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兽”归笼,喜大普奔,如何唤醒上学模式,在夏天里向“寒假”告别?

 

后天,孩子们将首次在夏天里结束超长的“寒假”,迎来新学期。...



昨天,上海市气象局宣布上海已经从5月11日起进入了气象意义的夏天。

今明两天,小学四五年级、初中预备班初一、高中高一的同学们将度过“寒假”里最后一个周末。

后天,孩子们将首次在夏天里结束超长的“寒假”,迎来新学期。

而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的孩子们,也将在6月2日归笼复学。

从延期开学到居家学习,爸爸妈妈对于“神兽归笼”的呼声历时已久。但当真正要开学复课之时,家长们却是悲喜交加,既开心可以不再担任网课小秘书,也担心孩子复学以后的表现……

而每个孩子在面对复课的心态反应也不一,有的感到非常开心,可以看到老师和同学们;有的却有些失落,觉得在家学习可以更自在,可以晚睡晚起;有的忧虑自己的网课学习效果,怕经不起检验;有的则因跟手机难分难舍,情绪大起大落……

在夏天里向“寒假”告别,唤醒“神兽”上学模式需要家长“神助攻”!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教师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常务理事王枫提醒,家长应有“不给孩子增添额外压力”的意识,首先要察言观色,帮助孩子疏导情绪;第二是要在孩子面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第三是要积极跟孩子沟通,给予孩子支持。
“察言观色”——关注孩子应激状态


如何“助攻”?首先要做的就是“察言观色”。

经过超长居家学习各种考验,家长此刻心情可能更为复杂,也许有复学不用继续监管孩子网课的放松和惊喜,也有对孩子返校后学习状况的焦虑和担忧。

家长的情绪和行为都可以理解,但是我们要暂时放下成人的心情和期待,把注意力放在这场变化的重要参与者——孩子身上:

他们对于复课开学的态度如何?他们的情绪感受如何?

孩子经过“延长假期”“空中课堂”等多项挑战,面对开学可能会感到紧张和压力,有些孩子适应了家里宽松的学习环境,生物钟被打乱,身体上难以适应返校复学的节奏;有些孩子可能因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网课学习效果不佳,开学后难以跟上老师,学习效率不理想等产生畏难情绪。

但儿童和青少年可能较少用语言表达自己面临的困难,更多表现在情绪上波动,或是行为上冲动和异常,比如容易跟家人发生冲突或沉迷手机网络等。

对此,王枫主任给出的建议是:所以家长在整个返校阶段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动态,尤其是情绪上变化和行为上是否有不同以往的表现。如发现“异常”,需要先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了解孩子复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在给予孩子情感支持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澄清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体验到被支持,感受到家长在跟他一起面对挑战。

“家长要特别学会察言观色,观察孩子所处的应激状态。”王枫特别提醒,如果发现孩子有情绪问题,避免过度反应,要因势利导,不要过度关注学习,先关注孩子的适应情况,给孩子一定心理支持;而如果孩子对复学过程适应良好,则可以适当讨论学习,用积极鼓励的方法,增强孩子信心。
“情绪调控”——避免自我压力转嫁
带着情绪去教育总会有失分寸。有一句常说的话,先解决情绪问题再解决教育问题。家长需要去关注、了解孩子的需要,而不是用自己的情绪代替孩子的情绪,用自己的需要代替孩子的需要。

焦虑、担忧、绝望、愤怒……这是做父母的常常出现的问题情绪,要知道情绪和情绪之间是互相作用的,情绪爆发会损害亲子关系建立,长期情绪冲突会影响性格养成,只有安全稳定的情绪才是学习的前提。

家庭教育是家长的一项重要“修炼”,情绪调控和亲子沟通都需要“学习”。

在情绪问题上,家长要增强意识、注意区分、主动调节。王枫指出,家长要养成在生活中关注自己情绪状态的意识和习惯;留意是否把工作和生活中的情绪压力转嫁给了孩子;在意识到强烈的情绪唤醒时,要主动用合适的方法及时调节。除了情绪调控之外,家长还要避免绝对化观念和在灾难化观念。这些错误的理念,很可能在日积月累中损害亲子关系。
绝对化观念——NO
在家里我就是权威,你一切都得听我的!
孩子再小的时候很乖巧,现在怎么了!
父母培养你很辛苦,所以你一定要优秀!
灾难化观念——NO
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以后怎么办!
那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成绩还能好吗!
别人都在网上额外补课,你不补会落后的!
理解倾听——善用同理心和鼓励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身兼数职的家长,不可能要求每次都能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准确的判断,也常常会出现急躁、焦虑等情绪波动,但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在温和的情绪中相互沟通,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孩子一旦清楚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他们就能集中精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

家长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断孩子的行为时会存在大量的误解和偏差,这就需要家长善于倾听、理解孩子的感受。 王枫提醒家长,要多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你的是否不同,在倾听的过程中注意眼神交流、点头尊重、保持微笑;积极关注孩子的长处和付出的努力,不好的结果也要看到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特别还要用好同理心,体验孩子对事物的看法、观点和感受,同时分享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观点和感受。

孩子面对种种的烦恼和压力,可能会做出一系列的反常行为。这时,家长可以尝试用以下的沟通方式:

1)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的诉说。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比如:哦……嗯……

3)帮孩子说出他们的感受。比如:看起来你好像很难过。

4)让自己放开,天马行空地去想象来实现孩子的愿望。比如因为疫情,孩子好久都没出去旅游,父母可以说:“我们现在想象一下我们全家在海边……”

其实,做家长也有需要学习的“话术”表达。我们的传统中常常习惯“不说好,只说坏”,更多的是批评不足。王枫坦言,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把肯定的(积极的、同理的)话先给孩子,把不足(建议的、感受的)话留给自己。那些逆向信息,忽略对象感受,常常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而关注积极感受的正向鼓励,则会引导孩子日趋向好。
逆向信息——NO
你给我听好!
你怎么又没考好!
你给我认真点!
你真没用(怎么那么笨)!
你给我再说一遍!
你给我闭嘴!
你给我(滚)出去!
正向鼓励——YES
我想这样做一定有你的道理。
我想当时你一定是生气极了。
我看到了你的努力。
我相信你能尽力做好。
我担心可能学习方法不够有效。
我们可以找一找问题的原因。
我可以帮你解决什么困难吗?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注 第一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