清凉的河水中。

离开疏勒河后,一路与定波团长同行,不知不觉间走出了盐碱地,进入戈壁。视线里是大片的风车,空气变得清新,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走在宽广的戈壁上,地平线永远是那么远,风车阵永远是那么近,已经没有了时间的概念。和定波一起踏戈壁而行,中欧的课堂似乎只存在于另一个时空中了。

04
04

5月19日   比赛第三日

#憧憬胜利#

今天起得早,B队6点钟就要出发。出发时,天还有些凉,走了不一回,身上就暖了。今天就要到达终点了,大家心情都很好,天气也是这几天来最好的,天空或晴或云,地上也没有沙尘,队友们都在说今天要好好享受一下戈壁。

再走一会儿,就感到今天的难度了,今天走的是戈壁,都说路况是四天中最好的,但走起来却觉得路面太软,极费体力(相信这真的是路软,而不是腿软)。王江与宗诚尚在讨论有关人生的目标,但我已经搭不上话了,只顾得上调整呼吸。确实是开口说话都会影响行走,这时知道挑战体能的极限就在今天了。不过终于能实现极限超越,隐隐还是有一种满足感。

走着走着,对讲机里热闹起来,都是前方队友向伟国或徐栋问路的:“过了铁丝网,看到两排电线杆,应该沿哪边跑?”更有很多队友在电线杆是水泥杆、木杆、铁杆、电力杆、通讯杆、还是中间带叉的杆之间反复纠结,似乎每个人到了那里都要在对讲机里问一下。我们小组的四人还走在宽广的戈壁滩上,旁边的风车阵看上去仍然无边无际,但是我坚信今天一定会看到那两排电线杆的。突然产生了一个憧憬:等我到了那里,会不会也要问一下路?

终于快要走出风车阵了,比我们晚出发的A队队友也赶上来了,这是第一次得以从正面看到A队勇士们跑戈壁的风采。李雄在一旁招呼我们准备清水,支援A队队友,一时还有些紧张。一会儿,望着A队勇士们绝尘而去,我们也继续前行。

走出风车阵后,地面开始起伏,先是一座座小山丘,在其间蜿蜒而行后,山丘慢慢变高,也渐渐失去了方向。宗诚、我、还有交大的两个弟兄,按着GPS的指引,上了正面的一座山丘。上来之后,才发现山下有一条大道从旁边绕过,这时才明白我们脚下所站的山丘就是出发前徐栋反复关照过的要朝左绕开的那座山。

不过既然上来了,也不必忙着下去,站在高处望望远处也是一种享受。对讲机里现在都在关注文秋,我们在山上远远地望见文秋和另一名队友(猜是娄静吧)一起跑来,看着他们跑向我们、绕过我们,然后沿着大道再往前跑。后来才知道文秋就是锁定中欧三连冠的最后一把钥匙。

望着文秋远去,宗诚和我下山,追上前面的老颜,一同前行。不久,就看到了铁丝网。穿过铁丝网,是一片芦苇丛(好像大家都这么叫)。再穿过芦苇丛,两排高大的中间带叉的电线杆赫然立在眼前。

胜利在望了。

因为有老颜在旁边,原来为伟国和徐栋准备的问题已经不需要再问了。但是激情难耐,我还是向老颜提出了两小时前就憧憬过的那个黄金问题:“前面有两排电线杆,我们应该沿哪边走?”

老颜回答道:“两边都可以,中间也可以。”老颜的回答倒是很对我现在的心情:不管沿哪边走,今天我们一定能到达胜利的终点。中欧戈六军团的光荣队列中,将永远有我这个兵。

▲▲
往期路志回顾
答应我,不要再错过了
么么哒
戈十一CD连路志 | 张曌:戈壁随想(一)
戈十一CD路志 | 钱俊:追梦世纪疯!
戈十一CD路志 | 纪晓春:我的玄奘之路!
路志 | 陈春拱:戈10,温馨的记忆!
戈十一CD路志 | 艾勇:一位戈十C队队员的随感。
戈十一CD路志 | 詹志令:天鹰戈壁行记!
戈十一CD连路志 |  赵霞:我们的戈壁!
戈十CD连路志 | 刘长辉:戈十心路
戈十CD连路志 | 许勇:戈壁追忆
戈十CD连路志 | 傅国林:爱引领我们远行戈壁
戈十CD连路志 | 连兴:戈十随记
- 苹果派 -
天下戈友是一家
【微信:中欧戈友会】


- END -


    关注 中欧戈友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